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偏好理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

摘 要 :

校园环境从广义上分为物质环境及精神环境,本文将物质环境中的校园景观这一基本要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用非专家法的心理学模式中的Kaplan景观偏好理论及景观环境偏好矩阵设计调查问卷,以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大学校园环境现状调研,并通过数据统计及SPSS软件进行研究分析,试为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优化建议.

关 键 词 :景观偏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景观;偏好矩阵

中图分类号: G4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4-0109-04

一、景观偏好理论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大学校园环境也称之为大学学校的环境,指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及成才的境况.广义而言,校园环境可以分为:第一,物质环境,也称之为硬环境,包括校园景观、校园建筑、雕塑、绿化、文化体育设施等等.第二,精神环境,也称之为软环境,包括学校风格、学术氛围、学风建设、文明行为水平、师生精神状况等等.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环境被视为大学的风骨,以大学校园为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管理者及教师育人精神为导向,不断的改善物质条件、增加教育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及多样性.优美宜人、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本身是一种高质高量、无形的教材和有形的教具,同时也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文化需求,提高学生校园活动层次.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在校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及道德标准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1]

景观偏好理论由Kaplan夫妇提出,本质上是一种评估,一种表示使用者对特定景观喜好程度的一种行为态度,这种喜好程度的差异性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其最终态度常常表现在选择行为的结果上.事实上,对于景观偏好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探讨个体或者群体对于某种形式景观环境的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程度与态度,近而对这种表征性的结果加以评估的这样一种过程.由于不同个体或者群体的生理、心理,所处大环境等背景的各不相同,所以使用者个体或是群体所能接受的景观环境的差异性以及所产生的喜好程度亦存在一定的区别.个体的差异性所代表的范围要狭隘于群体的差异性,在进行一项研究调查的时候,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率更高,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及意义,研究者通常更倾向于对于群体特征的描述与分析.[2]

本文将以校园物质环境中校园景观这一要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用非专家法的心理学模式中的Kaplan夫妇的景观偏好理论及景观环境偏好矩阵,将校园景观要素以描述性成对形容词进行阐述,设计调查问卷,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校园环境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对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提出较为有效的优化建议.

二、当前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生态问题的忽视

近年来,为了满足日益增涨的在校学生数量及学校自身建设,越来越多的大学选择建设第二校园,即新校区.更多的学校会将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氛围浓厚等因素作为新校区的选址依据.然而在环境建设及施工中却忽视了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校园内部及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校园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环境载体,更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城市生态规划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生态型校园的环境建设.

(二)环境建设模式重复、杂乱

在校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内进行学习、工作、运动等基本校园生活外,彼此之间还要进行交流.重复、杂乱的环境建设模式,除了会给师生造成视觉上的审美疲劳,情绪上的厌恶感,同时也不利于区域间的功能划分.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时,要尽力采用主体性突出,功能明确的环境建设模式,创造可以满足师生日常交流及活动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及社会几者间的相互沟通.

(三)校园环境千篇一律,缺乏特点

除了校园文化内涵之外,校园环境建设也是学校特色体现的重要传达方式.校园环境千篇一律,缺乏特点,不仅不能有效体现学校的特色,同时也有碍于学校活动的丰富开展.单纯模仿式的人工施工手段容易导致校园环境建设思维的固化,降低校园景观的多样化,进而导致校园环境的文化及精神内涵得不到恰当的体现.

三、基于景观偏好理论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以Kaplan夫妇的四项景观环境偏好矩阵,及通过景观评估中心理学非专家法的研究模式所界定的与本研究对应的12个成对形容词为研究基准,参考大学校园景观要素所转化的4个成对形容词以及校园景观偏好值作为分析基础(见环境偏好矩阵因素、成对形容词及释义图).[3]问卷填写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向受测者致感谢信,对他们能够接受调研,对本研究提供帮助而表达作者的真诚谢意;第二部分,为个人背景资料的填写,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使用者身份、学历、居住区域以及是否经历过相关专业训练共七项;第三部分,针对学校校园景观的偏好程度进行评值.即将景观环境偏好矩阵所转化的12个成对形容词,作为受测问项,并以意向尺度的五等级评值进行评分;第四部分,为校园景观偏好值,即喜欢/愿意→不喜欢/不愿意,并以意向尺度的五等级评值进行评分;第五部分,为其他附加问题,包括是否愿意自己或者推荐他人选择这样环境的学校就读?是否愿意在闲暇时段选择这样这所学校游览或进行一些社交活动?这两个附加问题.

(二)调研地点、对象的选取及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考虑到大学校园的区域性差异、研究进度、人员安排及时间等因素,将前期调研地点选取为研究较为便利的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于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属于新建校区,其校园景观设计及校园环境具有鲜明的特点及风格.将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作为研究地点,可以更好的研究新时代及教育背景下,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

将在调研地点偶然遇到的人或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学校工作及管理人员、在校大学生、学生家长等. 针对调查问卷不具有普遍性而具有随机性的基本属性,本研究采取了便利抽样调研方法.便利抽样也称偶遇抽样,是一种非概率性的抽样方法,这里指的是从手边方便的环境中进行抽样.

四、调研结果分析

针对调查问卷发放情况以及回收情况、有效问卷与无效问卷情况、及受访样本中的受测者的社会经历与个人背景,即性别、婚姻状况、年龄、使用者身份、受测者学历、是否受过相关专业训练、居住区域、否愿意自己或者推荐他人选择这样的学校就读、是否愿意在闲暇时段选择这所学校浏览或进行一些社交活动的受测选项作答情况进行统计描述.

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8份,问卷回收率达92.67%.其中有效问卷256份,无效问卷22份,问卷的有效率达92.09%.其他作答情况统计为:

性别:其中男性共有218位,占样本总数的85.16%;女性共有38位,占样本总数的14.84%.

婚姻状况:其中已婚的人士共有34位,占样本总数的13.28%;未婚的人士共有213位,占样本总数的83.20%.

年龄:其中年龄在25岁以下(含25岁)的共有197位,占样本总数的76.95%;年龄在26岁~35岁的共有25位,占样本总数的9.77%;年龄在36岁~45岁的共有23位,占样本总数的8.98%;年龄在46岁~55岁的共有11位,占样本总数的4.30%;年龄在56岁以上(含56岁)的共有0位,占样本总数的0%.

使用者身份:其中学校学生共有206位,占样本总数的80.47%;学校教职工(含退休人员)共有31位,占样本总数的5.08%;学生家长共有15位,占样本总数的5.86%;一般居民共有4位,占样本总数的1.56%.

学历:其中高中以下学历(含高中)共有1位,占样本总数的0.40%;大专学历共有3位,占样本总数的1.17%;大学学历共有221位,占样本总数的83.33%;硕士学历共有24位,占样本总数的9.38%;博士学历共有7位,占样本总数的2.73%.

目前居住区域:其中目前在学校内居住的共有191位,占样本总数的74.61%;目前在校外居住共有42位,占样本总数的16.41%;目前在所在城市周边地区居住的共有8位,占样本总数的3.13%;外省及其他地区的共有15位,占样本总数的5.86%.

是否受过相关专业训练:其中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共有62位,占样本总数的24.22%;没有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共有240位,占样本总数的93.75%.

是否愿意自己或者推荐他人选择这样环境的学校就读:有201位选择愿意,占样本总数的78.52%;有55位选择不愿意,占样本总数的21.48%.

是否愿意在闲暇时段选择这所学校浏览或进行一些社交活动:在共计19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182位选择愿意,占样本总数的71.09%;74位选择环境不愿意,占样本总数的,28.91%.

针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调研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统一性(平均值为4.19)给人感受最为强烈,其次是分区明确(平均值为4.18)、连贯性(平均值为4.09);而给人感受最弱的评值分别为错综复杂(平均值为2.53),其次为幽深神秘(平均值为3.16)、变化丰富(平均值为3.24).其心理认知程度,以一致性(平均值为4.05)给人感受最为强烈,其次分别为易读性(平均值为3.76)、神秘性(平均值为3.45)、复杂性(平均值为3.11).

就调研结果而言,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校园景观形式整体上较为统一,分区较为明确,校园景观中重复的元素、区域较多.但是校园景观给人感觉较为错综复杂,并且缺少幽深以及神秘的感觉,变化较为不够丰富.

五、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优化建议

综合以上调研数据分析结果得知,校园景观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不可或缺物质设施,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保证,同时也是在校师生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健康成才的必要条件.[4]由此也可以得出校园环境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总体布局的生态性原则

总体布局是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框架,也是校园环境内涵及特征的总体表述.校园环境的建设不仅要注重校园本身的发展,同时也要兼顾校园周边生态大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做到校园景观的功能分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充分考虑和利用校园内部及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区域间既互不干扰又要方便联系.还应注意适当渗透思想教育成分,寓德于物,寓教于乐,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给广大师生提供一种美的享受,才能有效改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

(二)整体规划的主体性原则

大学校园是众多高校师生学习、聚集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以在校师生为主要群体.因此,大学校园的景观环境必须建构师生身、心灵安全的空间.必须通过感染、模仿、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引起师生的个人心理和行为变化,才能促使他们更好的融入校园环境,达到学校育人的目的,才能激发在校师生的爱校意识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及凝聚力.

(三)校园环境的特色性原则

首先,要注重校园环境与学校所处的天然环境的和谐交融;其次,还要注重时代、民族及学校历史发展的特征,发扬传统优势、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特色性不仅是整体校园环境建设最为突出的表征,同时也具有启迪功能.当代在校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及心理素质的特殊群体,可以透过校园景观这一载体,从中洞悉对校园环境的识别和体验,甚至透过校园环境的表象,获得更为深层次的思考与启示.促使在校师生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身的使命感,和对未来的远大抱负.

类似论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
更新日期:2024-9-14 浏览量:116520 点赞量:24779

新传媒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摘 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优良精神风貌形成,以及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均有着十分重。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3098 点赞量:6794

对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

摘 要:文化彰显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同样,校园文化作为一所高校校园的精髓和灵魂,是一所大学的凝聚。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20916 点赞量:5777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摘 要自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和良好机遇,也给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3260 点赞量:29172

多元文化冲击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将迎来“90后”新一代大学生 新的时代,新的青年,需要新的教育方式 “90后̶。
更新日期:2024-12-16 浏览量:156335 点赞量:33663

隐性课程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 ]大学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重视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完善大学制度文化,营造。
更新日期:2024-10-5 浏览量:18811 点赞量: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