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边的中国文化

从古代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聚餐时,人们分别就座于各自案几的后面,彼此间隔着相当的距离,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各吃各的.这就是典型的分餐制.著名的鸿门宴,就是这样干的.

而从分餐变到合餐,始诸唐代,完成于北宋.这个转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演进的过程:

分配方式的演进

这是由分餐向合餐过渡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当食物相对匮乏时,“按人均分”是比较适合的分配原则.要获得平均,就需要在就餐之前将食物分为相等的若干份,这便形成了原始的分餐制.而毕竟人的情趣、口味、习惯不同,所需也不同,待食物相对丰足后,人们便有条件按照自己的不同喜好进行选择,即“各取所需”.这是最适合于合餐的分配方式.

食物多样化的演进

我们的餐饮在不断推进,菜肴的种类越来越丰盛,分餐制显然不能适应食物多样化的发展.假如8个人吃12道菜的话,每人一份的分餐就需要近百种餐具,这样不但浪费人力和餐具,而且占用很大的空间,在每个人的小俎案(古时一种低矮的用于盛放食物的工具)上都摆放12个食具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餐食家具的演进

很早以前我们是没有桌椅的.此前,古人们习惯于“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以后,与中原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影响,带来了新的家具.早在东汉后期,游牧民族的胡床(一种比较低矮的座椅)就已传入中原.这种椅子的应用使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这样,矮小的俎案就不再适应坐姿变化的要求,便渐渐地被淘汰.

作息时间的演进

我们的祖先一直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规律.大约从商代到春秋战国这段时期内,基本上实行一日两餐制,即“食时辰(7至9点),下市申(15点至17点)”.大约在战国末年,一日三餐制渐渐流行,增加了“宴”(19点至21点).要在这个时间内吃饭,就必须配备照明,而当时的照明工具光照范围非常狭小,采用合餐则可以统一方便地解决照明问题.


进食餐具的演进

我们的祖先也曾与现在的西方人一样,使用刀叉而非筷子.刀叉要同时使用左右手,因此人与人之间要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时刀叉只适于近距离的传输,大概也就限于从胸前的盘子到嘴之间.如果这个距离按合餐制的要求,至少要延长到嘴到桌子的中心,也就是说至少要比桌子的半径更长.显然,刀叉承担不了这个距离的传输功能.而筷子出现后,合餐就方便多了.

合餐是历史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其演进过程的本身,也体现在对社会行为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上.合餐共食拉近了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养成了对别人关心照顾以及我们民族谦让的美德,也使中国人变得温良和善,进而增加了家人的凝聚力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培养了中国人的沟通能力,创造了沟通场所,增加了合作机会;满足了人们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以及丰富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也养成了中国人好商量、好通融的性格.

(张爱青荐)

类似论文

滑稽的中国文化思想史

我们中国的历史是以黄帝纪年开始的,到现在已是四千七百多年了 我不想说我们和西方相比哪个高明,只是说明我们有历。
更新日期:2024-12-4 浏览量:19991 点赞量:5352

中国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摘 要中国文化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对整体的高校师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探索相应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
更新日期:2024-2-13 浏览量:33298 点赞量:8755

文化符号与中国文化

摘 要 在集体中形成的文化符号,代表的往往是一种集体权威而并非个人体验,因而常常会抑制使用者真实的实。
更新日期:2024-10-3 浏览量:17099 点赞量:4671

王朔与王小波:中国文化的AB面

王朔,王小波,他们相同吗相同 他们都是男人,年龄相差无几 他们都是作家,书写的都是汉字 他们都是王姓,500年前或许还是一家 他们现在都。
更新日期:2024-1-18 浏览量:20525 点赞量:5835

中国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缺失

文化迁移是指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与影响,它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在外语教学/学习时,人们无意识/潜意识地用自己的。
更新日期:2024-2-28 浏览量:33963 点赞量:8541

高中英语教学中国文化缺失应对措施

【摘 要】高中英语是我国高中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对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以及学习外国知识有着。
更新日期:2024-2-9 浏览量:10597 点赞量:4122

中国文化与世界传播

编者按:“”中期的1970年,王岳川上初一,第一次读到《红楼梦》,即被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后。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1975 点赞量: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