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瑰宝,文化的传承

摘 要: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史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笔者通过阅读李怀琛老先生的《中国民歌研究》,对于民歌与诗歌在历史进程中的关系有所了解,得出初民时代“诗歌”即“民歌”这一结论.民歌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本文从民歌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民歌的基本特征出发,对民歌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作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保护民歌在内的传统音乐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关 键 词 :民歌 价值 民族音乐文化 传承

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史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我国众多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之中,民歌历经了几千年的洗礼,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情感体验,并以其鲜明的特性伴随在人民群众身边,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感情表达的依托.那么,民歌是如何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体现它自身价值并发展至今,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民歌的产生与发展

远古时期,由于人类的自然生存条件的恶劣,为了生存祖先通过劳动创造了一系列的生存手段,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所记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把竹子砍断,把竹子接好,发出泥制的弹丸以追射动物)

《弹歌》相传为皇帝所做,从歌词的形式和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反映原始时代人们狩猎劳动生活的猎歌,当时的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来保证他们的生存能力.

《礼记·郊特牲》记载了一首古代祭歌,歌词如下: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土壤回原位,流水入深谷,昆虫别出来,草木生长在润湿的地方.)

这首古代祭歌从歌词内容上看,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由于当时的生存能力有限,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应对大自然带来的灾难,他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乞求神灵来保佑这一年的风调雨顺,其实这种通过祭天方式来乞求粮食丰收、风调雨顺的民俗至今在我国一些偏远村落中仍然存在.

当然史料中还有很多描写古代人们生活的民歌,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从远古时始,音乐已经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结合得十分紧密,而且这种关系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民歌的发展经历了从《易经》卦辞、卜辞中的部分商代民歌,发展到后来出现的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的十五个地区民歌的《诗经》中的“国风”、楚国时期的《楚辞》、隋唐时期脱离民歌最初形式的“曲子”、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明清时期的“俗曲”以及民国时期的各地区的民歌小调的创作等等,在这个过程之中,民歌始终伴随着其他传统音乐形式的发展,如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影响,使得民歌从内容到形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而民歌与一切文化一样,都是产生在这种劳动生活之中,民歌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伴随人民群众一起历经沧桑,经历了无情的冲刷和淘汰,日臻完美,一直发展到今天并且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呈现在群众眼前.

二、民歌的基本特征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那么民歌为何能够成为一切音乐艺术创作的源泉,笔者通过民歌的基本特征来说明原因.

(一)民歌与人民的社会生活具有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民歌的创作者和传唱者就是人民群众自己.他们的创作与专业音乐者的创作是不同的,对于专业音乐创作者来说,创作是一种职业,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要在舞台上演出,服务于他人;而民歌的创作者是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从事着多种职业的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只是在业余的时间里进行民歌的创作,用来描写自己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体会到的酸甜苦辣,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创作是他们生活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集体劳动中由劳动号子来统一劳动者的步伐和动作,来调节他们的情绪;婚礼和葬礼中有相对应的歌曲贯穿整场仪式;风俗节日里有配合着多种活动而唱的歌曲,并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歌的内容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时代的背景.

(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演唱、流传.当然,传统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自发的.前两天笔者看到《音乐研究》中有一篇李宝杰老师写的——品读《明清俗曲流变研究》,有一段描写民歌的文字:“充盈于广大乡村生活底层的民歌小调就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种.它既流播于僻野村夫之口,也有所选择地行走在文人骚客笔端,以其鲜活性、真挚性讴歌着人间的生命样态.民歌一方面以民间生活缔造者的身份最大化地着来自大地的生活养料,一方面以其民间音乐生活参与者和映射者的身份弥漫与存活,并以其极强的适应性、可变性演绎着民间的口头历史.”②也正是因为如此,民歌并没有得到合理的生存环境,“伪善的封建统治者打着过问民间疾苦的幌子,着意安排‘采风’,却又不得不谨慎地‘咏诵’,触动他们神经的不是歌曲旋律的优美,更不是歌中情感的炙热与酣畅,而是老百姓对时政的反应,其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获取治国安邦的有效信息.”②实乃喜也采风悲也采风.由此可见,民歌不被承认为正统,没有得到重视以及众多宝贵民间资料的遗失并不是偶然,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温柔的抹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不仅充当了人们“生活伴侣”的角色,而且更是每个时代的历史缩影,从当今民歌的发展状况来看,不仅是民歌,包括民歌在内的一系列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都遭到了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民族音乐的瑰宝——民歌.以此,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作者简介:刘璐(1989.04-),性别:女,汉族,山东人,现就读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郭阳(1984.01-),性别:女,汉族,山东人,现就读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史.

类似论文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造

摘 要 :玉树灾后重建在区域稳定、文化发展、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玉树灾后文化建设中呈现出宗教形。
更新日期:2024-4-11 浏览量:55285 点赞量:12522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风格之文化的传承

编者按:现代中式是中式风格的一种;也被称作新中式风格 是中国传统医疗设计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
更新日期:2024-11-10 浏览量:143622 点赞量:31175

企业文化的传承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推动作用 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更多的。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2396 点赞量:19760

民族舞蹈的文化构塑力与美学特性

摘 要少数民族舞蹈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健康的体魄,而且对他们人文素养的。
更新日期:2024-9-3 浏览量:18176 点赞量:5572

驻马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驻马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存量及分类、起源、特征、开发原。
更新日期:2024-5-18 浏览量:71092 点赞量: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