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吸收和继承了人类文明中有关和谐社会的先进成果,借鉴和发展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我们国家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上不断实践,积极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教训.十八大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了和谐社会理念,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 键 词 :儒学;和谐社会;五位一体;生态建设

作者简介:刘鹏,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李文静(1986- ),女,河南平顶山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3--01

和谐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儒学基础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分析中充满了“和”、“合”的文化气息,因此我们在提出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时才有根可循.” ③

(一)儒家人与自然和谐思想

“天人合一”是儒家最朴素的和谐思想,也是儒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和谐思想的精髓.孔子称,君子畏天命;孟子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大儒董仲舒也说:“天不变,道亦不变.”由此可见,天理、天命、天道是儒家最高和谐范畴.而儒家的天人合一不仅仅强调人对天性的尊重,也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强调人道与天道的协调统一.儒家认为,天造地化生养了万物,也生养了万物之灵的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存在于天地之间,与自然节奏息息相关;人不应征服改造自然,而应认识、尊重、利用自然,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二)儒家人与社会和谐思想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儒家强调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二者利益冲突时要自觉舍弃个人小利以求国家大利;“不患寡而患不均”,强调要公正分配社会财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倡导博爱,以期达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和谐;“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认为礼可以维系社会差异性,乐可以教化人心,礼乐的有效结合能够很好地实现和谐.

(三)儒家人与自身和谐思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导人们奋发图强,永不停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认为立志很重要,即使是平凡人也不能无志而活.”①可见儒家在处理人与自身的问题上,强调以义统利,重在精神层面的自我历练.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探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为总书记的党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②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上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一起抓,并列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成为一体.至此,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每一次拓展就是一次探索接力,每一次丰富就是一次认识的飞跃.从最初单一追求经济现代化到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更为全面的现代化,中国的社会建设进入更加和谐、更加全面的新阶段.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化解这些矛盾,解决社会纠纷.

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积极探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为世界的和谐发展、人类共同的美好社会理想的实现做出应有的新贡献.

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十六大的三位一体到如今的五位一体,和谐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五位一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未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斗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当前社会条件下,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①

(一)完善体制建设

完善的体制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造成的.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体制和健全的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经济建设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贫穷不可能产生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完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同样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二)矢志不渝的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鲜明坚实的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和谐文化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是人们依附的精神家园.坚持推进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建立诚信友团结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

(三)投身于生态建设,创造和谐环境

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能量和空间,和谐的自然环境是实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发展观是重视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先进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判断社会进步的思维模式.一方面从制度上激励人们爱护自然,另一方面从制度上约束人们的破坏行为.


注释:

[1]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于春梅.儒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现代意义[J].理论探讨,2007,(3).

[3]秦宣.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2).

[4]张友谊.构建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15.

类似论文

科学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 要 :文章首先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就十八大背景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的。
更新日期:2024-5-19 浏览量:70203 点赞量:16038

新农村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和谐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
更新日期:2024-6-11 浏览量:82275 点赞量:187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价值取向

摘 要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 它着重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试图找到一条既能消除生态。
更新日期:2024-2-1 浏览量:10083 点赞量:4155

科学观领航和谐社会建设

6月25日,总书记在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
更新日期:2024-6-16 浏览量:81046 点赞量:179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5755 点赞量:2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