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 ]成功的教学必有成功的教学设计.文章基于应用研究的视角,强调必须重视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设计,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三项基本原则、遵循五个步骤搞好“基础”课的教学设计,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 键 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实效性

[作者简介]孙由体(1965- ),男,江苏宿迁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自筹项目“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CG2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34-03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教育变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如何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增强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实效性依然是教学中远未解决的一大难题.换言之,如何将党和国家的课程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机统一,努力实现让“基础”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仍然值得继续探讨.深入教学一线不难发现,成功的教学必有成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搞好“基础”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成为这一难题的突破口.

一、搞好“基础”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有利于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教学设计是抽象的教学理念向具体的教学操作转化的枢纽.从根本上说,“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重心,适应其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开始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高职大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情感需求、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优先考虑这些信息,从每一个环节思考如何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适应性.

2.有利于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协调一致,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是系统方法,设计的重心是放在教学总体思路的把握与优化上,教学的具体问题应该融会贯通到教学的整体设计中.“基础”课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其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又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只有使这些子系统之间保持协调一致,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设计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实现其预设的精彩.

3.有利于实现“基础”课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基础”课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时间、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相关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还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和运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供保证.

4.有利于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高职大学生喜欢课程.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汲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新理论成果,强调师生的双主体性,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避免了简单说教;注重多种媒体的选择,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整合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容易启迪并引发学生共鸣的教学内容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而端正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1.“基础”课教学设计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观点和信念的总称,是人们对如何组织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方案,方案不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也会不同.“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德育主渠道之一,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有效服务于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贯彻这一理念,“基础”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落脚点,以解决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深入的理论分析为基本途径,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将课程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2.“基础”课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一门课程该如何上,首先要有一个整体设计.设计者要立足整体,把握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整体与环境的相关性和约束性,揭示教学系统的运动规律,最终达到系统的整体优化.对于“基础”课教师来说,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教学设计的要义在于解决好教学总体思路的厘清、教学框架的安排问题,包括选择什么内容,采取哪些教学步骤,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衔接,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教学总体思路清晰明确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础”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体现理论性,没有深入理论分析的教学,即使课上得再热闹,也不能给学生真正的收获.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理论的教育,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养成的教育.”①因此,“基础”课教学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彻底改变空洞说教、脱离实际的僵硬灌输形象.只有从高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实际需求出发,从教学各个环节来思考如何适应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特点,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教学才有针对性,才有吸引力与感染力. 三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原则.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结构都应该是“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师是教学过程教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学的主体,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不断推进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基础”课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多扮演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的角色,教是为了学,不能为了教而教,在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等问题时,更要考虑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怎样“设计”更适合于学.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何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基础”课实际教学中,容易产生的现象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无动于衷.究其成因,或者是教学内容没有以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础,缺乏磁性;或者是教学过程只反映了国家意志、教师意志,而忽略了学生意志,使学生失去了热情;或者是教学方法简单化,陷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使教学过程失去了探索性,“归根结底违背了教学过程‘双主体’结构、通过‘双主体互动’实现教学目的的规律.”②

三、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

1.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规定教学活动方向的重要指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以解决“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问题.高职院校“基础”课承担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二要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我们培养学生一方面要照顾到他的学问和修养,一方面又要照顾他将来的职业和工作岗位.”③三要适应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让学生喜欢课程,觉得这门课程对他们有帮助.四要体现“基础”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从而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精神动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2.分析学生学情,把握教学起点.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有效是建立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准确把握教学起点的基础之上的.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属于“90后”,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竞争欲强,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另一方面,调查发现他们来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学好专业技能,找个好工作”或者“谋求进一步深造”,“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许多人发出“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学德育课,到大学还有必要学习吗”的疑问,教材内容有许多似曾相识,认为学习“基础”课是浪费时间,有抵触排斥的心理,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框框,“要是不考试我才不学呢”.这样的学情现状,表明“基础”课注定是大学里与生俱来最难讲授的课程之一.因此,在“基础”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只有全面分析学情现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找准教学突破口,帮助学生逐步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让“基础”课成为高职大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3.分析提炼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基础”课教学设计接下来就要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05方案”与以往相比,一个重大区别是统一使用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全国高校不分层次,“一本通”.从这个视角来看,“基础”课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应成为教学安排的根本依据,是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规范.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教学要完全照搬教材,教材的基本功能是给学生学习的,阅读教材的主体是学生.对教师来说,研究“教什么”,就是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的过程,就是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体系、重点难点的过程,就是能动地运用教材、提炼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一句话,就是要解决好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必须以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主线来构建教学体系,将党和国家的课程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教学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引导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法律素质,成为“四有”新人.在设计“基础”课教学体系时,整体上可以按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即“2+1”的方案来构建,实行理论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项目化.

4.分析教学条件,制定教学策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还要对教师自身条件、学生学习条件、教学班级规模以及教学环境等教学条件详加分析,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以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基础”课教学过程实际效果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策略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工作的中心任务.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特点,在时间、形式、方法、媒体、情境等多个维度上对教学活动做出巧妙的设计,涉及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情境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其中,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呈现顺序,对每一部分教学时间合理分配,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教学方法犹如过河的桥和船,对于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基础”课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很难通过一般讲授的方法“教”出来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将教材文件化的语言表述转换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来表达;要善于运用相关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化情境、活动化情境等,激发高职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行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5.做好评价设计,促进目标实现.“基础”课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还要解决好如何及时获得和有效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激励学生有效学习,这就是教学评价设计.一般说来,要针对“基础”课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评价:在教学前要有“准备性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内容,是否具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和价值判断;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已达到的水平,必要时还应进行“诊断性评价”,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成因,对症下药采取补救措施;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要设计“总结性评价”,以把握教与学的最终效果及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方案应该是“基础”课教学评价设计的重点,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内容不能仅仅是看学生知道了多少知识,而应着重考察学习态度的改善、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要在“知行合一”的素质养成激励性评价上下工夫,把任课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班级评价和校外实践基地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当然,教师也要根据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设计做出相应修改,使教学设计方案更趋合理、更加有效.


[注释]

①袁贵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全体学员座谈时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6.

②陈秉公.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J].江汉论坛,2007(6):92.

③冯友兰.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M].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418.

类似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阐述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与。
更新日期:2024-5-9 浏览量:14711 点赞量: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