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与社会》评介

《社会性别与社会》(Gender&Society)是“致力于研究为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学家”这一国际性组织(Sociologists for Women in Society,简称SWS)的正式出版物.“致力于研究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学家”是一个由社会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组成的国际性的、非营利的科学、教育组织,其成员包括在学术界、私营部门、政府和其他领域工作的妇女和男性,致力于改善妇女在社会学和社会中的地位,包括:使社会学领域女性的专业机会和效能最大化;在当前性别配置的人性化和研究方面,探究社会学能够做、正在做和应该做的贡献;改善妇女的生活,产生女性主义的社会变革.该杂志1987年在美国创刊,为季刊,由塞奇出版公司(Sage Publications,Inc.)出版.随着杂志来稿数量的增多,为发表更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文章,1995年,杂志改为双月刊,并于双月出版.

《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的编辑由编辑部编辑、特邀编辑和国际顾问编辑组成.目前,编辑部编辑38位,来自美国各大高校;国际顾问编辑24位,分别来自芬兰、巴西、韩国、波多黎各、英国、德国、哥斯达黎加、挪威、尼日利亚、英国、墨西哥、加拿大、特立尼达、澳大利亚、以色列、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和一些研究机构.杂志实行匿名审稿制,其指导原则是鼓励新的知识和分析的发展.《社会性别与社会》以来自人类学、经济学、历史、政治科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论文”、“评论”和“书评”为杂志的栏目特色,另一个比较固定的栏目为“编辑前言”(From the Editor),这一栏目也会不定期地为“书评编辑前言”(From the Book Review Editor)、“SWS主席前言”(From the SWS President)和“特邀编辑前言”所补充和替代,形成了多样化的与读者交流、探讨问题的方式,不仅使杂志显得更加活泼,还呈现了杂志发展女性主义/性别理论的视角和脉络,以及构建一流学术杂志的经验总结和做法.

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性杂志,《社会性别与社会》将性别作为探究现存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一个主要的社会范畴,强调从微观和宏观结构的视角来建构理论并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提供了新鲜的视角和方法,填补了女性主义学术和传统社会学的空白,促进了性别社会学和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发展.经过30年的努力和探索,《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人文、社会科学界被广泛地阅读,很多大学和学院图书馆订阅了该杂志,杂志发表的论文在学者中被经常地引用.根据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的“杂志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所提供的数据,该杂志排名一直处于妇女研究和社会学杂志的前列,2006年该杂志的影响因子为0.986,在93个社会学杂志中排名第22位,在26个妇女研究杂志中排名第6位.

一、杂志的特色

1.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注兼顾

SWS的成立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将妇女的私人问题变成公共议题的过程,1969年,在希尔顿酒店举行的美国社会学协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会议上,一些女社会学家逐渐意识到,作为社会学家的一些压力不是特殊的,而是作为妇女的经历的一部分.SWS创立之初只是要改变女社会学家的困境,后变成一个通过女性主义社会学研究和著述着力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的组织,具有将理论研究、创新与现实变革结合起来的鲜明特点,这从SWS的许多活动和实践都可以看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主义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关注从学术界的边缘进入核心的进程,在获得学术界相对独立地位的同时,学院派女性主义或多或少脱离了现实的政治实践和最终的解放目标”.

当前,一些学者已经挑战了过去十年间在全球和国家层面已经减弱的女性主义学术和行动主义者之间的联系,SWS也一直关注这个问题.2001年召开的SWS年中会议中,就包括一个引人注目的小组座谈,参与者是将学术和行动主义在其工作中联系起来女性主义社会学家.2003年2月,二百多名女性主义社会学家来到北卡罗来那州Wrightille Beach参加SWS的冬季会议,其主题是“使女性主义社会学公共化:或者如何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作为SWS的正式出版物,保持杂志的现实关怀,巩固和强化女性主义与行动主义之间的联系和对话是杂志的一个特色.例如,杂志编辑在“前言”中多次表现出对女性主义研究与行动主义者,中产阶级白人女性研究者与草根妇女、第三世界妇女之间联系减弱的警惕,认为这会使女性主义研究丧失自己的思想和学术资源而走向真正的迷失.这也贯穿在具体栏目的设计与运作上,约瑟芬贝阿库-贝特斯和琳达格兰特(Josephine Beoku-Bens and Linda Grant)在“书评编辑前言”中指出:“书也是培育女性主义学术和行动主义的智力交流的批评机制.我们希望在培育这些对话方面扩大《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所起的作用.”希望“书评”部分能帮助加强这些联系,使学术界内外以及美国之外的行动主义者,作为(杂志的)评论人来评论世界范围内更多的女性主义行动主义方面的书,(认为)这对智识的增长和专业的发展是一个机会.

2.研究视角多样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研究开始将性别、阶级、种族等视角相结合,尽量避免从单一的女性角度来考察性别问题.尽管《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的编辑朱迪斯鲁博(Judith Lorber)在杂志创刊号的“前言”中说,“我们关注的是性别的社会方面,我们不是将其视为一个附加变量(additional variable),而是将之视为现存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但自创立初期,杂志编辑就自觉地意识到,单一的“性别研究是不完全的”,有意识地鼓励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并积极发表那些从性别、性、阶级、种族等综合视角研究问题的高质量论文.杂志编辑玛格丽特安德森(Margaret L.Andersen)在1991年第4期“编辑前言”中直接申明,“我们想推进性别和女性主义学术研究,包括在人类学、经济学、历史、政治科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这样做要求尊重成为杂志特色的视角、方法论、理论、主题的多样性,并有必要对性别、种族、阶级和族群的相互交叉的部分进行充分的探究.”“在未来的三年内等我期望提高杂志在性别、种族、阶级和性的分析方面的关注,我将性别、种族和阶级视为相互交叉的社会支配系统,并认为女性主义学者的任务是探究这些生活体验(lived experlence)的共时系统之间的联系.这可以使我们依赖于人们在种族、阶级和性别体系中的位置,看到性别得以被显示的不同方式.发展这种综合 性视角也有助于我们拆开环环相扣的性别偏好、年龄、种族和宗教系统.”1992年,《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还首先出版了题为“种族、阶级和性别”的专刊(第3期),检视杂志30年来的发展,可以发现,在编辑部一贯地、有意识地引导和推动下,这种认识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作者所认同,《社会性别与社会》中相关研究视角的论文比例不断上升,相关研究视角的主题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

3.国际化色彩越来越浓

《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编辑逐渐认识到,性别的建构、社会制度的产生过程及其在宏观、微观层面的相互联系,如果没有在其发生的不同背景中进行探究,那么,对于性别动态的理解将是不完全的,尤其是今天,全球化过程正前所未有地在各个层面上塑造着性别关系,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美国妇女的体验与世界其他部分妇女的体验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要求《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扩展其国际范围.另外,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杂志已经逐渐培育并拥有一个相当大的国际读者群,为了向读者提供更多国际性学术,并增长其对全球性别问题/议题的了解,贝丝斯科内德(BethSchneider)、克里斯廷玻斯(Christine E.Bose)和克里斯廷威廉姆斯(Christine Williams)有意识地逐步保持并深化了杂志在主题方面的国际多样性的特色.

杂志编辑克里斯廷玻斯(Christine E.Bose)在对其任期进行回顾时,总结了4年来杂志逐步国际化的经验与做法.

在杂志内容方面:(1)有意识地增加了非美国作者论文的刊发数量,这也基于近年来杂志相当高的国际论文提交比例(大致在23%-27%之间).(2)组织策划“性别研究的国际视角”方面的系列文章,每篇文章涉及一个国家,如西班牙、古巴、印度、波多黎各、中国、说英语的撒哈拉以南之非洲地区等国家和地区,总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性别研究和议题/问题、评论其性别研究的现状,使读者熟悉、了解世界各地女性主义社会科学的突出主题、研究方法、写作风格和代表性作者的巨大差异和变化,能够在全球女性主义社会科学之内比较和对比相似的思路和差异的线索,对于彼此的工作日益熟悉和了解,从而理解产生这个研究的不同国家的语境.西莉亚瓦利恩特(Celia Vaiiente)对西班牙性别研究的6个主要领域进行了综合性的总结评论,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书目.在2003年第1期,玛塔努涅斯(Marta Núnez)对古巴性别研究的发展做了非常吸引人的评沦,并提供了一个她所采访的作者的主要著作的目录索引,对处于古巴之外、对古巴知之甚少的人提供了一个详尽了解古巴性别研究的方法、主题、学术的知识史.鉴于印度语言、宗教、种姓、城乡以及其他的差异,班丹纳泼柯雅斯莎(Bandana Purkayastha)、曼戈拉苏帕拉马尼亚姆(Mangala Subramaniam)、马尼沙德塞(Manisha Desai)、苏内塔玻斯(Sunita Bose)集中在理论、方法、社会运动的主题及针对妇女的暴力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她们的评论主要反映用英文写成的著作,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㈣(3)鼓励出版像“关于性别和照护工作的全球视角”这样的专刊.


在杂志的外观方面:为了与杂志日益增长的国际方面的内容相呼应,杂志封面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动,以展示来自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的艺术品来显示其国际兴趣.在提高编辑队伍的学术视野、促进杂志的国际交流方面:(1)《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与《亚洲妇女研究杂志》、《欧洲妇女研究杂志》以及以美国为基础的女性主义出版物之间实行了交换制度.(2)举办了一个“增进女性主义杂志之间的合作”的座谈会,来自拉丁美洲、和美国的学术期刊编辑参与了讨论,增强了跨国间的联系.(3)增加了来自于澳大利亚、巴西、哥斯达黎加、加纳、印度、以色列、波多黎各、韩国、西班牙、台湾和特立尼达等国家和地区的新的国际顾问编辑,并将国际顾问编辑视为实现其国际化努力和追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这些努力,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杂志的内容

近年来,《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的一些主题有:和受虐妇女、行动主义、身体形象和自尊、照护工作、经济不平等、女性主义身份、性别的劳动分工、外来移民、宗教的影响、媒介再现、母职和儿童保育、酷儿父母对子女的养育、种族和阶级偏见、性骚扰、性、社会和职业流动、性别的社会和结构意义、跨性别主义、妇女和政治学、妇女及其社区、妇女和工作、妇女的健康问题、性别和工作、组织理论和女性主义组织、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建构、福利改革,等等.家庭的结构、功能以及男女在家庭中角色、作用几乎是女性主义学术的永久主题,1990年第1期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呈现了现代家庭问题,例如,不断变革的家务劳动技术、离婚及其对妇女的经济后果、家庭内部的暴力、赡养老龄父母,等等.其中,“越南移民社区中的权力、父权制和性别冲突”,基于对最近定居美国的一个越南移民社区中妇女的一项民族志研究,探究了迁移对性别角色和权力的影响.作者认为,妇女群体和网络对家庭之间社会和经济资源的交换以及家庭内男女争端的调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妇女来说,这些社区形式是日常权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使她们能够有效地应对家庭中的男性权威.然而,尽管她们增强了权力和经济来源,但仍然支持父权制的社会结构,因为它保留了父母亲的权威,并承诺未来更大的经济安全.

近30年来,杂志一直比较固定地出版专刊.例如,杰西伯纳德(Jessie Bernard)的纪念专刊(1988年第3期)、“针对妇女的暴力”(1989年第4期)、“第三世界的妇女和发展”(1990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1991年第3期)、“种族、阶级和性别”(1992年第3期)、“性身份/性社区”(1994第3期)、“社会性别和社会运动”(1998年第6期、1999年第1期)、“非洲裔美国妇女:社会性别关系、工作和21世纪的政治经济”(2002年第4期)、“社会性别和照护工作的全球视角”(2003年第2期),等等.其中,“针对妇女的暴力”专刊,对隐藏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被人们所掩盖的普遍、系统的针对妇女和儿童的暴力――殴打、、、性骚扰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学和女性主义理论来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针对“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时尚,苏联和东欧的变革被轻易地解释为“马克思主义的终结”甚至是“历史的终结”,1991年第3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专刊将研究定位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之内,“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及拉丁美洲争取的斗争”、“社会性别、社会再 生产和妇女的自我组织:对美国福利国家的思考”,“转型中的再生产方式:对生育技术后果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护理领域妇女的专业组织和阶级、种族及族群不平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结构和议程”、“思考工资:瑞典银行业中的性别化的工资差距”等文章,以不同的方式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为当时正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讨论做出了贡献,其研究成果也构成了性别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世界的妇女和发展”专刊由6篇文章组成,朱迪斯鲁博在“编辑前言”中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当前,第三世界贫困的有色人种妇女处在全球经济第二等级(second tier)的底层位置,她们作为推动第一世界“自由市场”经济的廉价劳动力在第三世界和美国所受的剥削,说明了作为一个整体的压迫系统的性别、种族和阶级的不可分离.论文作者正是从这种视角出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宏观和微观研究.“从结构性的从属到赋权:第三世界语境中的妇女和发展”一文认为,第三世界妇女的状况不能与殖民地的经验分离开来,因为殖民时期建立的欧洲与其属地、妇女和男性之间的权力关系并没有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而且,这种权力关系通过当代机制/机构仍然得以重新产生.例如,由西方国家推动的使第三世界现代化的发展项目,最终却更好地服务了其自身――而非那些预期的受惠者――的利益,结果,与预期相反,增长和繁荣依然远离第三世界.作者指出,在当今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妇女的无酬或低于报酬的劳动已经成为新的发展项目或政策的基础,对最近阶段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讨论了妇女的结构性位置、地位和殖民地之间如何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以及这种结构性位置和地位对资本积累过程和工业国家发展起到的基础性作用.1988年、1989年,玛丽亚米尔斯(Maria Mies)和特瑞-哈(Trib-ha)在研究中将殖义的概念扩展到所有被剥削的妇女,认为,既然所有的妇女在某种程度上被剥削,妇女就成为了“最后的殖民地”.本文作者指出,妇女作为最后一个殖民地的概念因而变成一个关于解放的引人注目的隐喻,强调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推动性别解殖民化过程,以及男女之间权力关系的重新建构.性别视角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资本主义危机中的集体组织,在“世界资本主义危机中的拉丁美洲妇女”中,作者指出,维持生存的经济受到了侵害是妇女及其孩子遭受最多的威胁,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增长的债务负担,政府在预算中首先要削减的是福利供应,因此,妇女被迫采取集体性行动来确保生存.在拉美国家,这个新的政治舞台甚至比作为斗争的一个地点的工作场所更有活力.这与核心工业国家形成了对比,在核心工业国家,纠正人们的福利问题的时候,同官僚机构对抗的是零星的个体行动,而非结合在一起的集体意识.另一篇文章“拉丁美洲妇女的社会运动”也表明,拉美贫困妇女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以人权和集体消费――生活费用或公共服务的供应――等问题为中心的社会运动中.作者分析了促使贫困的拉美妇女越来越多地投身于社会运动以及她们选择国家而非工作场所作为对抗的主要舞台的原因.另3篇文章是对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和南非性别问题的微观研究,“以山口为导向的工业化和对女性劳力的需求:1952-1980年波多黎各制造业部门中妇女”一文,考察了1952-1980年间波多黎各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计划与制造业部门对女性工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长久以来,妇女在制造业部门的高就业比例是以装配工业专门化和低工资为特色的就业结构的后果.这些文章不仅在经验研究层面上使读者增长见识,还扩展了读者关于社会性别和全球经济的知识.

2003年第2期的“社会性别和照护工作的全球视角”专刊,是杂志继“第三世界的妇女和发展”之后出版的又一个关注国际性话题的专刊,作为女性主义分析自那时起已经向前发展的一个反映,本期研究跨越了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集中关注一个单一、特殊的话题――照护工作――而非关于通常的发展,研究了照护工作的多个层面,还探究了许多新近为知识分子所关注的主题,如国家和公民身份在塑造妇女家庭和工作选择权时的作用、新的跨国移民模式.这些文章呈现的主题,将关于社会性别与照护工作的国际研究与先前以美国为基础的照护工作研究的主题链接起来.

三、对杂志的评价

《社会性别与社会》杂志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培育和凝聚了社会学中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在对主流社会学的理论、模式和方法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传统社会学主题进行了新的解释,增加了新的研究议题,填补了社会学、性别研究的空白,使得社会学理论、视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也推动了女性主义学术和性别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杂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社会性别与社会》发表的文章与主流社会学界之间尚缺乏有意义的对话和交锋;国际顾问编辑是杂志追求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资源,为更好地表现全球不同语境中性别与社会研究的特色与主题,国际顾问编辑的代表性还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迎 红

类似论文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挑战》评介

摘 要:社会语言学从确立至今还不到半个世纪,其独特的学科性质以及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
更新日期:2024-8-2 浏览量:17625 点赞量:5697

《经济体制学概》评介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出版的《经济体制学概论》是一本把经济体制作为独立学科来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
更新日期:2024-9-18 浏览量:117715 点赞量:25230

《英语语言学基础教程》评介

【摘 要】该文主要对2012年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王扬教授、刘清玉副教授主编的《英语语言学基础教程》一书。
更新日期:2024-6-12 浏览量:81303 点赞量:18191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大学的》评介

摘 要:基督教史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二十年来,基督教大学作为新的学术关注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与其中,取得了&。
更新日期:2024-6-15 浏览量:83871 点赞量:19367

《品德与社会》课堂多视角回眸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
更新日期:2024-3-6 浏览量:10695 点赞量:3914

关于《历史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

摘 要:《历史与社会》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
更新日期:2024-10-21 浏览量:132366 点赞量:28794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评介

摘 要 :秦晓晴先生所著的《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的专。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19934 点赞量: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