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关系的

【摘 要 】税收政策的制定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均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对社会经济和会计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对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纳税筹划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互动协调发展的设想.

【关 键 词 】税收政策;会计政策;纳税筹划

会计政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这一划分极为重要,因为它为会计政策的深入研究指明了路径.所谓广义会计政策,亦可称之为国家会计政策,则包括有权利制定会计政策的政府或民间机构所制定的会计准则、意见书、解释、法规、规则等.而所谓狭义的会计政策,亦可称为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在财务核算、报告等活动中从全部可选择集合中对待定的核算方法、计量系统和披露技术等进行的选择.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确定的税收工作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税收措施.税收政策的特点是:税收政策是指导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行为准则.它的内容包括影响税收总量变化的增税、减税、中性、税收支出和调控经济的税收政策,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结构、总量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上,它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保证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国家对财力的需要.

一、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纳税筹划行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法律环境变化,企业的资本来源和审计要求的不同都影响了该国、该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在空间上的差异.“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法律环境越健全,一个企业的资本来源越分散、审计要求越高,则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越大”.企业在选择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时,不会不考虑税收政策的“刚性”要求,所以最优的政策选择是以最小的税费支出达到最大的企业留“利”.我们知道,作为企业主要税种的所得税的征收一般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选择会计政策,考虑该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时,不外乎选择递延利润或降低收益的会计政策进行避税筹划.综观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在被投资企业投资收益已实现但未收回之前,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账户并不反映其已实现的投资收益;而权益法无论投资收益是否收回,均在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账户反映.这样,采用成本法的企业就可以将被投资企业支付的投资收益长期滞留在被投资企业账上作为资本积累,也可挪做他用,以长期规避部分投资收益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此外,采用成本法,即便投资收益收回后也会出现滞纳税款的现象,因为一般来说股利发放均滞后于投资收益的实现,企业于实际收到股利的当期才缴纳企业所得税.综上所述,企业应正确、巧妙地应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从而为企业的避税筹划提供可能.

二、会计政策选择与税收政策制约的博弈

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依据公平税负、方便征管的要求,培植税源,引导社会投资,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保护纳税人的权益.税收契约制定上来讲,这是一种单向强制性契约,其权利与义务的界定通过税收法律法规体系来进行,企业在订立税收契约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企业作为“经济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与政府就涉税事项进行博弈,当财务会计规则存在多种可供选择性处理方法与程序时,虽然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在税收契约中通常是由政府确定或限定企业可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税收契约相对于其他契约而言,调整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可以利用这种滞后性,达到享有暂时的剩余控制权的目的(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合理避税).这是因为税收契约存在不完备性而政府又尚未发现或已发现但来不及调整,企业便可根据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原则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从而获得税收契约的剩余控制权.从理论上来说,当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一致时,如果企业想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将不得不支付更多的所得税,反之想通过避税手段减少应税收益又会导致会计报表“失色”,这时盈余管理与避税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不一致时,调增会计收益可能不会导致应税收益的增加,而避税也不一定导致会计受益的减少.此时公司的收益最大,但对于国家而言后果最为严重.

三、实现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互动协调发展的设想

1.加强相关制度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我国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两种规则制定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的.可见,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制度的制定,分别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具体制定者为财政部会计司,通过《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对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加以规范,而没有美国那样主要通过民间机构制定会计规则;税收法规的制定者主要为国家税务总局,通过如颁布《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加以规范;虽然《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的最终制订都需要经过全国人大通过,但是具体的制定者在制定条文的当时却很少互相沟通.缺少沟通必然会造成双方的目标差异加大,而且会产生更多的契约不完备性.我国财务与税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既有可能也非常重要.所以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和配合,设立由两个机构代表组成的常设协调机构,不论在法规出台前还是执行过程中都加强联系,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差异损失,有助于加强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这同时也是加强会计界和税务界相互宣传的一个重要媒介,可以提高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协调的有效性.个人认为:作为推动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共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加大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应该在税收微观领域将宏观税收学的基本概念、原则转化为税法学的相关概念、原理的同时,能更好地与会计核算原则相结合,控制会计收益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符合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传统习惯,也简化了应纳税所得的计算,有利于税收征管.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过度分离”,将削弱税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护和监管,增加税收监管的成本,加大国家反避税工作的难度.


2.继续完善税收法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重视宏观调控对市场缺陷的弥补作用,具体到税制的设计上,就是要处理好税收中性和税收调控的关系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税收中性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在税制建设上,税收中性的要求是:税制结构应科学、合理,有利于平等的市场竞争,如税制应该统一,税负应当公平,避免重复征税.而且如果税收政策的调控方式能使市场的资源配置更加趋向合理,同样会引导会计政策的选择方向,带动企业提高有限资源的配置能力.

3.提高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对相关税收信息的支持度.监管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补救方法,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同样离不开市场的作用.为了降低监管成本,或者说为了避免比市场失灵对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更大的监管失败,必须充分运用市场约束来加强经济监管,而市场约束发生作用的必要途是信息的充分披露.借助会计信息监管手段对税收流失进行管理是以充分披露的会计信息为前提条件的.披露方面的不足和缺失,使会计不能为税收提供所需的信息,而税收也不可能及时地将信息需求反馈到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沟通不畅无疑加大了税务部门的信息获取成本.我国会计制度建设要加快针对宏观管理目标的信息披露方面的制度建设,使会计信息得到全面、充分、准确的披露.

类似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机会主义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一、会计政策选择及机会主义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通常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体系所规定的选择范围内,对。
更新日期:2024-7-12 浏览量:95454 点赞量:21619

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与会计核算差异

一、税法及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 (一)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更新日期:2024-4-26 浏览量:60161 点赞量:14414

会计税收政策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摘 要】由于企业自身特点,导致企业所得税税基的计算相比与其他税种来说更加复杂 本文主要针对相关的会计税收政。
更新日期:2024-9-5 浏览量:18475 点赞量:5649

税收政策与会计准则差异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2 摘 要 随着我过社会主义市场。
更新日期:2024-8-6 浏览量:15833 点赞量:4657

网络时代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

摘 要:文章围绕电子商务对税收政策影响展开研究,首先综述了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观点,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政策的影。
更新日期:2024-4-27 浏览量:59311 点赞量:13949

我国税收遵问题的理政策优化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税收遵从问题的研究背景、文献以及本文研究框架和创新点,在阐述税收遵从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分析。
更新日期:2024-6-19 浏览量:82102 点赞量:1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