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人力资源 死因监测
资料和方法
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和相关培训登记表》是对本系统中从事死因监测工作人员登记基本情况及接受培训情况的工具,本文即对第1次(即2006年)收集到的县(区)疾控机构中具体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人员资料(每个监测点1~3名,未包括中心主任等领导职位的人员)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该登记表内容包括人员的年龄、专业、学历、职称、系统调整前受培训情况等.共得到140个监测点(缺失21个点(13%)、共286名工作人员的记录.对文中有关变量划分和归类作说明如下:①硕士(3例)与本科合并;②初级职称包括医师(117例)和士级(医士、护士,共31例);正高级(4例)与副高级合并;③受培训情况是指系统调整前接受过有关死因监测培训的次数;④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2、57岁.对资料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实现.
结 果
①城市点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尤其是东部城市点在2/3以上;农村点则均为男性略多于女性,东中西部人员性别比例大致均衡.②城市点大致呈现年龄组越高比例越低的趋势,农村点则以30~39岁组为“最高峰”,城市点人员相对农村点更为年轻化.城市点中,东、中、西部29岁以下人员比例依次降低,尤其是东部城市点达到了42.86%.③城乡均有1/3的非公卫专业人员,尤其中部农村占近50%,另外还有少数非医学专业的.④城乡都以大专学历人员为主体(约50%).城市点本科及以上人员和农村点中专人员比例均在1/3左右,城乡人员受教育程度差别即体现在这里.东、中、西部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依次下降.⑤城乡职称都以初级为主(50%);城乡高级职称的分别只有9.48%和3.53%,还各有5.17%和6.47%的人员没有职称.东部地区人员的总体职称较中部和西部为高.⑥有50%的工作人员系统调整前只接受过1或2次培训.城乡分别有1/5和1/3的人员未接受过培训,这些人员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反映出西部地区监测基础的薄弱.东、中、西部人员接受3次以上培训的比例依次下降.
讨 论
目前对某项工作人力资源的专门研究较少,现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作一比较.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中,疾控机构内高、中、初级(初级与员/士级相加)卫技人员比例在城市依次为13.0%、37.0%、43.6%,农村为3.4%、28.0%、61.2% ,本文相同指标城市依次为9.48%、33.62%、51.72%,农村为3.53%、38.24%、51.76%,显示死因监测人员在城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农村则略高.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中,疾控机构内本/专科及以上(硕/博士与本/专科相加)和中专卫技人员比例在城市为分别为60.2%、39.8%,农村为38.7%、61.3%,本文相同指标城市分别为81.0%、19.0%,农村为66.5%、33.5%,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二者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关(相对于总体疾控技术人员,被指派从事或负责一项专门工作的人员可能具有相对较高的学历水平);另一方面,本文结果显示大专人员比例仍占主力,城乡监测点大专人员分别是本科人员的1.3倍和3.5倍,因此,死因监测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仍不容乐观.
根据前述结果和目前现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县(区)级死因监测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人力资源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应尽快改善死因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国家卫生部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中提出2005年全国卫技人员中要杜绝无专业学历者.本文结果显示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97.5%是医学专业的,如果以医学专业为标准,可以说基本接近目标;如以公卫(预防医学系列)专业来作为标准,该目标在死因监测领域显然并未达到(城乡非公卫人员比例各为30.9%和35.8%,中部农村达几乎50%).死因监测的前述特点决定了其对县(区)级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不能立即改善人员专业构成的情况下,对非公卫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和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其能够首先满足死因监测原始资料收集工作的需求,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如:对于临床人员,结合死因监测对死因分类和编码的需求,应在提高其公共卫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临床医学背景的优势;对于少数非医学专业人员(计算机、会计等专业),应发挥其计算机运用能力、统计和信息管理等优势.
第二,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确定各自培训重点,同时保证监测队伍的稳定性,提高监测队伍整体素质.如果说非专业人员是因为“质”的不同而被认为不属于专业人员,那么学历、职称等则反映了“量”方面的特征――人员专业技能的水平高低,年龄分布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支队伍专业经验的多少(年长者)和创新能力的大小(年轻者).首先,改善现有人员技术素质水平的途径只能是培训,因此应根据各地区人员构成特点和当地监测基础来确定各自的培训重点,具体如下: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首先应注重对监测关键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实际应用监测技能的水平,其次是对较低学历人员公卫基础知识技能的继续教育;而在城市和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应着重发挥女性较细致、耐心和低龄人员可塑性和学习能力强的优点,在监测基础技术被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监测资料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人员素质.其次,从前述结果可知,系统调整前从未接受过监测方面培训和只接受过1~2次培训的分别占约1/3和1/2,初级职称占了现有人员的50%,二者可能与死因监测工作刚刚进行调整,新纳入的人员比较年轻有关.这两个问题随着监测系统的发展将会有所改善.另外,由于本研究所用的培训登记表是在使用之初,仅能够得到死因监测人员的基线数据,对死因监测人力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有待于今后持续的动态追踪,其内容也有待补充.
最后,从根本上说,包括死因监测在内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人力资源建设不存在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办法,必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动态过程,提高死因监测人员的素质也必然需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各级疾控业务机构和卫生人员等在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