当下新闻采写困局之我见

摘 要:通过对我国近年来新闻采写作品所体现出的具体问题的分析,从记者个人层面到行业背景的宏观角度入手,探讨新闻采写业务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并在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

关 键 词 :新闻采写;困局;对策;

在改革开放三十二年以后,我国的新闻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建国初期,以宣传为主的“喉舌”,到八十年代初期“信息”这一感念初次引进中国并引发业内对新闻性质的大讨论,再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媒体开始与世界接轨,我国的新闻事业在不断的探索和碰撞中,变革着,前进着.

在这几十年的变革和发展中,新闻采写作为新闻事业业务板块的核心环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媒体体制转变正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媒体的发展中仍存在着众多问题,而这众多问题最终都会集中体现到新闻采写这一核心环节上.而当今,我国媒体所面临的新闻采写困局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为争夺受众,社会新闻采写同质化、低俗化.

在大量媒体改制的背景下,媒体的管理结构以及生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往靠国家养活的毫无生存压力的方式已成历史,当今的媒体必须考发行量、收视率、点击量来生存和发展.因此,媒体之间对于新闻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

社会新闻,由于贴近民生,与受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成为新闻采写的重要阵地.在社会新闻的采写上,竞争激烈.同样一条新闻线索往往会成为多家媒体争夺的焦点.从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同质化倾向严重.而如何在同质化的报道中脱颖而出,找出更新更奇的独家卖点来吸引受众眼球便成为了媒体的追求.因此,即使是对同一条新闻线索,媒体都会对其价值进行充分榨取,并在榨取过程中选取足够惊人的“爆点”来吸引受众关注.低俗、媚俗的“新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出现.

此处,尤其想强调一下当今民生新闻的采写状况.民生新闻,广义上属于社会新闻,但由于其关乎普通民众的生计生活,上接国家大政方针,下连百姓生存状态,固对政治性与亲民性的良好融合有着较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以及人文叙事.但我们的媒体在对待民生新闻的态度上却与社会新闻如出一辙,将民生新闻等同与社会新闻,靠猎奇、猎艳的方式,制造新、稀、怪的卖点,从而搏出位、搏眼球.这样的做法,完全忽略了民生新闻所隐含的政治导向.国家的政策出台、重大政治事件以及国家外交事务,实则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媒体应该在政策的解读、重大事件的分析、社会现象阐释和引导等方面多花工夫,正确引导舆论,从而为大众营造一个更健康、更有序的舆论环境.

二、深度报道挖掘点不够细,延展性和影响力不够.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1]在受众细分的媒体市场中,深度报道往往成为一家媒体、甚至一位记者赢取受众、体现其实力水平的重要领域.但在当下,我国媒体在深度报道的采写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对于深度报道的选题不够细.也就是说,我们在深度报道的选题上不够敏锐和细心.中国人民大学的高钢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国内沿海某城市一大型机场建成之后,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国内各媒体大都就事论事,一篇消息足以,而国外一家媒体则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分析和解读该大型机场的建成将对沿海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两者在选材相同的情况下,切入点完全不同.前者几乎没有更深一步的报道,而后者却敏锐地发现了机场建成背后对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现在的一些媒体仍然停留在大事件才有深度报道的旧思想上,在深度报道的选材上不够细心,不够敏锐.其二,即使从某一角度切入进去了,我们的一些深度报道常拘泥于形式,对整体的延展性与影响力的把握仍然不够.近年来,由于与世界媒体的交流与对接增多,我国的很多深度报道媒体多喜爱使用著名的“华尔街日报体”.而“华体”本身对采访与写作环节有着很高的要求与巨大的挑战性,且并非适用于所有题材的报道.因此,写作的形式与文体刻意追求当下的流行体,丧失了对于原新闻点本该有的深刻挖掘与分析,影响了对作品的解读与剖析.此外,延展性的完美呈现、整合性的最终解决以及广泛性的切实实现常常因为文章版面和篇幅的关系而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拿捏好文章材料的组织、内容的安排就成为“华体”写作的关键.稍微拿捏不妥,就可能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在一些深度报道中,能够看出记者是“为了写故事而写”的写作痕迹,尤其是在“华体”的运用过程中,往往细节性故事描写过多,而真正体现新闻主旨与价值的部分却一笔带过,从而造成头重脚轻的效果.这样的深度报道往往不够深入,缺乏其应有的影响力,更不要说延展性以及对手中的启思作用了.

三、采写模式固定,缺乏创新机制

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媒体界或者其所属的机构都存在着一张巨大的“潜网”.工作时间越长的记者,越是熟悉并习惯这样一张网.在现代社会,游戏规则是存在的,游戏的潜规则也是存在的,媒体界自然也存在这样的规则.因此,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往往会受制于这些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规则.原本应该充分发挥记者能动性的工作,在受到多次社会或所属机构的“潜规则”的牵制后,许多记者开始寻求一条保守、稳妥的报道路线.比如,一些会议新闻,记者们往往选择发布现成的通稿,而不是自己归纳总结、重新解读.这样的做法,可以规避因解读会议或政策等带来的敏感问题,从而减少记者个人甚至所属机构的风险.但这样的做法使得新闻的创新、深度以及启思性受到限制,同时也是对肩负“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媒体社会影响力的削弱.无论是外界还是媒体自身,无时不刻都对记者的采写工作有着强大的作用力.在内外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记者的采写往往会受到挤压,最终妥协于各方暗藏的规则.

四、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与张力

在市场经济逐渐浸入媒体业得今天,追逐眼球经济与利益最大化已成为许多媒体的首要目标.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记者不惜降低自身职业素养,寻求报道的刺激点,这样直接导致采写中人文关怀与道德立场的缺失,引导力影响力下降.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当今的文化体育新闻采写上.为了爆出独家新闻,博取眼球,记者们使尽各种手段获取新闻线索,甚至他们可以不经过采访与事实求证,就大肆根据自己的判断甚至想象来编写新闻.尤其是娱乐界、体育界的新闻,因为读者关注率高,记者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用偷拍、跟踪甚至更恶劣的手段来获取新闻线索.此时,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转化为极其主动与被动,甚至是攻与守、敌与我的关系.一方面,作为社会公器的权利被滥用,另一方面,则是作为社会人的个人权益遭到侵害,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已然缺失,更不要谈人文关怀、社会道义了.


而受众在缺乏人文关照与道德立场的舆论环境中耳濡目染、浸染过久,自然会产生出对媒体的不信任感.受与传之间出现信任裂痕,自然传播的效果会大大受损.与此同时,处在信息时代的人们由于受到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媒体的影响,并在“议程设置”的影响下,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判断的标准日益趋同.此时,采写中如果还混杂着商业利益,人们的判断力与价值观则会变得混乱.这种混乱并非多元社会应有的丰余,而是呈现出一种盲目、无个人见解的病态.在记者精心设计的、参杂着个人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字里行间,媒体会逐渐沦为通过“眼球经济”赚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而受众在浮躁而混乱的状态中也会逐渐失去对媒体的信任.

在目前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下,要解决新闻采写中的这些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记者.无论是受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还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深度报道,或者是采写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与道德立场,记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除了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以外,还要明白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同时,记者能够全面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观察者与检测者的作用,一个健全的产业运行机制是基础,一个健康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本.如果相关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媒体内部经营机制不够灵活多样,记者的权利与权益得不到保护与保证,那么记者的责任与义务也就无法实现,新闻媒体--常被称为“第四权力”的社会职能则不能发挥.一个健康发展、社会制度完善的社会,对于新闻媒体的态度也是开放、透明和轻松的.只有在社会提供良好业态环境的基础上,新闻业的发展才会健康,新闻作品的采写才会有质量保证.李良荣先生曾说过,我们在业务方面的成就是很大的,而我们在观念上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在制度方面的改革,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闻体制、新闻媒介结构和新闻模式.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过程与我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密不可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所以,如何在坚持党性原则下处理好社会上层建筑与信息产业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成为了现如今媒体界愈加尖锐而重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直接最重要的解决终端,便是行业中的记者;而具体体现在新闻活动中的,则是新闻作品的写作.从当前社会情况来看,加强新闻媒体内部的机构建设与队伍建设,加强记者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记者队伍,新闻作品的采写质量才能随之提高,新闻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而新闻媒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与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类似论文

新闻翻译标准之我见

摘 要:新闻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文体,对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和身边的大事小情有重要作用 那么新。
更新日期:2024-7-13 浏览量:92083 点赞量:19899

新闻采写中特写的作用和写作

摘 要 当今社会新闻传播发展迅速,受众不满足于陈旧的新闻形式,又想要获取更多的新闻事实 新闻工作者肩负历史使命,创新发展。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70640 点赞量:16002

电视新闻现场访之我见

[关 键 词 ]电视;新闻;访谈 电视新闻现场访谈是记者在现场报道新闻事实发生发展过程时,用镜头访问当事人、见证人和有关。
更新日期:2024-1-8 浏览量:7091 点赞量:2768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采写课程改革

摘 要:目前新媒体对新闻采写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媒介融合的加速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媒介融合要求新。
更新日期:2024-2-3 浏览量:9172 点赞量:3627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运用

摘 要 :思维方式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呈现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往往。
更新日期:2024-5-27 浏览量:70786 点赞量:16038

心理学在新闻采写中的运用

【摘 要】在新闻采写活动中记者占据着主导地位,记者情绪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新闻活动的开展,所以新闻采。
更新日期:2024-8-10 浏览量:105102 点赞量:22869

现场短新闻的采写

[摘 要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短小精悍、新鲜活泼而见长的现场短新闻日益受到受众青睐 现场短新闻Ë。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19427 点赞量: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