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理中人的主体地位

【摘 要】本文围绕语言哲学中历久弥新的话题——意义展开讨论.通过对意义的指称论和使用理论进行简要概述,阐述这一转变给予我们的启示:人,作为独立的主体,参与了意义的建构过程,并使语言及其意义具有不可磨灭的主观性,人既是语言,语言既是人.研究语言的意义也必须研究人的因素.

【关 键 词 】意义的指称论;意义的使用论;人的主体地位

意义一直是语言学家以及哲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不过习惯上把对意义的哲学研究叫做意义理论,把对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叫做语义学.(陈嘉映2003)关于意义的理论也有很多,多是仁者见仁,没有统一的令人满意的完满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意义的指称论,意义的观念论,意义的途径论,意义的行为论,意义的使用论等.本文主要讨论两种理论,意义的指称论和意义的使用理论.在意义的指称论中,将简单梳理弗雷格,罗素等人的指称论思想,继而阐述这一理论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迫使意义的解释走向语境的介入,也就是意义的使用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某种程度上说,从分析哲学的意义研究向现象学解释学的一种回归,对日常语言的研究要考虑到人的主体性地位及作用.本文还将谈到,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等虽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但其在分析意义时同时也蕴含了意义的主观性可能.

1.关于指称,指称对象,指称关系等几个概念的明确


指称:把语言表达式或词和指称对象联系起来的行为叫指称.指称在这里指一种行为.指称对象:语言表达式或词等所指代的对象.它可以是现实世界中的具体的,个别的.也可以是类,或概念.指称关系:语言表达式或词和现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的联系叫指称关系.在罗素的后期思想中,意义正是出于这种联系.通常在阅读文献和书籍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学者专家在使用对指称和指称对象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不够明确.例如:陈嘉映:“所谓指称,主要是通名和专名所指的对象,也包括限定摹状词,不定摹状词所指的对象以及语句所指的对象.”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氏所说的指称等同于指称对象.这种情况很多见,所以在看到指称二字时要明确出到底是何种涵义.

2.意义的指称论

意义的指称论或简称“指称论”,是一种特定的意义理论,不同于“指称理论”.“指称理论泛指研究语词和它所指称的东西的理论,指称论则是关于如何确定语词意义的一种主张.(陈嘉映2003)这一理论主张语言表达式和现实世界的事物具有对应的联系,例如“王老五”这个词的意义就是叫王老五的这个人,“莫邪”就是指叫做“莫邪”的那把宝剑.那个人和那把宝剑分别是“张三”和“莫邪”的意义.哲学家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找到语言(含意义)和现实世界的联系.阿尔斯顿(1964)在Philosophy of language中对意义的指称理论的主要思想有精当总结:“(意义)指称论把表达式的意义等同于它所指称的对象,或者等同于那种指称关系.”

2.1 弗雷格“命题的涵义和指称”.弗雷格把表达式、语词、专名统称为指号,甚至把句子也作为名称或指号来对待,提出句子的涵义是命题,指称是真值.弗雷格在分析语词即指号时,只是从日常语义来分析语词的涵义与所指,而分析语句时,则用逻辑方法来分析句子的逻辑语义,从逻辑语义学来分析日常语句,语句的涵义便是命题,指称是真值.“语句的意义是命题的真值条件”这一理论便由此提出,并由罗素继续发展完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弗雷格把句子的指称看作真值.一般来说,指称作用是由名称(专名和限定摹状词)来完成,反映语言与对象之间的联系,句子如果有指称的话,也应该是指称事实.

2.2 罗素的指称论.罗素首先区别了专名和摹状词.它们的区别在于:专名直接指向命名对象, 专名的意义其实是对象的意义.而摹状词不直接指向对象, 我们知道它指向这个对象是由于这个对象与摹状词所描述的属性相符合.罗素强调:词的意义与其所指对象是同一的;语言表达式的内涵就是其指称.他认为,“飞马”、“金山”、“上帝”等语词由于没有对象和它们相联系因而无意义.由此我们可以说罗素持的是“意义即指称”的观点.这一观点受到英国著名牛津学派哲学家斯特劳森的责难,他认为:如果意义等于指称,那么人们就可以在衣袋里掏出“手帕”这个名称的意义.

2.3 指称论的弊端.指称论存在问题.如果一个语词的意义就是他所指称的对象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借我一块橡皮”的同时也借走了“橡皮”的意义?除了专名,通名,还有很多词语和命题的指称对象是不存在的,难道说这些词和句子都没有意义?

3.斯特劳森的意义使用理论

弗雷格用逻辑分析语句的逻辑意义,关心语句的真值,语句的真值条件也就是该语句的意义即弗雷格所说的命题.罗素进一步用谓词逻辑分析指称词组,提出摹状词理论,并用指称词组在其中出现的整个命题来定义摹状词,也就是分析指称词组在整个命题中的逻辑意义.对于语言的日常使用与日常意义,则不是那么的关心.斯特劳森提出了他自己的指称理论,正是为了反对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语义倾向.斯特劳森受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从语言的使用来分析语词或语句的意义和指称,他认为,“语词的意义是为了把这个语词使用于指称或者提到一个特定对象或特定的人而提出的一般的指导,语句的意义是为了把这个语句使用于构成某些真的或假的论断而提出的一些一般的指导.”这些指导包括规则、习惯和约定.语词与语句的指称也是同样与使用紧密关联,在使用中才发生的.

3.1 意义使用理论的意义

斯特劳森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在对语词和语句的意义和指称作了新的阐述,引入了说话者和语境的因素,使人这一主体在意义理论上有了参与者的身份.说话人的目的不同,语言的使用和表达的意义一定不同.说话人这一因素是研究意义的一个重要突破和方向.意义的使用理论这也是一种语境论的意义和指称理论,关心语言的日常使用而不单纯是语言的逻辑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把人们的目光从分析哲学传统下的意义研究引向日常语言的分析.

4.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义的使用理论,人的主体地位转化

指称论关心的是语言表达式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以及怎样联系.没有考虑到意义在语言使用中的获得,更加不会考虑到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指称论中人的主体地位没有显现出来,而是被忽略.斯特劳森的使用理论引入语境因素,强调必须在语言、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说出之间做出严格的区分.语词本身也说不上指称了什么东西, 因为同一语词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使用.讲话者,语词和所对应事物是斯特劳森语义关系的三个点,处于中心位置的是使用.虽然我们能够看出斯特劳森似乎更关注使用.但是我们要看到,在此种语义理论下,说话人第一次被涉及,人的主体地位从指称论的无到使用理论的有是一种进步,得到强化.

结 语:

语言哲学研究语言和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可是我要强调人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人是语言的主体,以往的指称论试图通过词或语言表达式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没有考虑到人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种理论是静态的.词和句子都要放在使用中才能表达涵义,才是活的语言.维特根斯坦曾在<哲学研究>说“意义即使用”.在意义的使用理论中我们看到了人的主体地位的提高,说话人,受话人都成为组成意义,实现指称,使语言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主体.人是语言的灵魂,要想揭示语言的本质,意义的真相,就必定加入人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友香.意义指称论的反思与批评[J].外语学刊,2008(1).

[3]耿菲菲.意义理论的分析与整合[J].外语学刊,2004(5).

[4]贾可春.罗素意义理论与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5.

[5](英)伯特兰·罗素.逻辑与知识[M].苑莉均,译.商务印书馆,1996.

类似论文

高等教育消费主体地位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高等教育消费也成为居民的消费热点 本文从。
更新日期:2024-9-22 浏览量:118329 点赞量:25390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的,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为主体的现象越。
更新日期:2024-4-16 浏览量:57225 点赞量:13307

格莱斯意义理核心概念

一、引言 作为语言哲学中核心话题之一,意义是各个学派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 且不说在哲学领域中ल。
更新日期:2024-9-6 浏览量:16547 点赞量:4652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的体育教学成È。
更新日期:2024-9-21 浏览量:119626 点赞量:26077

新课标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

【摘 要 】目前,在我国关于情感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很多 关于情感教学模式方&。
更新日期:2024-3-12 浏览量:43871 点赞量:10430

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地位

摘 要: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 第一次是唐朝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清朝以法救国;第三次是当代的全面翻译 当代提倡全。
更新日期:2024-5-19 浏览量:69516 点赞量:15693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摘 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更新日期:2024-1-6 浏览量:9285 点赞量: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