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哲学基础

摘 要 :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能够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都有一致性.

关 键 词 :哲学;中国化;唯物论

【中图分类号】 B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38-01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了.它的诞生不仅为西方和西方文化带来了福音,也为东方和东方文明带来了福音.人类历史上有如此伟大的创造性思想,在仅仅诞生半个多世纪就使多半个地球变成了红色,使全世界被奴役的国家、民族突然觉醒.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思想的结晶,不是马克思本人及其追随者所臆造的,而是人类历史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果实,但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东方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落脚、生根、发芽,并且结出丰硕的果实,尤其是在那样一个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一个被帝国主义瓜分凌辱和没落的中国落脚、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的确,马克思主义不仅被中国人民引进,并且被中国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文化的核心被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领导中国人民摆脱奴役,成为自己国家主人的科学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高指导思想,这不得不从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一致性去思考这个问题.


一、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的唯物论和“民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唯物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解放程度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继承着中国传统理论中的重视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及其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的许多思想,如孔子“仁”的思想,老子“道”的思想,荀子“天下有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等学说都有唯物论的色彩.“重农抑商”、“上农”、“崇本”和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思想就是具体的表现.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提出“”与“科学”的口号,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很快将其应用到中国革命运动之中,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的色彩又特别浓厚,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唯物论基础.

二、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知行合一”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孔子主张在知行观上注重知与行两个方面的作用,强调“学思并重”、“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不耻下问”,所以,孔子一生三千多弟子中有72位后来成为各诸侯国的栋梁.法家思想更加强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在法律面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的特点,的《实践论》提出了革命的认识路线和群众路线;理论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与时俱进”等都是强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相结合.

三、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不谋而合

根据西方人本心理学家尼比斯特研究表明,处于东方文明中的民族,特别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以辩证的思维方式为主.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最丰富的,他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观点,老子还强调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等观点.它们都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并且事物之间又是普遍联系的.这些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质量互变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特别是他的绝对与相对这一辩证法思想,又与中国古代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相符合.另外,的《矛盾论》、《论十大关系》,理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同志的“三个代表”,同样强调了事物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未来理想社会方面两者都有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

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强调人类进入大同社会的理想境界,向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埋葬人类一切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建立一种生产力高度发达、按需分配制度下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当然,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各方面的高度发达.而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所设想的大同社会是一种纯理想的,没有生产力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其积极的历史意义.思想强调国家和民族统一,同时也提倡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理论中的“一国两制”的思想就是针对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来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调统一而且有重点,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奠定基础;的“三个代表”和关于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在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等方面一致性的体现.

总之,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都有一致性,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历史将证明,一种科学的理论要在一个国家和民族中落脚、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就必须与那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的精髓、有生命力的、积极向上的部分相融合,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进一步注意吸收当代西方哲学的优秀成果,继续发扬批判继承的优良传统,使之走向国际化,与时展紧密相连.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才能有巨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进而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理想境界.

类似论文

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哲学基础美学走向

摘 要 :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在以存在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哲学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美学走向,即对。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4892 点赞量:9297

出版发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经验的“范本” 全国各级出版发行机构通过研究。
更新日期:2024-7-8 浏览量:15559 点赞量:4813

艾思奇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

〔摘 要 〕艾思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毕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典范 延安时期,他积极参与和推动了马。
更新日期:2024-2-5 浏览量:11308 点赞量:4622

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蒙教育

【摘 要】青少年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赢得了他们就赢得了中国的未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老革命。
更新日期:2024-10-25 浏览量:132773 点赞量:28855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哲学的认识

作者简介:吴旭文(1987-),江西省高安市人,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 (江西师范大学。
更新日期:2024-4-13 浏览量:57566 点赞量:1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