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提出,立即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社会认同感非常强,人们盼和谐、议和谐、谋和谐,并自觉地把它付诸行动、付诸实践.这充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体现了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同时也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既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也适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对于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我党在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了国内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晶.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全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以及需要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任何一个政党执政,不仅要有经济基础,还要有社会基础.执政党的职能不仅要管理经济,而且还要管理社会.执政党管理社会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稳定有序的和谐状态.列宁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对中国而言,没有巩固的执政社会基础,就不可能有长久的执政地位.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才能正常领导人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的执政地位也才能巩固.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从国际角度看,社会主义运动在苏联、东欧等国家遭受严重挫折而给我们提供了沉重的教训.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忽视和谐,大搞阶级斗争,缺少,思想和体制僵化、经济失调,使社会事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失去活力;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领导时期的社会主义,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没有处理好人民群众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问题,不能驾驭市场经济,使许员、工人和农民对党绝望,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了信心.曾经是社会主义各国样板的苏联因此而迅速解体,苏联也丧失了执政地位.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能实现和谐,矛盾就会积累并尖锐化,就会产生社会危机,就会对的执政地位形成威胁,甚至失去政权.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认真总结了国外的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就是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防止党的执政基础削弱或流失.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和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表现为,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职工,以及进城农民工等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特别是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


一部分,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民队伍迅速分化,他们中有的成为农民工,有的成为智力型职业者,有的则成为集体企业管理者和农村社会管理者,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中还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与此同时,中国由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党的近期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近期目标和最高理想,就是我们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不仅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同时,还需要有一个团结协调、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环境作为必要的保障,这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跨上一个重要台阶.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说明,我国社会发展的存在瓶颈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因为经济社会转型,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而可以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发展的瓶颈时期,社会利益格局的剧烈变化使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和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其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不够和谐,物本主义倾向依然存在.其二,发展不够协调,现在城乡之间、东西区域之间、阶层之间存在差别;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积累与消费之间、工业与农业之间、经济与社会以及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其三,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和谐,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等等.我国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及时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和矛盾,才能顺利走出瓶颈地带,迎来新的机遇,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走和谐发展之路,中国能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决心,反映了我们党在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新的更加自觉的认识,是我们党实执政兴国庄严使命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应当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都是它们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正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类似论文

人的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学诉求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元一体的现代社会 在开放的世界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塑造健全的国民人格、成熟的公民。
更新日期:2024-4-27 浏览量:61041 点赞量:148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 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在分析我们党为什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更新日期:2024-9-10 浏览量:116590 点赞量:24989

新农村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和谐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
更新日期:2024-6-11 浏览量:82035 点赞量:186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价值取向

摘 要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 它着重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试图找到一条既能消除生态。
更新日期:2024-2-1 浏览量:9843 点赞量: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