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和谐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而且,《决定》还多处提到要加强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与法制建设,这说明党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高度重视.

第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主要的对象应该是农村中为数众多的农民.一方面,由于农业产业化的日益发展,农村中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这些农民工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劳动保障,从而导致劳动关系紧张.因此,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权益保障问题.

第二,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发展.由于农村长期缺少资金兴办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没有得到落实,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恶劣,文化设施严重缺乏,等等.《决定》特别强调要统筹城乡的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最重要的也是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环境治理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大量高污染的产业向农村地区转移,使部分农村地区的环境严重恶化,甚至危及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命安全.同时由于农村缺少资金改善环境,使村容村貌整洁和农村的安全饮水都成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决定》强调指出,要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也要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其中很多内容涉及对农民权益的保障.首先农民占据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要保障权利和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应该首先扩大农民的权利.其次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再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实行农村的社会保障.

新农村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近几年作出的两个重要部署,“十一五”规划把两者并列为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又把两者并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新时期,缩小城乡差别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已成了当务之急.

这几年随着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城市建设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农村的差别尤其明显.这是因为随着东部地区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东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步消除.相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精壮劳动力大量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农村变得更为衰败和落后,中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也变得更为突出.

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东部地区迁移,还对我们国家整个交通运输和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东部地区的社会管理变得更加繁重,中西部地区农村由于精壮劳动力的外迁形成的农村空洞化而带来的人口、治安、生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和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将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尽快使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还需要指出的是,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重视保护在东部地区务工的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国家要制定法律规范东部地区的政府和企业担负起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外来务工者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和住房等的公共服务费用,同时要增加这些外来务工者的劳动收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实行这些措施,虽然一时会增加生产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可以调动外来务工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采取的基本举措.

新农村建设与和谐文化的建设

社会的建设必须有一种精神力量为支撑,因此,不管是新农村的建设还是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精神支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但由于当前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传统的农业文明正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化,作为这种巨大转型中的主角――农民,其传统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正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由此而带来的不和谐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农村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善恶不分、迷信活动泛滥、等丑恶现象不断蔓延,在有的地区流氓恶势力主导农村的社会.农村干部作风粗暴,私欲膨胀,在征地拆迁、计划生育、集体财产管理等问题上严重损坏农民利益,导致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整个社会的和谐文化才能建立起来.

首先,要加快建立社会补偿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增进农民的幸福感.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从事农业的农民还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从事最艰苦的工作,但是他们得到的报酬和社会福利是整个社会最低的,农民是目前社会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因此,要建设农村的和谐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社会补偿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使农民能够早日享受到,或者尽可能地享受到一个公民所应该得到的平等待遇.这样他们的心理才能保持和谐与平衡,才能自觉地拥护党的领导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次,要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加强对农民的精神文明教育,加快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农村的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党员素质低下,党对农村的领导比较薄弱,个别农村甚至处于恶势力的控制之下.因此要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充实农村党组织的力量,选派得力的干部到农村中去开展工作,以便打开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精神文明教育,第一是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仰教育,用改革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活力,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第二要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使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转下页)(接上页)质、科学文化水平、法制意识得到提高.要在农村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使绝大多数农民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且要拓宽农村培训领域,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要着力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向农民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创新能力.

再次,要加强农村的文化事业建设.发动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利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实现身心和谐与人际和谐,以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同时要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也要发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踊跃捐助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

同时,还要重视乡土文化建设,开发乡土文化资源,以传统文化激发农民的自信心和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乡土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建立的具有区域特征的精神文明,对农民具有非常强烈的亲和力,它既是团结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积极挖掘农村现有的、自己身边的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活动和精神产品,通过保护与培育乡土文化,激发和培养农民的文化创造力.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与乡土文化接近的宗教文化,对信教的农民要善于引导和适当保护,使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宗教价值观,避免他们误入邪教的歧途,从而使宗教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类似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

摘 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要求,是社会矛盾对立统一的产物 “和谐社会”。
更新日期:2024-6-4 浏览量:14422 点赞量:4765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任务 总书记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
更新日期:2024-7-28 浏览量:97423 点赞量:2202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摘 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更新日期:2024-10-19 浏览量:133537 点赞量:29462

陕西农村体育与新农村建设和谐之

【摘 要】文章旨在分析陕西农村体育与新农村建设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性,探讨陕西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思想、新模式,为陕西农村体育。
更新日期:2024-6-14 浏览量:82072 点赞量: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