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的鉴赏规律

音乐鉴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教育活动,鉴赏者通过聆听一人批古今中外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领略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提高审美情趣,获得美的教育.音乐鉴赏是鉴赏者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它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理解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启示或寄托的一种审美活动.无论是民间音乐(如民歌、戏曲、曲艺、民间器乐等),还是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都是为了欣赏者而存在的.与文学等艺术所不同的是,从作曲家到鉴赏者这当中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即他们的作品必须通过演唱家们的演唱、演奏家们的演奏才能到达音乐鉴赏者的耳朵,被他们的听觉所感受.音乐表演家们的工作,常常被人们称为是一种“再创作”.只有通过他们,才使作曲家们乐谱上的音符“活”起来,变成有声有色的一片音响.因此,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都是为音乐欣赏而进行的,没有了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就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音乐鉴赏从根本上说是同其它文艺鉴赏相通的,但由于音乐艺术本身的特殊性而有它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其过程也比其他文艺鉴赏更为复杂.音乐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其他艺术门类有不同的发展规律.文学、美术等创作一般可以以“个体劳动”为主,作品的鉴赏者也可不受某种条件的限制,只要发表出来,就可一个人静静地阅读、观赏,细细地体会.


音响感知是对美的音响的感受阶段,这对任何一个有听觉的人来说,都是能达到的.例如:当你听到一首乐曲时,你会感到这首乐曲好不好听,是什么样的情绪,这就说明你已具备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不过,这种鉴赏是一种无意识的、满足于悦耳、动听而得到美的享受的鉴赏,是比较肤浅的鉴赏.音乐感知是通过鉴赏者的听觉而获得对于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初步总体印象的.感知能力,从听觉上说是感知和听辨音乐音响形式的能力.人耳通过音响感知,这种纯音响感知也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将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所展现出来的音响有一个完整的感受和认识,并得到音乐的直接印象.例如在听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后,对乐曲中所模仿的鼓声、炮声、马啼声和剑弩声,之所以声声历历如闻,听后仿佛身临其境,眼前似展现出楚汉相争在垓下古战场那军营如林、旌旗蔽空、铁蹄驰骋、呼号震天的壮阔画面,就是从正确的音响感知中获得的.

在音响中,音乐的节奏是聆听者听觉器官对乐曲轻重缓急或节拍律动周期产生的心理感受.当聆听者的心理感受与音乐情绪相近或完全一致时,会感到愉快、适应;相反,则感到不舒服、不适应.音乐的能力则都是在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促进音乐整体感受能力的发展.

鉴赏者在达到完满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体验的活动.所谓“体验”音乐,就在于对音乐的全身心投入.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亦即创作者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观(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感情的.鉴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去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从这一观点出发,鉴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体验在音乐鉴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因此,准确、细致、深入地体验作品的情感是鉴赏好音乐作品的重要基础.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到乐曲中去鉴赏,不仅鉴赏者自己的感情可能和作品表达的感情共鸣,而且鉴赏者还可据此或借助音乐以外的因素展开想像的翅膀,引起思维的自由联想,以求对作品的理解更具体、更形象化时,即进入音乐鉴赏的第二阶段―叫感情的鉴赏阶段,即由感受而引起情感反响和思维想像的阶段.

情感体验需要体会音乐情感的深刻含义.在鉴赏音乐中,有些是感性的直接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主要靠平时的经验积累而成.而有些则是音乐以外的因素,从歌词、标题等提示中找到理解的依据:从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作曲家的世界观、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方面深入体会,甚至没有运用非音乐因素(指无标题或文字说明的音乐作品)的无标题音乐作品,也并不等于这些乐曲没有表现特定的情感.这只是要求鉴赏者更要反复聆听,这样才能凭个人自己的直接感性经验去领会乐曲的情感.否则,就不能正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如听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就会感到优美婉约的旋律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娇丽景色;听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的棍声四部合唱《祖国颂》,就会感到乐曲是在描写祖国人地山川壮丽,赞美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反映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企盼与祝颂.

想像与联想是指鉴赏者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过程,所唤起的对相关生活、意境的想像与联想,在鉴赏者头脑中创造性地再现.这是把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的纽带,它有助了人们更具体鲜明、生动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音乐不仅擅于抒情,而且有时也能借助于某种特殊音响发挥“造型”功能.这不是指戏剧、绘画、雕刻的视觉意义上的造型,而是通过一定的声音做媒介给予人们的形象联想,一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某种音响,类似鸟鸣、机器声、车轮声、刀剑碰击声、雷雨等等声音的模拟,这样的作品有《百鸟朝凤》《云雀》《太平洋231》《阿尔卑斯山:雷雨》等等:二是以象征手法表示事物的势态.静态有如月光、夜、黎明、沉睡等等写意方式,这样的作品有《月光》《苗岭的早晨》等等.动态有如马蹄急驰、流水、海涛、行军等等,这样的作品有《马刀舞》《大海》《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或借用某一既定音调象征某种形象等.

鉴赏音乐作品,除了通过感知音乐,实现情感体验与想像联想的心理活动以外,还应积极参与理解的认知活动.因为音乐不仅是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只有这样,使二者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提高鉴赏质量.要完整地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还必须对作家所处的时代,作家的世界观及创作意图,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间音调,作品中的政治、哲学、艺术思潮背景,特别是要对乐曲本身的感情,内容以及社会意义等进行深入认识与理解.比如你对贝多芬所处的时代,他的生活创作经历,他那坎坷崎岖的人生道路一无所知,听他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仍可以感受到一种向前冲击的力量,至于你是否能具体联想到贝多芬因耳聋而写下遗书后又克服初念,勇敢地迎战命运的袭击,并且联想到1780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他的影响等等,这就很难要求了.

审美评价也称作理智鉴赏阶段,在这个鉴赏阶段中,鉴赏者运用白己௚ 0;音乐知识和音乐修养,从理性的高度(诸如作品产生的时代、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创作起田或动机以及作品的形式结构等)进一步鉴赏音乐、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这是最后完成音乐鉴赏,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的阶段.从感性升华到理性,鉴赏音乐作品就真正进入了理想的境界.

音乐鉴赏的审美特征应贯穿在整个音乐鉴赏过程中.审美是鉴赏者的较高评价.鉴赏者对音乐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段、礼会意义等从本质上进行审美评价时,必须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回忆音响、体验情感、想像联想、理解认识加以补充,这里既有一个个人审美创造问题,也有一个审美判断与审美享受的问题.只有理想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审美过程中,使鉴赏者身临其境,引起共鸣,激励意志,陶冶情操,这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大为有利.

(作者简介:乔鹤飞,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

类似论文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艺术

摘 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强调情感的表现与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注重装饰性,具有大胆的艺。
更新日期:2024-5-24 浏览量:69214 点赞量:15363

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

摘 要:音乐艺术教育是现今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由于受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问题的制约,我国。
更新日期:2024-2-19 浏览量:32123 点赞量:7949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被更新的今天,高校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开始被人们所重视,音乐艺术教育在正式被编入艺术教育范畴后,。
更新日期:2024-5-2 浏览量:11559 点赞量:3763

影视音乐艺术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融合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几个传统的艺术门类,传达着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直。
更新日期:2024-11-10 浏览量:139757 点赞量:29246

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注: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体育表演项目中运动员音乐素养构建研究及启示,项目编号:2013。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19927 点赞量: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