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趋同背景的中国会计国际协调

一、国际会计趋同成效日益显著

(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积极推动 IASC从1997年开始实施战略改组,并于2001年3月正式完成改组并开始运作.新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以全球性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作为自身的新定位,工作目标为制定一套全球趋同的会计准则,从而由原来的追求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转变为追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生了实质性的重大转变.IASB重组成立后,一方面,致力于修订先前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IAS),提高其质量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需要继续制定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迄今为止,IASB又陆续发布了9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极大地提高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IASB积极与欧盟、美国等国家或组织协调,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欧盟提供实质性支持 欧盟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及推广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并受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高度评价.2002年6月7日,欧洲委员会部长级理事会通过了 “关于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第1606号(2002)决议”.决议中要求欧盟的700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从2005年起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这一决议正式成为欧洲的法律,并在各成员国中实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在27个成员国的上市公司中全面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B认为欧盟的第1606号(2002)决议充分显示其在推广IAS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决议的实施也被作为IASB在推进一套全球接受、强制性准则进程中的“分水岭”事件.


(三)美国开始寻求全面协调 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的加快,美国的态度也由消极转为积极应对.2002年9月18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IASB签订了诺沃克协议,正式启动了两大准则体系趋同的进程.2006年2月27日,FASB与IASB联合发布了“IFRS与美国GAAP在2006-2008年的趋同路线图”.在路线图中,FASB与IASB再次申明其共同目标是为世界资本市场建立高质量的、通用的会计准则,并对2002年签订诺沃克协议中提出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细化.2007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今后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可以采用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也可以采用IFRS.这显示美国日益重视IFRS,在开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也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四)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给予充分肯定 2005年2月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下属的技术委员会于发布《关于2005年制定和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告》,建议其成员允许跨国公司使用IFRS发行证券和上市,并以IFRS来协调、披露或解释国家或地区间遇到的相关重大会计问题.对一些国家允许使用IFRS,但要求根据本国会计准则进行报表调整的行为,公告鼓励这些国家基于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考虑是否还有必要坚持进行这种报表调整.

二、我国积极主动开展会计国际协调

(一)依托改革开放,积极探索会计协调 1985年,我国《会计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1982年至1987年间,我国陆续推出了《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等诸多会计法规,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也迫切需要采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1985年3月又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原则、记账方法、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突破了原有的会计模式,积极探索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的会计制度模式.1992年5月,我国又制定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探索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模式,标志着我国会计全面改革的开始.

(二)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施全面会计改革 这一时期,主要以一系列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为契机:(1)发布和实施《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5月,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于同年在股份制试点企业实施.这一会计制度大量引入了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更加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变了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具有开创性的意义.(2)发布和实施“两则”、“两制”.1992年11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正式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模式也日益迫切.同年,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两则”、“两制”,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充分考虑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标志着我国计划经济会计模式的正式终结.其中,作为我国基本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就是依据当时的IASC发布的会计概念框架而制定的,体现出与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它明确了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进行了原则性的要求.“两则”、“两制”的发布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转变,也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陆续发布和实施一批具体会计准则.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从1997年开始又陆续发布了《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16项具体会计准则,基本形成了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架构.采用具体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实务,这在我国是一种新的深度,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而且,我国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借鉴了IFRS的形式与内容,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4)发布和实施《企业会计制度》.1998年1月我国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引入了谨慎性原则的会计政策,要求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2000年我国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开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进行准确定义.2000年12月在总结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情况的基础上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更深入地贯彻了稳健性会计政策,推进了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进入到更加深入的阶段.此后,我国又相继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全面改革企业会计规范,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企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促进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不断提高.

类似论文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199-01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
更新日期:2024-2-25 浏览量:32854 点赞量:8094

刍议国际趋同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建设

摘 要:会计准则是财务会计活动的标准和规则,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资本。
更新日期:2024-1-24 浏览量:22699 点赞量:6703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

内容简介: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研究》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全球趋同进行一般性的讨论,在此基。
更新日期:2024-10-22 浏览量:132397 点赞量:28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