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73-01

意大利文艺复兴,让人文思想名动全球.当今国家教育,也尤为重视以人为本,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将人文落实到细微之处.人文和文明相依,和愚昧、落后为敌.人文既生于历史,则学生的人文教育,历史教学当仁不让.

历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那就是树立历史教育的人格本位,变“知识形态的历史课程”为“生命形态的历史课程”.历史教育不再以知识学习为惟一目标, 而是以人格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 历史教师应演化给学生“有血肉的历史教育”、“充满人性的历史教育”、“有生活气息且富于思考的历史教育”,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历史教育的最高目标.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中学历史教育应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核心,以关心学生精神世界和人格形成为根本的教育,否则将难以走出目前的困境.

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特点.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既具有科学素养,又具有人文素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也突出了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社会情感和社会意识的培养,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依靠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 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自觉、批判及超越精神, 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思考.它是以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相结合为原则, 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 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 它对人的生存发展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试着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体验与理解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体验与理解是人格教育的基础;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肯定或否定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 以自我为中心的也多, 他们缺乏对社会的了解, 缺乏对人与自然的了解,情感世界单一、片面.利用课本插图借助有关的历史资料, 创设历史情境,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积极的情感,加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是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基础.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有许多生动典型的图片和资料可以构成新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情感的净化陶冶.如讲解《步辇图》时,可以运用计算机媒体再现当时画面.

第二,分析与判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与判断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此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要强调李世民随父起兵,在征战中培养了勇敢、果断、睿智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接受了隋亡的教训,养成了压抑自己私欲、体恤民情、善于用人纳谏的良好品质.这些人格特点与唐初“贞观之治”的形成密不可分.可以说“贞观之治”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李世民个人品质的成功体现.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为一名高水平的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后,是一步步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进入“历史”领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将生命的某些悸动与历史的血脉连接在一起, 才能让历史的血脉一丝丝地渗入到他们的血脉中, 进而成为他们人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三,认同与内化以培养学生百折不挠, 迎接挑战的精神.

人格教育,人文精神不是一时一事的随机性任务,而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始终的教育任务.它是在渐进与反复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青少年的人格形成也有一个逐渐发展、渐次成熟的过程.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人格成长,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不断强化重复一些思想和观点,以帮助学生认同和内化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促使他们的智慧、情感和人格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提升以迎接挑战.

如学习“官渡之战”,先介绍袁绍方面兵强马壮、主骄将惰、优柔寡断,因此连连败北.而曹操方面能审时度势、多谋善断、出奇制胜.初解白马之围,继又诱歼文丑之兵, 奔袭乌巢,焚毁袁军屯粮,终于以少胜多.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的主观因素影响着事物发展的进程”.

第四,行为与构建以培养学生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促进生命整体的不断发展,建构有个性魅力的人格,是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最终目标.另外,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传万世而铸人品,已深深根植于神州大地,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她曾以四大发明著称于世,从而引领一个时代.如今,她以开放的胸怀接纳着世界,以奇迹般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令世人瞩目.她令每一个炎黄子孙自豪, 值得每一位华夏儿女深深地爱.从“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到“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的孙中山,从周恩来到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等,他们面对威胁毫不退缩,面对利诱毫不动心,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没有对祖国深厚的爱, 是不会做出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人本论认为,个体具有自我导向和自我抉择的潜力,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趋于完美的动机,人格是个人根据自己对外在世界的体会认识而力求自我实现的行为表现.历史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精神内涵的不断挖掘,对历史上道德现象进行总结评价, 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描绘“理想自我”分析“ 现实自我”, 然后以“现实自我”为基础,逐渐接近“理想自我”的过程.学生的人格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建构得到提升,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形成独具个性富有魅力的人格.

总之,新课程标准使历史教育的本质转变为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历史教育的关键转变为促使受教育者对人类历史、社会和文化作出个性化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历史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应该强化人格教育,努力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属性.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这些, 继承这些,始终明白“我是一个中国人”.

类似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摘 要:根据新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可以看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科学历史观与人文素质į。
更新日期:2024-3-11 浏览量:43940 点赞量:10496

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摘 要: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19271 点赞量:5463

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摘 要]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人文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11680 点赞量:4225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这种高素质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同时发展 中华民族具。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30194 点赞量:28002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摘 要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0432 点赞量:5680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摘 要:“联合国教科组织早在70年代和80年代末就把‘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作为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提出。
更新日期:2024-8-18 浏览量:105522 点赞量:22782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摘 要】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这一课题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具体到教学过程与教学实践,其中。
更新日期:2024-11-18 浏览量:143063 点赞量: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