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问题探析

摘 要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从钢筋位移、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以及泵送混凝土表面裂缝等方面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 键 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1.前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的骨架所组成,框架的连接点是刚节点,是一个几何不变体,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其体系抗震、抗风较好,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延性较好,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还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在工民建中应用广泛.

阳江市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工程,高3层,无地下室,框架柱柱距7.6m.施工单位制定了完整的施工方案,采用预拌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并采用覆膜多层板作为结构构件模板,模架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序安排框架柱单独浇筑,第二步梁与板同时浇筑.施工过程发生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2.钢筋位移问题和对策

钢筋位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②墙板双排钢筋有效间距缩小,甚至变成一排钢筋;③墙、柱竖向钢筋整体偏移,造成上层结构模板和钢筋施工困难、楼板上层负加筋水平间距偏差过大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施工中要注意:

①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或马镫铁)厚度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要按规范要求的间距均匀地安放在受力主筋上固定可靠;要保证墙板双排钢筋的有效截面,一般设计中都设有梅花形布置拉筋,应严格按照要求绑扎牢固.杜绝偷工减料造成浇筑过程双排钢筋有效截面偏大或偏小的现象;在剪力墙模板支护时,应设置贯穿墙板的水平短撑筋,撑筋长度等于墙板厚度,与墙板双排主筋点焊固定,以固定墙板筋的间距、位置,并可兼作混凝土墙支模板时控制截面尺寸之用.

②造成墙、柱竖向钢筋整体位移的主要原因是模板不垂直或保护层垫块没垫好.一般在楼面混凝土浇注成型完毕,施放上一层控制线时才能发现,处理起来比较麻烦.重点要加强事前控制,在混凝土浇注之前对模板、钢筋工程逐一检查,把误差控制在最小的合理范围.另外,现在大部分住宅结构设计为框剪结构,混凝土墙、柱厚度一般为200 mm,且纵、横梁筋在柱内或穿过或锚固或搭接,致使混凝土浇注时,振动棒无法插入,施工人员存在翘动梁筋间距或从墙柱筋侧面放入振动棒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位移的可能.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浇注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尽量避免这些事项发生,施工现场钢筋看护工人应对此重点控制.已浇筑混凝土中的剪力墙竖筋如确有发生位移,其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按1∶6 的平缓坡度调至原位,但不得出现死弯、硬弯.偏移较大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在根部增焊钢板,并保证焊接长度满足要求,通过上部钢筋与钢板焊接来解决复位问题.

③楼板上层负加筋水平间距偏差问题普遍存在.现阶段楼板设计中钢筋一般均采用一级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人员行走踩踏及混凝土输送管道的移位、冲击等都会造成上层钢筋松动、偏移,主要应安排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看护,发现钢筋撞斜碰歪、绑扎松动时,应及时校正处理或暂停浇筑,待纠正后再施工.

3.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问题及对策

主要表现为剪力墙、柱根或模板拼缝部位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麻面,甚至出现露筋、孔洞等现象.混凝土外部的这些缺陷,在施工过程中非常普遍,不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也往往是从这些缺陷开始的,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3.1 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不佳.骨料级配,要用不同粒径的石子和砂配合使用,相互填充空隙,使混凝土中空隙率达到最小.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应具有良好的密实性、和易性.现在施工中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配比影响较小.

②结构支护的模板表面不平、粘带水泥浆灰、模板表面不浇水湿润,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会呈现麻面现象.

③模板支护对混凝土侧压力考虑不周时,容易发生模板固定不牢、走形,导致振捣不密实;模板拼装不严密,混凝土表面也会产生麻面、蜂窝.

④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过高,未设串筒等措施下料,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振捣器振动不到位,容易形成松散孔洞.

3.2 预防措施

①在支模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用水湿润,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 mm 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少的现象.

②若是剪力墙根部楼面平整度较差,应先将模板支设部位用1∶2 水泥砂浆找平压光,或在模板侧面贴好海绵条立在楼面上能更好地堵住缝隙,防止漏浆.模板拼缝部位不严密时,可用胶带粘贴堵塞间隙,防止漏浆发生.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

③墙、柱混凝土浇注高度过高时,应采取串筒等下料措施,使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分离等现象,逐层浇注、振捣密实.混凝土楼板浇筑过程中,振捣措施很重要,商品混凝土一般塌落度较大,平板振动器上的时间要掌握准确,上早了容易使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减小,并且起不到振动密实的效果,上迟了也不行.出现的混凝土质量缺陷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规定要求认真处理,不留隐患.


4.泵送混凝土表面裂缝问题及对策

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掺和料用量较大,而混凝土中粉状材料用量越多,混凝土越易出现收缩裂缝.为满足混凝土泵送的要求,采用高流动性混凝土,其坍落度值偏大,用水量相对较大,混凝土也就容易出现干缩裂缝.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粒径较小、施工中局部开孔,产生的应力集中以及温度影响等因素也会引起裂缝形成.这些裂缝可能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侵蚀、渗漏等问题,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①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水泥应尽量选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对粗骨料应选用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3,卵石不宜大于1∶2.5 且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应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合理科学地选用外加剂和掺和科.泵送混凝土进场后若不能及时泵送,必须严格控制二次加水.

②墙板的配筋.由于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是竖向的收缩裂缝,因此,防止其开裂主要依靠水平方向的分布筋.一般来说,设计图纸均将分布筋设计在主筋内侧,间距按构造要求在150~200 mm 之间,由于分布筋保护层厚度达40 mm 左右,且间距偏大,对防止混凝土开裂作用不大,因此,设计时若可将分布筋置于主筋外侧布设,则可以减少保护层厚度,同时采取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形式.墙体洞口处增设45°斜筋、合理配置拉结筋等都能较有效地防止裂缝的出现.

③增设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侧墙混凝土墙体裂缝与墙体长度有关,墙越长受温度干缩变形影响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也越大.增设后浇带是目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地下室墙壁伸缩的最大间距,对于露天条件下的外墙最大间距仅为20 m,而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外墙施工完毕后至回填土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暴露在外,因此设计上应考虑适当增设伸缩缝和后浇带.

④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捣时间界限以前,可以进行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中因泌水在粗骨料和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结合力.值得一提的是楼板混凝土振捣,平板振动器的使用时间点一定要掌握好,根据水泥的初凝时间控制,在即将凝结时操作才能达到振实混凝土、整平表面的效果,另外,还需人工摸平,在终凝前将已经出现的细小裂纹揉压、撮摸密实.夏季高温施工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⑤要注意养护的加强.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要用湿的织物材料覆盖,为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还要安排人员持续做好洒水保温工作,保证混凝土表面在养护期间的长期湿润状态.该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使用的浇水温度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不能超过15 ℃的差值.

类似论文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对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论述,对。
更新日期:2024-5-10 浏览量:70593 点赞量:16561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析

摘 要:文章简要从施工准备、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及预应力工程施工等方面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关。
更新日期:2024-4-3 浏览量:12728 点赞量:4675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短暂状况设计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得到发展。
更新日期:2024-10-3 浏览量:20246 点赞量:6241

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摘 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施工便捷,常被应用于桥梁、厂房、砖混住宅等,预应力混凝土在工程中常以预应力梁和预应力板的形式。
更新日期:2024-9-11 浏览量:119870 点赞量:26564

住宅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摘 要】住宅建筑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住户的生活质量 本文结合某住宅框架结构施工实例,。
更新日期:2024-1-10 浏览量:19033 点赞量:5383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工程实例简述某一高层建筑核心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思,并对设计中各个细节设计要点做了简单总。
更新日期:2024-4-16 浏览量:59031 点赞量: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