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质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中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假设通常是认为高成本的院校才会有质量;只有规模大的综合性院校才有质量;只有高选拔性的院校才有质量;只有国家承认的院校才有质量;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才有质量;只有资源有事的学校才有质量,这些假设就导向性的认为公立大规模的学校、学费贵的学校才是有质量的.

同时在2010年作为我国、国务院的一种战略决策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高等教育要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在进一步深入的理解《纲要》中内容,教育的改革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光看数量的扩张这种表面现象的发展,而应该把目光转向是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为前提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一种需要长时间考察的社会活动,如果要实现科学的发展,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承认现有的不足,大胆改革,敢于摒弃不好的传统教育束缚,从体制、课程、制度和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改革.

1.以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牢记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办学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不能“人被物役”.西方学者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①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柯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质量”,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谋而合.大学的三大职能之首就是围绕培养人为基础的,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在这一点上不分东西方文化差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应该深入人心,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达成一定的共识.我们必须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的理念出发,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把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提高体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如台湾中原大学多年以来一直以全人教育理念为办学宗旨,其核心思想就是“尊重自然与人性的尊严,寻求天人物我间的和谐”.该校因此达成了三个共识,四项平衡和三大目标.③尽管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文化所提倡的全人教育理念会有差异,但是这其中是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的,基础就是都是强调人的,对人的培养,培养成为完整的人,强调人的和谐发展.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④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主观意识的人,拥有独立个性、感情丰富、有思想的个体,而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光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其实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在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长,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智力与非智力各方面综合发展,能使得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之后,可以保持学习的动力,不断的充实自己,最后完成终身学习的目的.简单的概括就是教育就是使人“成人”的发展过程,所以单单只从科学知识方面去考察人是不全面的,更多的应该从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文化素质等多方面对人进行衡量,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

2.把科学研究与教学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

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的大学,不仅是国家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又是基础学科和拔尖高科技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发源地.标志着研究型大学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贡献的重要职责.

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陈旧落后,培养出的学生都具有趋同性,使其学生类似于流水线上的成品.成为了阻碍大学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顽疾,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创新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结构层次的不同,我们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与之相变化的,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是能够发明的研究型人才或者是学术型人才;具有创新思维,推广新思路,传播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而规模最为庞大的就是能够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型人才.大学时期的教学方法要区别于中学时间的教学方法,根据大学生心智成熟的特点,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应该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灌输学生不要一味的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运用这样的教育方法教出的学生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需要老师全身心的投入,不只是“传授”式的讲课,同时也需要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加上团队合作的意识.

综上所述,能与科学研究的发展相匹配的就是研究型的教学,这是起源在19世纪“洪堡改革”的德国柏林大学.关于研究性的教学可以分为很多种形式,运用这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的学习过程,老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了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交流、沟通,努力创造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情景,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讨论,对问题给出的结论,这一系列过程中学到对知识的质疑、理解、运用.在这个宽松的学习背景下,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思维.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使学生朝着由被动者转换成学习的主动者,学习的独立者转向合作者,会质疑、会解决、会合作的方向发展.简单的说,这个研究性的教学共有的特征就是研究性、自主性、启发性.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尊重教育的规律,规律是本身固有的,教育也是有属于自己本身的教育规律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我们应该给以尊重.所以要承认教育规律的客观存在性.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制约着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速度饿规模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和不同社会性质背景下,教育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于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即使是承认了教育规律的客观存在性,这也不是以一个固定模式存在的规律,因为我们看待世界,不再只是一个本质的概念了,同样的世界因为判断性质所使用的方法不同、阶段不同,对于教育规律存在形式也就不一样.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对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为创新创造平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的结构,教师要理性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中知识结构的作用不是积累的而成的,而是建构出来的.通过实践来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同时明确人的创造力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运用知识的结果.

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的,没有一种是最优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只有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组和各种形式模板,让这些教学方法相互配合起来予以灵活运用.


3.加快速度建设一流大学

高水平的大学不在于高楼大厦,不再那些张扬的外表,而在于是否拥有崇高的办学理念,是否拥有一批用于担当社会的责任感,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的教师.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水平的教师就是大学的标志,一所学校有了有名的老师,自然就会有学生进来.有一流的教师就有可能有一流的学生,进而就有一流的学校产生了.

人文教育与应用学科的综合,在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上,不仅仅依赖于计划本身,还取决于实施计划的人.课程本身并不能相互协调,教师必须为本科生教育的成功提供必要的启发和综合.教师不仅要献身于自己的学科,还要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教育的精神并为此做出示范.⑤

然而一流大学的建立对国家发展的实例已经不用一一列举,一流大学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驱动力也是不可小觑的.从历史上看,不管是19世纪的德国,还是二战之后的美国都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定律,一流大学的建立对国家的各方面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后,在发展中的中国仅仅光靠政府的调控,没有大学作为后背力量,支撑发展国家的科技、经济、政治发展,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表现.

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根据我国人口统计数据,我国18-22岁年龄段的人口总数为8920万,比目前的12438万人减少了3518万人次).这一新的发展格局事关重大,对于高等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年只增加50万人,意味着很多高校在未来十年不仅不能扩招,甚至可能减招,数量的“扩招”将逐渐淡出.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将是转变发展模式,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建设的良好机遇,高校的生存发展,将从扩大办学规模转移到重视提高质量上来.⑥

在最近刚刚结束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第21次咨询会上,最新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这表明了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性的发展转变成为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

类似论文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2012年10月22日上午由湖南高教学会和湖南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湖南省高教学会2012年年会”在。
更新日期:2024-2-7 浏览量:10313 点赞量:4053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江苏省高教学会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办法根据我会评奖工作有关规定(每两年评一次奖)和《江苏省高教学会2016年工作要点&。
更新日期:2024-7-9 浏览量:13892 点赞量:3940

奖学金对提高生培养质量的激励作用

【摘 要】在“以奖代免”收费制基础上,主要从端正学习态度、公平竞争、培养创新意识、导师监管制等方面阐述了奖。
更新日期:2024-1-4 浏览量:8783 点赞量:3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