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退溪政治思想述评

摘 要:李退溪先生有“朝鲜之朱子”、“东方百世之师”之誉.承传理学道统、致力于内圣外王之学的李退溪,无论在朝为官期间,还是避祸山林之时,一直对当朝政治十分关切.面对李氏王朝政局动荡、生民涂炭的社会现实,李退溪政治思想所关注的焦点是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将其中的历史合理性因素向现代合理性转化,无疑会具有更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 键 词 :李退溪 政治思想 王道政治

一、

李退溪,名,字季浩,又字景浩;号退溪,又号退陶、溪叟,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公元1501年),卒于宣祖三年(公元1571年);历经燕山君、中宗、仁宗、明宗、宣祖五代;这一时期相当于中国明朝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时期.

由于地缘、历史的原因,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对朝鲜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退溪先生有“朝鲜之朱子”,“东方百世之师”之誉.“先生治学,堂庑广深,笃学精思,终至德慧双修,教泽广远.”能“集大成于群儒,上以继绝绪,下以开来学,使孔孟程朱之道焕然复明于世”.作为称誉于海内外学林的一代哲人,退溪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对其政治思想作一简要评述.


李退溪27岁在庆尚道乡试及第,33岁中乡学状元,就任承文院副正字,开始仕宦生涯.为官期间,多次受封要职.晚年归隐乡里,尽管朝廷多次委以显要官职,但每次他都以老弱为由,予以辞谢,在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事业.自幼即受儒家思想浸润,胸怀救世济民的宏伟抱负而步入仕途的李退溪何以在自己仕宦之路渐入佳境之时毅然决然地归隐山林呢?除了先生生性淡泊,向往超然恬静的个人旨趣外,主要是由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决定的.承传理学道统、致力于内圣外王之学的李退溪,无论在朝为官期间,还是避祸山林之时,一直对当朝政治十分关切.

李退溪的政治思想见于其奏疏、子、文章及书信之中.《戊辰六条疏》、《教咸镜道巡边使李浚庆书》、《教庆尚道观察使李清书》、《教黄海道观察使兼兵马节度使权应挺书》、《甲辰乞勿绝倭使疏》、《戊辰经筵启一》等可作代表,其中,又以《戊辰六条疏》表述得较为集中.

二、

面对李氏王朝政局动荡、生民涂炭的社会现实,李退溪所关注的焦点是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他以中国历史为鉴,从儒家思想中,尤其是朱子学中汲取养料,努力从中寻找济世之方.《戊辰六条疏》中所表述的“王道”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天理君权出发,主张尊君,同时强调君王的政治责任.理学诸子都强调尊重君权,作为理学传人的李退溪自然也不例外,他主张“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家无二尊,丧不二斩”.在君主专制政体下,主张维护君主的独尊地位是有其现实合理性的.

2.从孝道出发,强调皇室内部团结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杜谗间以亲两宫”是李退溪在《戊辰六条疏》中最具胆气的一条.出于对“士祸”危及“国脉”的深沉忧虑,他看到了皇室不睦、权奸小人得志的恶果.李退溪认为,出于天性,两宫之间本应父慈子孝.然而,由于对利益、权力的争夺,皇室内部“至亲化为豺狼而莫之恤”的事情时有发生.而李退溪认为这是由于“情势易阻而谗间益众”的缘故,这种“易阻”和“益众”,是由昵侍两宫左右的“便嬖给事者”造成的.只要借鉴《周易家人》中的要义、效法《小学》明晓人伦的道理,做到“严于自治而谨于正家,笃于事亲而尽于子职”,那么,便嬖之人就不能骋其术而售其奸.杜绝用谗言离间他人的小人,让忠义之人亲近皇帝和太后,便能“道隆继继,仁至义尽”,从而杜绝祸患.

宗法孝道在传统社会中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无与伦比的凝聚力、生生不息的繁衍力和无孔不入的渗透力.”李退溪从孝道出发,提出解决皇室内部和统治集团内部权利斗争的办法,的确很有见地,尽管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君主专制制度本身所带来的这一痼疾.

3.以“内圣外王”为目标,提出“正君心”、“修君德”的具体主张.“圣王合一”是理学的政治理想.治国之本,始于正君,这是理学政治思维的聚焦点.陆九渊曾说:“君之心,政之本”.朱熹认为“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出于正”.正朝廷、正百官、正万民、正四方等是由此及彼的渐进序列.然而,君王由于资质、气禀及物欲等缘故,并非都能自觉地推行王道.于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至善的境界是可能而且必要的.李退溪把《尚书大禹谟》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诀看作君王个人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他认为唐虞舜三代盛况出现,是由于“道术”得明,人心得正,因而社会才会和谐、融洽.李退溪真诚地希望君王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对圣人治理天下的学问“敬以始之,敬以终之”,“执志如金石,贯始终而毋渝”,善始善终,精粹纯一地推行“大中至正”之道.

4.通过“君臣一体”说和“祥瑞灾异”说,力图对君权加以限制.在君臣关系上,李退溪强调君臣一体.认为“臣闻一国之体,犹一人之身也.人之一身,元首居上而统临,腹心承中而干任,耳目旁达而卫喻.然后身得安焉.人主者,一国之元首也.而大臣其腹心也,台谏其耳目也.三者相待而相成,实有国不易之常势,而天下古今之所共知也.”这里,他以人身各部分器官相互依存构成整体来比喻君臣之际,说明君臣相辅相成的关系.认为这是天下古今之所共知的“常势”.倘若君主无视臣的存在和作用,独断专行,”不信任大臣,不听用台谏者,譬如人自决其腹心,自涂其耳目,固无元首独成人之理”.违背了古今所共知的“常势”,君主也就不成其为人.

三、

如何看待、治理民众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在处理政治关系上注重人事,将治理民众作为政治之根本的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中的主流、“儒家政治哲学之核心.”虽然,李退溪并没有明确使用“民为王政之本”的提法,但他对这一传统的继承显而易见.

李退溪看到了民在经济生产和政治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王道之大,本于农桑.”因而“民事”是刻不容缓的事.简单地说,“民事”可以用“爱民”、“教民”、“慎罚”、“慎兵”加以概括.他希望“君视民如伤,若保赤子.”主张取民有度、轻徭薄赋;反对“酷吏暴胥”欺凌压榨百姓.李退溪继承了孟子的先制民“恒产”,再导以教化的主张.认为必须先解决民的衣食温饱问题,而后才可以实行常道的教化,使民懂得礼、义、廉、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治世之道.李退溪还对“民乱”的原因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民乱”是由于天灾频仍使民生困弊、酷吏暴胥压榨使民“骇惧”、“挟憾”所致,主张用刑、用兵要慎重,认为“兵凶战危,以利社稷、安生灵为急”.对内,要让人民休养生息以安抚民心;对外,在处理民族间矛盾时,以和为先,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他引用荀子“君舟民水”论来告诫君王、官吏应敬天保民.

君王对民众的治理是通过臣子来实施的,李退溪非常重视官吏在君、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他认为,尽管君主有向下究察官吏政绩的遗风,但也不能自己遍及远方;百姓有向上呼天诉苦的实情,但也不能自己最终凭空臆断.如果没有“宏才赡智之臣”、“爱民忧国之弼”,王道难以推行,国家无从治理.

官吏治理民众时,“州郡以爱民为主,而行之以诚心”,这是施行仁政的出发点,有此爱民为主之心,就会处处为老百姓着想.“采风谣”以通民情;发展生产、赈灾救荒,以济民生;为官要清廉.对百姓要有忍人之政,要薄赋轻摇,同时又不使国家赋税受损;还要教导老百姓以“德行道艺”,而“纠之以不率之刑”.处理政务时,要分清本末,“巨细毕具”,统筹全局;要有长远眼光,居安思危;应“广咨询以取舍,参利害以秉除.既不可‘即鹿以入林’,又不应‘胶拄而鼓瑟’.”就是说,官吏在决策时应深谋远虑,不能草率从事;不要因袭以往的常规,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李退溪还告诫官吏“毋取虚美”,即不要获取不真实的赞美.认为只有至敬至诚地引导、安抚人民,救民于涂炭,为君王分忧解难,才能无愧无憾于朝廷委以的重任.

李退溪强调人伦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注重政治主体的人伦道德素质;主张“视民如伤,若保赤子”,强调尊重人民的利益.这都有利于统治者提高政治调节的自觉性,有利于传统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把政治说成是正君心以感民心、正朝廷以正万民的问题,把政治与人性论和道德论混同起来,而没有看到政治的本质是利益、权力关系,这是退溪政治思想的历史缺憾.

总之,李退溪的政治思想是值得研究的,将其中的历史合理性因素向现代合理性转化,无疑会具有更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类似论文

高等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述评

[摘 要]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给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
更新日期:2024-6-11 浏览量:81458 点赞量:18308

活动视角思想政治教育述评

【摘 要】从人的活动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一个新视点、新范式 近年来,国内学者打破̶。
更新日期:2024-7-9 浏览量:15243 点赞量:4619

李玉历史剧的政治思想

摘 要 :李玉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历史剧,每个剧目都反映出他创作的主题思想,对明代的相思,对清廷的不。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1945 点赞量:7821

米尔斯政治社会学思想述评

摘 要:米尔斯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学思想,他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中深刻地探讨了社会学与政治į。
更新日期:2024-10-14 浏览量:130271 点赞量:28005

近八十年来有关《吕氏春秋》政治思想述评

摘 要: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者们采用西方现代学术规范和方法来研究《吕氏春秋》,他们突破了传统学者只重视文本解释研究。
更新日期:2024-4-24 浏览量:60347 点赞量:1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