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师生信任价值

摘 要:师生信任既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存在,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构建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价值:师生信任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师生信任是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的物质和精神动力;师生信任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着力点.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信任;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90-03

师生信任,是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教育和学习的交往中,在彼此真实情感交流的基础上,经过各自独立的评判而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认知和体验,它既是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关系存在,又是师生之间交流、交往的价值体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研究和探讨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今天,师生之间的信任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良好的师生信任,既是和谐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命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着力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着力建设和谐校园,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和谐关系的首要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所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提升学生人际关系水平与内心和谐,使师生和谐关系的培育成为可能

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水平高低的核心和标志.在高校,广大大学生作为社会新一代的青年,必然要学会人际交往,学会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和提高自身的人际关系水平.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们和学生之间的信任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人际关系水平的高低.在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师生之间的信任不仅会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人际间的交往,还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同时,人际关系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广大大学生内心的和谐程度.“内心和谐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是个体知、情、意等要素的协调一致,表现为人在处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认知健全、情绪稳定、意志执着、自我调控,能正确调适各种矛盾,使自己的内心处于一种平和、稳定、协调、乐观的状态.”[1]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内心和谐状态的重要维度之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使人的内心和谐.师生信任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的内心变得和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2]所以,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构建师生的和谐关系.师生和谐关系也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它需要交往双方即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出积极的努力,没有学生人际关系水平的提高和内心的和谐,也就不可能培育出师生的和谐关系.

(二)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巩固师生的和谐关系

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信任能呈现出热情的内涵, 能被爱的情感、厌恶以及非常理性的直觉的信念所加强或削弱.可见,信任能够表达交往的热情,传递爱与被爱的情感,为互信的双方带来积极的体验和感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所产生的认知满意度和所获得的情绪情感体验.”[3]在师生信任的关系中,这种信任、热情和爱将会使教师体会到被尊敬和重视的幸福感受,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在心理学中,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它集中体现为个体内心的自我完善和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当人际交往的一方处于心理积极健康状态的时候,这必然会促进交往双方信任的进一步强化和和谐关系的进一步巩固.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人育人和人际交往的活动或事业,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频繁交往互动,师生信任被频繁使用.“信任可以通过使用而增多, 如果它不是无条件的赐予, 它可以激起接受方更强烈的责任感.”[4]当教师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得到满足,教师感受到工作的幸福之后,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人格养成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接收到了来自学生的“强烈的责任感”,这会促使教师更加认真、负责地开展教学,将自己的责任感付诸行动,而这也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更加确证,从而更加巩固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的物质与精神动力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师生之间的信任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动力.

(一)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形成

校园中的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力量,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可以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促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广大教师和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两类主体.师生信任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加深彼此之间的真实友谊,还能够帮助广大师生形成一种诚实守信、平等友爱的良好氛围.“和谐校园应当是一个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工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5]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本身既是高校学生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衡量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尺度.同时,当这种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后,就会被校园中的大多数人体验和感知到,形成无形的文化力量.“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 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 又是校园文化的接受者.”[6]在这种由师生信任产生的祥和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力量开始在校园里传递、传播,被大多数师生所接受之后,这将有利于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多数人愿意自觉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共同去维护和发展这种祥和、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巩固这种文化力量,从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将之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高等学校是一个有机整体, 它的发展进步有赖于每个师生员工形成合力, 需要凝聚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广大高校教师和学生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所以,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通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调动其他因素,使其他因素的功能发挥最大化.师生之间信任的形成和巩固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树立积极良好的心态,促进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只有具备了积极心态和优良素质的教师和学生,才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做到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才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建设的合格人才.此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还需要发挥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师生信任的普遍建立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严于律己, 遵守规章,保证高校校园环境的安定有序和团结和谐;以高尚的道德素养诚信做人, 文明待人, 尊敬师长,爱护同学, 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与学校之间的和谐发展;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挥出他们的联系、宣传、团结、组织、服务学生的作用.所以,师生信任不仅可以让学生基层党组织保持活力, 为和谐校园建设奠定雄厚的基础资源,而且还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牢固的组织保障.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

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合乎社会需要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把社会认可的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8]教师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导.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关键之一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信任作为一种高水平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情感型的信任.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客观事物的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具有激励功能,是构成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在师生信任普遍建立的高校,广大教师的各种内在和外向需要因为师生的互信而得到满足,从而帮助教师获得正面、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良好的态度和行为,激励教师更加认真、负责地教学,又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信而又大胆地开展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在高校,教师不仅面临着科学研究的压力,还要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还要处理许多行政工作,所以,教师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这些任务和工作.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尊重、宽松、信任、和谐的师生交往环境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交往水平、情感能力和人格品质,而情感能力―人格品质高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好、教学效能高.积极的心态不仅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常进行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师生信任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校园环境,而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人的行为离不开环境的塑造.由师生信任所营造的良好环境会进一步发挥出它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从而巩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二)促成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

受教育者内化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马克思曾经指出:“和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9]“虽然情感和意志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所要内化的内容,但它们通过影响主体的内化意向、选择标准和内化各个环节中信息流通的令行禁止而对客体发挥作用.”[10]《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1],这种具有指向性特征的心理和态度体验,往往以肯定与否定、喜爱与厌恶等两极性心理态度表现出来,并且会转化为相应的情绪,对主体的认识活动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情感行为的依据是感情和情绪, 它是受感情和情绪支配的行为”[12],师生信任作为一种情感型信任,它不仅能使教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也会使学生――人际互相的另一主体,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情绪,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情感判断、情感选择,促进学生的情操、意志、情感和人格的提升,对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对学生的“接受”活动和教学的实效性产生正面作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被受教育者主动、自觉地认同和接纳,并成为受教育者自觉行动的精神动力,它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师生信任的这种积极作用使得学生的自觉性提高,自觉性越高,积极性就越大,内化为社会要求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师生之间的普遍信任所激起的积极情感能够促使受教育者真心认同教育目的、主动接受教育内容、自觉践行教育内容,从而真正做到自觉内化,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和无形成本

成本是经济学上的重要范畴,主要分为有形和无形成本两类.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收益,还能够为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条件,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当然,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作一种经济活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成本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 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进而影响着效果”[1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成本主要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投入的物力成本、财力成本和工作量成本的总和.当师生关系变得不信任时,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产生排斥心态、厌恶心理,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党政单位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投入,增加物力和财力,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重复”和“强制”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相反,当师生关系充满信任时,可以节约不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成本,减少工作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形成本主要是指教育者即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投入的无形能量,主要包括素养魅力、人格力量、情感能力、时间精力和工作能力.这些无形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者内在魅力的总体现.师生信任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关系存在,也是教师的一种内在魅力和价值体现.赋有内在魅力的教师,即使教育内容不生动、方式不灵活,投入和使用教育设备不时髦,也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目的.而如果缺乏内在魅力,即使其他方面的投入再大、再好,也很难提高和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目的.所以,师生信任不仅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节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成本,而且减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与管理成本,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93;.马克

思主义与现实,2007,(3).

[8]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61、169.

[10]黄世虎,陈荣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机制

[J].理论探讨,2001,(3).

[1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2003:127.

[12][英]M.Deut sch.T rust and Society,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58,2.

[13]李怀录.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的理论解读[J].西华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类似论文

关于德育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社会化过渡。
更新日期:2024-3-22 浏览量:46751 点赞量:11502

闲暇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摘 要:闲暇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资源 高校实施闲暇德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日期:2024-5-5 浏览量:14059 点赞量:4901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现状

【摘 要】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操品质 促进高校的师德建设水平,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
更新日期:2024-1-9 浏览量:9699 点赞量: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