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向市场经济模式的推进,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时常经济要求政府转向客观间接控制,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形成政府(或国家)调空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及各种投资者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中,政府对会计的管理形式也相应转变为间接控制.相应地对会计行为的控制划分为两个层次,两层次管理形式表明,政府机关或民间机构对企业会计行为的控制不再是全面直接控制,企业的会计管理权能不断增加,企业最终用于规范其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快家制度就各具特色,并不为外界所知晓,而投资主体多元化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这就在客观上表明实施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关 键 词 :会计信息 经济模式 会计行为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在北京正式发布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这是我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求多元化的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皆社会建设而发布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系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首先在我国的企业会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能够独立实施和执行的、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内容

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准则体系的目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等内容.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和管理测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是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共同的基本标准.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会计要素仍保留原先的六要素分类,规定的主要内容为定义和相关的定性规定.各会计要素的定义表述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类似,但在内涵上借鉴了IFRS《框架》,有所扩大.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征

(一)新准则体系体现的“借鉴国际”的特征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这便要求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规范要顺应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促进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二)新准则体系的“中国特色”的特征

尽管对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语言表述进行改造使其中国化,外国问题中国化,专业问题通俗化,但因法律环境限制和经济环境制约,我们不照搬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中国特色”.第一,关于资产减值损失.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都允许对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但是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该规定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二,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新准则中规定,除了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权益处理的,均做收入处理.而国际准则规定所有的补贴按收入处理.第三,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我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它们之间如果无控制关系不应该是关联方,不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这样看国际准则不够完善.


(三)新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的特征

恶性通货膨胀.国际准则中有“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项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政府具有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但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报回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下的财务报告应进行调整,可在合并财务报表等有关准则中做出相应的规定.对生产周期长的资产,允许其借款费用资本化.我们借鉴了国际准则做了相应的调整.对所得税的核算基本借鉴国际准则的做法,所得税费用是站在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计算,以会计利润为基础,企业发生的收入或费用,是增加了净资产还是减少了净资产,比如利润的本质是增加净资产,亏损的本质是减少净资产,国际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是,最终经营结果——企业净资产、企业资源是否增加.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

(一)面向市场经济的理念的创新

新准则在采纳了受托责任观基础上,更多的强调了决策有用观的理念,如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要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强调财务报告为投资者服务,把为投资者服务放到了首位,这是观念上的一个大转变,树立了市场经济的观念.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计价的过程,而是收入和成本费用的配比过程,资产负债表沦为成本摊销表,如在资产负债表中有大量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计量属性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受托责任观因注重收益,形成了收入费用观.而决策有用观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证券市场分析师、财务分析师为了分析公司的投资价值,非常关注公司未来的流量;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以通过资产预测未来的流入,通过负债预测未来的流出.决策有用观因注重资产负债,形成资产负债观.

(二)重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的创新

资产负债观和利润表观原本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从二十世纪70年代后,国际上更重视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信息,逐渐从“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成为制定准则的主要依据.这次新准则采用了“资产负债观”,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应深刻认识资产负债观,才能对新准则有一个高层次的把握.利润表观报表体系核心利润表,计量基础历史成本,收益计量原则实现的原则,信息特征可靠性.而资产负债观报表体系核心资产负债表,计量基础公允价值,收益计量原则实现和未实现的,信息特征相关性.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影响,确保了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

(三)会计计量属性的创新

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这次会计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许多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很不发达,机构的诚信和专业水平尚有待提高,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不规范,投资者与监管机构又十分重视收入、净收益的指标值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新准则规定需要谨慎运用公允价值.

(四)会计要素经历利益认识的创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定义的国际化,强化经济资源流动的观念;如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等.同时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且要正确区分收入和利得,收入由日常活动带来经济利益;利得由非日常活动带来经济利益.

(五)会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的创新

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切身利.新准则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会计信息效用为目标,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的情况下,强调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强调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突出了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会计信息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剧烈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上市公司或即将上市的公司来说,新准则的实施无疑会对其上市、扭亏、

保牌、退市等方面产生剧烈的影响.

类似论文

试析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摘 要]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 本文着重从新会计准则体系建立的必然性、新旧会计。
更新日期:2024-5-7 浏览量:12514 点赞量:4058

我国通货膨胀会计准则的构建

摘 要: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大规。
更新日期:2024-10-28 浏览量:132509 点赞量:28610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摘 要:会计监督体系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完善起到引导性作用,只有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促进会。
更新日期:2024-4-20 浏览量:56476 点赞量:12788

新会计准则体系其对企业的影响

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行带来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巨大变革,与老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完成了会计信息的创新趋同,实现了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
更新日期:2024-6-2 浏览量:13885 点赞量:4561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利得、损失的

摘 要 :首次引入利得和损失概念是现行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收益、费用要素概念和。
更新日期:2024-9-14 浏览量:119838 点赞量:2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