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哲学的现代管理思想

摘 要 :荀子是先秦三儒之一,主张“化性起伪”、“虚壹而静”、“人可以知道”、“涂之人可以为禹”、“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以及“王道”、“霸道”和“一天下”的思想,与现代管理学观念在诸多方面不谋而合,对于中国管理理论的拓展和管理实践的深化具有有益的启示,促进了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现代管理学的融合.

关 键 词 :荀子 儒学 虚壹而静 天人相分 性恶论

1.先秦儒学的发展

哲学产生于古希腊,但中国古代哲学也闪耀着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儒家哲学更是独树一帜.孔子、孟子和荀子是我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先秦三儒”,开拓了中国儒学两千年的基业,也对世界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孟子和荀子在对孔子思想的继承的前提下又提出了自己的哲学主张,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又存在着差异,形成了先秦儒学五彩斑斓的局面,为后世儒学百花争艳的展开创立了平台.

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但并不是儒的开创者.儒,或者以儒为职业的人,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大都是殷人后裔.《说文》称:“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殷亡国后,周人采取了灭其国不灭其族的做法,将殷人安置在一块划出的地盘.在春秋时,周礼已经衰落,散于民间,但许多人即使知道周礼而不按周礼的要求去做.孔子的政治主张是复周礼,周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依靠这种礼,各个阶层可以得到合理的安排.

孔子死后,“儒分有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孟子受教于孔子之孙子思,成年后仿效孔子在家乡授徒讲学,四十岁之后开始出仕,开始游历齐、滕、薛、鲁、梁等国,推行其仁政主张.孔子是一个敦厚长者,性格温和,而孟子个性强烈,以好辩著称.性善论是孟子的一大发明,也是孟子对中国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

2.荀子的哲学思想和主张

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少年后多次游学于齐,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声望很高,对儒家的《诗》、《礼》、《易》、《春秋》都很有研究,一度应聘入秦,又曾在赵国“议兵”,弟子甚多,法家著名代表韩非、李斯均出自其门下.荀子对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儒家内部的其他学派均有所批评,独崇孔子,认为只有孔子的学说才能够“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和孟子的思想都源于孔子,但孟子偏重于继承孔子的仁学,荀子偏重于继承孔子的礼学.孟子的思想基础是性善论,荀子的思想基础是性恶论.但是,荀子只是以其任其发展的结果为恶,并不是以本身为恶.荀子在思想上以孔子正宗自居,与孟子的思想“取舍相反不同”.荀子的哲学主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2.1 性伪之分.荀子不满孟子的“性善论”,逻辑起点在于“性伪之分”,认为孟子不知道“性”和“伪”的区别,因而对“性”和“伪”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荀子指出:“性者,本始材朴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即“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以生之自然之状况或资质为性,主要内容之一是指身体器官的.荀子说:“若夫目,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生于人之情性者也.”在荀子看来,人与人的性是相同的,圣人和众人、尧舜和桀纣的性是相同的.不过,荀子不以本身为恶,而以的泛滥为恶.在荀子看来,伪是“人为”的意思,与性相对.荀子说:“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具有明显的后天性,是与人的道德相关的思想、行动及其结果,来源于人的努力,即“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

2.2 化性起伪.所谓“化性而起伪”,就是将先天的自然资质转化为人为的道德特性.荀子认为,如果要完成“化性而起伪”,即“虚壹而静”和“心可以知道”,也就是认知的能力和道的存在.在荀子看来,人天生就有认知的能力.他说:目辨黑白美恶,耳辨声音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虚壹而静”是荀子十分重要的思想.“虚”是指不以已有的知识妨碍接受新的知识,“壹”是指思想专一不二,“静”是指思想宁静不躁.荀子认为,人之所以能够知道,在于虚心、专心、静心,即能够“虚壹而静”.通过“虚壹而静”的功夫,不偏执一端,不为想象和经验所混淆,不让情感扰乱理智,心就可以知道了.“化性而起伪”的一个条件是需要有道.荀子的“心可以知道”的“道”是有具体所指的:“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儒效》中说:“道者何也?曰:君道也.等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君道》中强调,荀子的道不是自然之道,宇宙之道,而是治国之道.荀子认为,为了防止情性的泛滥,必须有礼义法度.有了礼义法度之后,人的才能得到节制,情性才能得到矫饰,社会才不至于悖乱偏险而不治,从而达到和善的目的.

2.3 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作为认识和学习的主体,是可以接受礼义法正的.接受了礼义法正之后,就使自己成为了有德之人,这就是“涂之人可以为禹”的具体含义.“涂之人可以为禹”是“化性而起伪”的终极形态.


2.4 隆礼重法.荀子在政治上主张“隆礼重法”,认为人生而有,引发争夺,于是天下大乱.圣人不忍心这种局面的发生,专门制定礼乐制度,以解决欲多物少的矛盾,以限制社会发展对于物的追求,使有限的物得到合理的使用.《礼论》中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在重礼的同时,非常强调法的重要性.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志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这就形成了荀子“礼”的思想的一大特点,即“援礼入法”,将法加入到礼的内容之中,赋予礼以强制的性质. 2.5 “辩”、“礼”和“分”的辩证关系.荀子提出了三个相关的概念:“辨”、“分”、“礼”.“辨”是指身份上的自觉,如夫为父、子为子,君为君,臣为臣.“分”指身份的区别,父有父的身份,子有子的身份,君有君的身份,臣有臣的身份.“礼”是制定“分”的一种制度,在三者中最重要,因为只有制定了“礼”,才能谈得上“分”,也才能谈得上“辨”.“礼”、“分”、“辨”的存在可以保证整个社会井然有序、稳定平治.所以,荀子说:“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荀子认为,礼的重要作用在于“分”.荀子认为:“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夫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荀子强调,只有“分”,才能将人与世间万物区别开来.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

2.6 “王”、“霸”与“一天下”.在“一天下”的问题上,荀子同样面临着“王”和“霸”的选择.荀子对此的态度与孟子不同.孟子认为,“王”和“霸”是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儒家必须坚持王道,反对霸道.荀子则认为,“粹而王,驳而霸”,“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在荀子看来,理想的政治叫“王”,此等的政治叫“霸”,王道比较纯粹,霸道比较驳杂,但在特殊的情况下,“霸”道也不失为统一天下的办法.荀子坚持的仍是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但态度较孟子更为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并接受了霸道的实际存在.

2.7 天人相分.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在“天行有常”的前提下,荀子主张“天人相分”,即“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在天者.”在荀子看来,人有自己的职份,不应“与天争职”.根据“天人相分”的思想,荀子进一步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荀子认为,与其盲目迷信天的权威,不如利用自然规律,“物畜而制之”、“应时而使之”、“聘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有物而勿失之”.在先秦哲学中,天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每个哲学家必须提交自己的答案.在荀子看来,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荀子所说的天,是指日月星辰、阴阳风雨、四时变化的物质世界.荀子认为,既然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人们便不应该将其神化,以天来干扰人世间的事物,而应该将天与人分别开来.

3.荀子哲学的管理学启示

现代管理学兴起于西方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现代管理理论移植于中国最关键的因素是能够实现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与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融合,特别是与在中国思想领域占据两千年统治地位的儒学的融合.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也程度不同地体现了古代儒学的思想,也包括荀子儒学的思想,主要分布于如下各点:第一,在管理行为中,需要上下级职责分明,并且所有成员对此都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好事情.这是“分”和“辨”的思想的体现.第二,企业需要具备明确的发展目标,形成鲜明特色的文化,肩负在现代社会中的责任,才能持续发展.这是“礼”和“仁”的内在要求.第三,企业必须制定严明的工作纪律,赏罚分明,才能高效运转,即“隆礼”而“重法”.第四,企业存在的直接目标是满足投资者的利益需求,投资者最重要的目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性恶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第五,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要灵活多变,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不可对任何人持有偏见,这就是“化性起伪”、“涂之人可以为禹”.第六,决策者要达到“虚壹而静”的状态,才能做好战略决策.第七,合理地满足员工的,适度地提高员工的福利,因为“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第八,企业管理要做到制度约束和人性化的融合,即“援礼入法”.第九,领导者既要厚德载物,在品学和才能上令人仰慕,在必要时也要发挥领导的威势,即“王”和“霸”的结合才能“一天下”.第十,管理行为和决策中存在着内在的规律,管理者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规律,并能够加以利用,即“天行有常”、“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

类似论文

墨子哲学思想评析

摘 要中国先秦哲学多有“百家”,成为了显学的主要是“儒、释、道”三家 墨家的思想学说,虽。
更新日期:2024-9-4 浏览量:15614 点赞量:4257

荀子的礼法统一管理思想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察,荀子从“性恶”的管理人性观出发,提出了“明分使群”的管理组织原则和“隆礼重法”。
更新日期:2024-2-23 浏览量:32569 点赞量:8027

荀子思想对秦朝政治的影响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有批判也有继承 他虽是先秦时期最后的儒家,但他对法家思想的继承亦为明显 他礼法思想中的大部分。
更新日期:2024-5-13 浏览量:68778 点赞量:15543

荀子政治思想简述

摘 要:荀子是先秦儒家代表之一,也是先秦著名的政治思想家 他继承了儒家学说基本的价值原则,又兼取先秦诸子学说之精华,。
更新日期:2024-5-21 浏览量:68250 点赞量:14987

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其现代价值

作者简介:黄一波(1990-)男汉族山东莱阳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摘 要:荀子是。
更新日期:2024-5-6 浏览量:14056 点赞量:4863

荀子《非相》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

【摘 要】教育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更要发挥全面育人的时代作用 目前,高中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大都还是以。
更新日期:2024-10-3 浏览量:20123 点赞量:6183

柏拉图政治管理思想合理性的哲学追问

摘 要 :柏拉图的政治管理思想是其建构理想政治城邦的基石,其政治理想的出发点是强调个体善,即与服从理性的指导,进而。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3375 点赞量:2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