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唐太宗的政治顾问

长孙皇后如果仅仅把自己管理的事情做好,那么她的历史地位也是有限的,至少没有我们今天评价的那么高,不论是在历史事实还是唐太宗的认识中,长孙氏决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后宫管理者.实际上,长孙皇后一直是李世民的高参,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她是李世民的高级政治顾问.

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称:“顾内失吾良佐,哀不可已已”.他说皇后“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以后入宫“不复闻善言”.李世民承认皇后能够弥补自己的过失.这很重要.皇后的很多话,在李世民听来都是“善言”.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不一样.长孙皇后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他们从小同甘苦共患难,相互信任历经考验,所以李世民是很听从长孙皇后的劝告的.

李世民究竟在什么事情上听从皇后的话,历史记载有限.我们从皇后的角度看看,她是如何充当皇帝顾问的.

顾问以不问为前提

长孙皇后这个皇帝的顾问,经常是皇帝问而不答,这给人以强烈印象.皇帝有所问,她就是不回答.皇帝一再问,她就说这是皇帝的事情,我可不能妇人干政.李世民然后就百般解释你没有干政嫌疑,皇后才会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为什么?是皇后真的没有意见吗?是在扭捏作态吗?都不是.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是让李世民确认是否真的需要皇后的意见.这是一个意见再筛选的过程.皇后只回答李世民确实需要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皇后只回答重要的,李世民也拿不定主意的问题.什么小事都问你,你就是秘书,只有大事才问你,你才是顾问.

娘家的事皇后很坚持

在这个问题上,皇后一改已往的习惯,不是回避而是坚持.这当然是因为她是长孙家族的最有权势的人,她也自认为对长孙家族有一份责任.对此,两件事最突出.


皇后和长孙无忌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长孙安业,早年曾有继母和弟弟妹妹的不良记录.按照当时人的看法和习惯,后来有了势力的皇后和长孙无忌一定会报复他们的哥哥的.贞观元年,长孙安业参与了李孝常等人的谋逆阴谋,要杀皇帝搞政变.这当然是重大的政治案件,按照律法,这属十恶不赦之条,一定要杀头.但是,皇后出面了.

她对着皇帝不禁哭泣起来:我们长孙家真是很不幸,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啊.陛下对安业多好啊,没有立什么功劳,却当上了监门将军.他不图报答,反而谋逆,真是万死有余啊.

皇帝心头立刻乱了,你是什么意思啊.李世民问.

皇后说,我家哥哥干出了这样的勾当,死不足惜,可是天下人会怎么理解啊?人们一定会以为是我们兄妹迫害哥哥,因为哥哥当年对我们不好,这尽人皆知啊.如果这样,不是很拖累朝廷吗?

李世民说:我当然不会让他拖累朝廷,也不能让他拖累皇后.

最后,长孙安业没有被杀,长流岭南.

长孙皇后这次努力保全长孙安业的性命,虽然是从朝廷名声出发进行论证,但毕竟最后是保证安业不死.皇后这样做也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因为她没有公报私仇,也没有继续发展家庭内部的斗争.这是让人同情的,也是让人赞许的.窝里斗,毕竟是一种丑恶的行径.同样的家庭关系,武则天是怎样处理的?她杀掉了她所有的哥哥,都是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武则天成了皇后以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的哥哥们再也不能左右她了.但是,她就是咽不下那口气,非置他们于死地不可.权力是那种东西,即使你远离它,也知道它的强力存在.如果你拥有它,你就会如毒品一样上瘾,而越是过度的运用它,它越会给你快感.比较起来,长孙皇后拥有一种坚毅的理性,对权利也有这样的理性.在保护安业问题上如此,在阻拦长孙无忌掌权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在唐朝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在唐太宗夺取最高权力的过程中,功劳甚大.李世民当然最信任他.李世民掌权开始,长孙无忌就担任吏部尚书,后来李世民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尚书仆射,就是贞观时期的宰相.但皇后就是不同意.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预防外戚干政.这一点,李世民很不理解,还是让长孙无忌当了左仆射.之后,有一次朝廷中议论,说长孙无忌有揽权的倾向,唐太宗当众说:我信任无忌,如同信任儿子.朝廷中没有议论的声音了.但是,皇后还是很坚持,她让无忌自觉退出.无忌当然想掌权,但是敌不过皇后的坚持,只好申请退出,皇上也就同意了.皇后听后很满意.对于外戚干政的防范,有这么必要吗?何况唐太宗是一个很强势的皇帝,怎么可能放任长孙无忌呢?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是,长孙皇后比任何人都了解长孙无忌,也比任何人都了解李世民.因为只有妹妹才知道,在艰难的岁月里,长孙无忌如何渴望翻身,如何渴望获得权力,扬眉吐气.他的这些渴望已经到了心理扭曲的程度.而在现今的政治旋涡中,特别是在李世民的高度信任的前提下,长孙无忌的这些渴望真的可能实现.这在皇后看来是可怕的,渴望已久的权力一旦获得,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贪婪,一切恶果都可能发生.但是皇后也不能直接对李世民说:我的哥哥我知道,他的权力过于强烈,重用他一定会出现干政局面.如果这样说了,唐太宗真的开始防范长孙无忌,甚至猜忌起来,那也一定是一场悲剧.这也不是皇后所愿意看到的.所以,唯一两全的办法是,让李世民保持与长孙无忌的良好关系,但是绝不重用.

长孙皇后的远见卓识,很多年以后也被一一证实.

推荐魏征和房玄龄

长孙皇后对长孙无忌如此防范,而对于另外两个人却是认真推荐.那就是魏征和房玄龄.

本文重点讲一下魏征.魏征本来不是秦王阵营里的人,但李世民宽容大度,接纳了魏征.但李世民对魏征的纳谏也不是历来就心平气和接受的.

有一天李世民下朝回来怒气冲冲.

皇后问怎么了?

李世民说:还不是那个乡巴佬,又在朝堂上跟我过不去.不杀了这个乡巴佬,难解我心头之恨.

皇后立刻进到里间,换上朝服,朝服就是正式见皇帝时才穿的服装,来向李世民祝贺.

李世民问这是为何啊?

皇后说:史书上都说主贤臣忠.只有君主贤能,臣下才忠诚.魏征敢于提出很多意见,那是因为他效忠您,他敢于这样,也正好证明陛下是贤能的.天下得一明君,作为陛下的亲人,我怎能不祝贺呢?

史书上没有记录李世民的反应,想来一定是喜上眉梢.注意皇后说服皇上的角度,她是从表扬皇上的立场来维护魏征的直言.试想,她如果从批评皇上度量狭小入手,那么问题一定会更复杂,甚至完全弄糟.这种方式的成功,是建立在对人性弱点认识的基础上的.让皇上接受意见,还不能让皇上威风扫地,否则就南辕北辙了.

皇后不仅能提意见,而且善于提意见,这种方式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对于后宫的事情,皇后也向来如此.长乐公主要出嫁了,因为是皇后亲生女儿出嫁,皇帝特别嘱咐要多准备嫁妆.结果朝廷准备的嫁妆十分丰盛,甚至超过了长公主.魏征出来发言了,说这样于礼不合,于情未安.李世民把魏征的意见转述给皇后,皇后深有感慨:魏征真是难得,过去只听说陛下重用魏征,不知道理由,现在终于知道了,魏征是能够“以义制主之情”的人.忠言逆耳利于行,魏征真是社稷之臣啊.

唐太宗对魏征的信任重用,背后其实是有皇后的因素存在.而魏征为贞观之治做出的贡献,实在太大.这从多个方面也成就了唐太宗和唐太宗的时代.

处处维护皇帝形象

唐太宗有一匹骏马,他特别喜爱,总在宫中饲养,有一天这匹马却无病而暴亡.唐太宗对养马的宫人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想杀掉她.皇后谏道,过去齐景公以马降罪于人,晏子云:你养马而死,是罪责之一.如果你因马杀人,百姓知道,肯定抱怨你,这是罪责之二.诸侯国听了,必然轻视吾国,这是罪责之三.齐景公这才没有杀人.陛下读书熟知此事,怎么会忘记呢太宗怒气才解.他还对房玄龄说,皇后拿平常事启发我,真使我受益匪浅.

爱护皇帝的形象,就是爱护国家的形象,是爱护国家的一种重要表现.但是,这个爱护不是护短,不是隐藏皇帝的错误,更不是为皇帝的过错辩护.真正爱护国家的荣誉,爱护皇帝的荣誉,就是减少皇帝的犯错率.帝王无私,不是说帝王没有私心,而是说帝王代表国家,事无大小内外,都关涉国家,都是公共事宜.长孙皇后对于唐太宗而言,是特殊的臣下,她能发挥其他大臣发挥不了的独特作用.

(摘自《孟宪实讲唐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定价:25.00元)

类似论文

唐太宗讲诚信

孔子不但将诚信视作重要的行为规范,而且视作治国之本 在中国古代数百位帝王中,唐太宗对孔子这一理念的理解是特别深刻的,。
更新日期:2024-12-20 浏览量:153471 点赞量:32084

唐太宗的光辉形象是怎么弄出来的

成林先生将隋炀帝与唐太宗从功过两面进行了比较谈,从政绩方面来说,炀帝干了几件惠泽千秋的“形象工程”,他首开科举,凿通大。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11787 点赞量:4277

唐太宗与十八学士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里难得的一代明君,而他的明,主要就明在善。
更新日期:2024-11-25 浏览量:142381 点赞量:30010

唐太宗与热冬果

北风吹雪花朵朵,一锅梨子一炉火 如愁软儿解渴寒,请君试尝热冬果 上面是赞兰州美食热冬果的小诗 传说唐朝太宗李世民一连数日上殿过问。
更新日期:2024-12-25 浏览量:154326 点赞量:32332

唐太宗书法艺术综

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继魏晋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书体皆备,名家辈出 这固然与唐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关,但也与唐代历代。
更新日期:2024-9-4 浏览量:15637 点赞量:4268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以往人类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其相应的理论研究也从未间断过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受多。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17705 点赞量: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