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地方金融机构调控效果的调查

摘 要 :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扩张意愿往往与银行的宏观调控方向相反,二者存在明显的博弈关系,并影响到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调控效果.因此,货币政策操作应建立在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博弈的基础上,使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机构经营目标实现最大化,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信贷政策,宏观调控,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9)增-0010-02

一、银行与地方金融机构博弈的现实分析

(一)地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相背离

2006年以来,我国根据形势变化,货币政策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进行及时适度调整,但基层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及自身资产安全方面考虑,信贷投放节奏出现了货币政策背离的趋势,以大同市农村信用社为例进行分析.

1.从紧货币政策下,农信社信贷投放增速明显加快.2006年至2008年6月,大同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由294134万元增长到642499万元,增长了218%,尤其是2007年,信贷投放明显过快, 2007年9月,贷款投放同比增加60.43%,为近5年最高点.

2.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农信社信贷投放力度趋于减弱.2008年下半年以来,大同市农信社基于对自身资产质量和贷款风险因素的考虑,信贷投放节奏明显放缓.2008年下半年,农信社贷款投放速度放缓,尤其是11、12月份,贷款出现了负增长.

(二)银行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博弈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

1.超额准备金率的存在抵消了存款准备金的效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一项力度极大且具有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它有着“立竿见影”的效应.但在商业银行内部,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准备金率之和为一常数,两者形成此长彼消的关系.当存款准备金率由2007年6月末的11.5%上升至2008年6月末的17.5%,调高6个百分点,此时信用社超额准备金率同步下降了6个百分点,2008年下半年银行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同信用社下调了2~4个百分点时,超额准备金率则同步上调了2~4个百分点.另外,商业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率的临界点在2%附近,一旦低于此数值时,就会产生存款准备金与央行票据的对冲效应,即商业银行以减持央行票据来应付上涨的存款准备金,形成商业银行与央行的非合作博弈,其结果将会导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边际效用趋于零.

2.大量的外汇占款使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有限.

近三年来,公开市场业务回笼了巨额的基础货币,但是,该手段的主要目的是抵消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因“双顺差”增加对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造成的冲击.2003年4月开始发行的央行票据,同样是收回由于外汇占款而增加的流动性.2003~2008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17.69万亿元.央行因吸收外汇而投放大量基础货币,然后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央行票据收回流动性,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抑制.

3.基层央行缺少进行有效信贷调控的手段.目前,基层央行能够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种,包括窗口指导、再贷款和再贴现,而这三种工具在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一是窗口指导缺少惩罚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以大同市为例,窗口指导作为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稳定有效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基层央行的窗口指导基本上流于形式,仅能起到金融形势分析会的作用,金融机构依然按照自身的经营思路来把握信贷投入,造成基层央行对区域性信贷调控弱化.二是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缺乏主动性和可操作性,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贷调控成效甚微.再贷款和再贴现都是被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当金融机构资金头寸不足时,基层央行可以根据宏观调控意图,决定再贷款和再贴现的运用,但在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资金头寸富裕、市场利率偏低状况下,再贷款和再贴现难以有效发挥货币政策调控作用.

4.日趋增强的货币内生性机制弱化了央行的调控能力.货币内生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是由经济运行本身的内在要求决定的,银行的货币供给只能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行为.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GDP的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9%以上,市场资本报酬率的提高激发了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这些经济要素的演变刺激了经济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机制逐步凸现,并在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货币创造能力的作用下,使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日趋减弱.

二、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应建立在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博弈的基础上

(一)建立商业银行正向激励机制,倡导商业银行树立社会责任

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商业银行正向激励机制,对积极配合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商业银行给予金融创新的先行权,倡导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积极配合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货币这一市场资源根据国家宏观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二)建议用法律规范窗口指导行为,并赋予一定的法定权力

使基层银行可以依法对辖内信贷总量进行调控,增强窗口指导的约束力,更加有效地指导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

(三)用型货币政策工具取代数量型工具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已不再具有可控性和相关性,而应改以利率为目标.作为资金的利率,特别是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再贴现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其调整将通过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以影响投资和消费,以此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四)改革现有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取消超额准备金付息

一是实行区域性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充分发挥准备金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加大对区域性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的监测,对东部沿海、重点城市等经济局部过热区域的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实行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对承担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任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实行幅度较低的准备金率.二是将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权限下放.建议制定一个准备金率浮动区间,由省会中支根据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适时调整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并报银行备案.三是取消超额准备金付息.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按旬考核,旬后5日计交的无时差准备金模式,但由于地方金融机构一般在月末、季末进行业绩考核,使月末、季末的存款余额高出平日余额的10-20%,影响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同时存款额的波动引起超额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的转化,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对存款准备金实行以月末时点考核的办法,促使商业银行主动平抑月末、季末存款额.存款准备金在延后一个考核周期(月度)后再行缴纳并保持一个周期,并在银行间拆借市场上实行隔夜拆借自动回转制度,即因当日存款准备金不足而拆入的头寸,在次日上午即自动转回至拆出行在银行的账户,这样以提高银行间拆借市场的活跃度,降低了金融机构隔夜超额准备金,此时取消超额准备金付息制度的时机也就自然形成了.


(五)缩小存贷款利差,引导商业银行改变依赖利差收益的经营模式

目前人民币存贷款利差约为3.06个百分点,各家商业银行受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利益驱动,必然会更加追求存贷款规模,其结果将会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现行过大的存贷款利差已成为银行业特许经营下的一种寻租收益,应尽快缩小存贷款利差,引导商业银行改变单纯依赖存贷款利差收益的经营模式.

(责任编辑李西江)

类似论文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现状

摘 要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市场业务实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在对农村中小。
更新日期:2024-7-7 浏览量:17727 点赞量:5933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

摘 要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动性的风险管理问题一直是金融机构关注的问题之一。
更新日期:2024-6-8 浏览量:14776 点赞量:4785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在整个金融总资产之中比重慢慢增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更新日期:2024-10-21 浏览量:131525 点赞量:28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