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黑格尔人道主义思想的超越

摘 要:进入十九世纪,落后于英、法的德国,有了大工业的萌芽,资本主义开始逐渐发展.与此同时,人道主义在德国迎来了大放异彩的时代,黑格尔的推动下,渐入臻境.他认为,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形成的;对自由的理解不能脱离现存的国家制度,他提出自由是发展的等等,直接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要来源.在受到黑格尔思想的影响的同时,马克思也在不断的超越黑格尔思想的局限性,不断地向唯物主义转变.

关 键 词 :黑格尔 人道主义 马克思


黑格尔在理论思想上遵循了康德的理念,认为人区别于动物之处在于思想、理性,在于人能意识到自己.人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存在.由于人有意识和自我意识,所以人能够认识必然,从必然走向自由.在唯心主义基础上,黑格尔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的方面,突出了作为活动者的主体性.更主要的是,他分析了劳动对于人的形成的影响,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把人看作自己劳动的结果.

一、精神是唯一的实体,人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作为哲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肯定不是现实的世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发展也不是现实历史运动.他认为精神或精神的运动是绝对精神自我创造的过程,它既是自身又是自身发展的动力,只是它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黑格尔认为,人只不过是理性、绝对精神的体现,是“世界精神的实体性事业活的工具.” 他写道:“理性统治世界,也同样地统治世界历史.同这个自在自为的普遍的、实体的东西比较起来,其余一切东西都是属于它的东西,都是它的工具.” 这样,黑格尔就把历史中所有的人,包括伟大人物在内,都看作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理性、精神的玩物和傀儡.

在黑格尔看来,人的奋斗,只不过是执行理性、精神的命令,受理性、精神的驱使和支配, 个人和民族充当理性的工具,对他们自己而言,是完全不自觉的,理性利用人们的热情而使人们彼此进行斗争,而它自己却不卷入到这个斗争之中,但同时却正好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这就是“理性的狡计.”

由此可见,黑格尔把人在自己和“热情”驱使下所进行历史创造,看作只不过是理性、精神的工具和手段的活动,在他们“致力于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他们不知觉地成为在他们内部进行的那种世界精神的事业的工具机关.” 黑格尔说“就人作为精神来说,他不是一个自然存在.”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人的创造最终变成了绝对精神的自己我创造,人们的历史也最终被演绎成了理性、精神的历史.

二、劳动是人的本质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主权关系”一节中,充分肯定了劳动在人的自我形成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类的原始状态是一切人间的生死斗争.人必须在同别人的生死博斗中得到统治对的的权力来肯定他自己.那斗争中取得胜利因而赢得了尊严的人成为主人,那失败者便只能为别人所奴役,成为奴隶.前者是“独立的意识”,后者只是为对方而存在的“依赖的意识”.奴隶不是人而是物,也就是说,主人是目的,奴隶仅仅是达到实现主人目的的手段.但是,因为主人只让奴隶只同物打交道从事劳动,自己只顾享受劳动果实,事情就发生了相反的转化:主人就成为对奴隶依赖的意识,而奴隶却在劳动的陶冶下重新意识到他自己作为人的力量、本质和尊严,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本性.黑格尔说:“因此正是在劳动里(虽说在劳动里似乎仅仅体现异者的意向),奴隶通过自己再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才意识到他自己固有的意向.” 正是在这一思想影响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提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

但是,黑格尔对劳动的理解完全是抽象的,所谓劳动,在他的哲学中只不过是抽象的精神活动.在他看来,只有精神、思维才具有最本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只有抽象的思维活动和精神的劳动,才是推动一切创造一切的源泉和基础.至于实际的物质的、感性的劳动,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能动的理性、精神借以实现自身的一种方式而已. “劳动是人的本质”在这里也变成了“精神是人的本质”.

所以,黑格尔称劳动为“精神的样式”,他抓住劳动来理解人和现实世界,把劳动理解为外化、对象化、异化和它的扬弃,理解为人的自我生成,但同时又把劳动看作从根本上说来只是理性活动、思维的活动、精神的动作.这就是黑格尔的天才的唯心主义的谬误的真正根源,也是我们理解黑格尔绝对精神及人道主义思想真实意义的关键所在.

黑格尔哲学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它充满着辩证思维的机智,用运动、发展的观点来取代十七、十八世纪充斥于英、法哲学中的静止的、机械的形而上学观点,推翻了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从而得到了“凡是现存的,都是将要灭亡的”革命结论.所以黑格尔在把理性导入人道主义理论的同时,也把辩证法引入人道主义理论.如果说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梭等人已经开始从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来解释人性与平等原则.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更进一步赋予人道主义以新的哲学含义.但黑格尔认为,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形成的;对自由的理解不能脱离现存的国家制度,他提出“定在中的自由”的思想,以及认为自由是发展的等等,直接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要来源.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人道主义思想的超越

黑格尔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他们也曾公开声明黑格尔的一些理论是其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也正是通过对黑格尔思想的批判继承使其学说不断地丰富、发展与深化.在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人道主义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克服黑格尔哲学中人与历史的“貌合神离”,扬弃了作为人的活动的基础的绝对精神,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历史与人的统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马克思人学思想已经开始向唯物主义转折,“现实的人”的思想开始萌芽.但在当时,马克思仍然认为人是“精神存在”物,是“具有理性的生物”,或者像他后来给卢格的信中指出的那样,“人是能思想的存在物” .以意识、理性等来区别人和动物,这说明马克思还没有真正找到人与动物决定性的分界线.马克思当时还强调人的一般本性即自由.

虽然如此,马克思在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时候,已经开始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看作人的存在的社会形式,看作人的社会现实和人的本质的实现.他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而是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的这个思想指向了通往唯物史观的道路,也表明马克思开始从社会关系角度出发思考人的本质.马克思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把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上颠倒了的东西颠倒过来,这种批判方法自然是受费尔巴哈影响的.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也和他的这种世界观相联系.马克思认为,批判的研究市民社会和经济学,是搞清楚一起有关人和社会问题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人的最高的社会现实,而国家是理性和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所以,人的社会性不是别的,正是理性、自由,人处于理性和自由中时,他才使真正的社会的人.他提出了“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的论断,表现了人的现实的普遍性.尽管这个论断打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印记,但他在一些地方还是超过了费尔巴哈.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从社会革命的角度,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为依据,指出“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的实质.” 这些虽带有人本主义色彩,但马克思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宗教的世俗基础,发现了私有制财产和金钱的作用,提出了异化和异化劳动,以及消灭使人受奴役的客观关系的理论,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关注人,无疑朝唯物史观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正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思想展开了一次清算,他在批判黑格尔忘记了“‘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同时,看到了人与国家、社会真正的关系,开始在社会关系中思考人的本质,从而完成对黑格尔人道主义思想的超越.

类似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内核其现实意义

摘 要:黑格尔,在继承康德、费希特、谢林的唯心主义原则和辩证法因素的基础上,把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并使其空前。
更新日期:2024-4-25 浏览量:58927 点赞量:13833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卓越代表,在近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
更新日期:2024-4-6 浏览量:9641 点赞量:3024

马克思博士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摘 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
更新日期:2024-11-20 浏览量:145546 点赞量:31775

《或此或彼》看克尔凯戈尔对黑格尔的延承

摘 要:本文主要从克尔凯戈尔的代表作《或此或彼》一书的结构和内容来看克尔凯戈尔和黑格尔之间存在的延承关系,从而找。
更新日期:2024-2-1 浏览量:10885 点赞量: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