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分层次管理

摘 要:伴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员流动的频繁与加快,辽宁竞技体育人才流失问题已经对全省竞技体育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面对现实,我们尝试从理论、政策建设与实践层面理清思路,对不同层次的后备人才施以不同的流动管理策略,尤其针对准备层人才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比赛机会和公平竞争机制,这也是辽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的重点,完善分层次管理与现有体制的衔接,最终使辽宁竞技体育厚积薄发、再创辉煌,同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关 键 词:竞技体育人才;分层次;管理;流动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04-0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高端竞技体育竞争的源泉与始动力量历来受到国家与各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的重视.虽然辽宁竞技体育在我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却不可回避的遇到了下滑,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全面转轨中出现的制度性摩擦同样也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出现,并集中体现在后备人才的大量流失,竞技体育管理在目前的体制困局中运行成本不断增加,为此我们尝试以社会分层理论对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流动特点施以相应的管理策略.

1辽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流动失衡

1.1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特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同于在高端竞技赛场上经常看到的参赛主力选手,他们处于竞技能力储备阶段,没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顶级赛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运动员,他们的自我期望、个人追求、对周围环境与自我的关系以及自身发展认识较之以往的运动员更为清晰.通过流动的方式来提升自身价值与层次,是为这代运动员接受与认可的.辽宁在经济转轨中的体制摩擦阵痛无不体现在竞技体育中.诸多矛盾非常尖锐,如竞技体育的高投入与投入渠道的单一问题,投入的不足固然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但是体制困局所造成的竞技体育管理运行成本增加是当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管理水平的发展迟滞影响到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传统的梯队建设操作思路并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显现出更明显的优势.辽宁省后备人才培养的项目设置与奥运战略和国家优势项目的结合是有差距的.

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认识,从竞技体育结构来看,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本身的同时优化结构是极其必要的,这就要通过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与组合来实现,这是竞技体育适应社会全面发展对人才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1.2辽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情况与流动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辽宁省的二、三线运动员合计超过2万人(表1、表2),辽宁作为传统竞技体育大省,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基层训练网点较多.但是长期以来丰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决定了较为粗放的竞技体育发展式,把进入本省一线队无望而又有发展潜力的运动交流到其他兄弟省是当前解决运动员出路的一种普遍做法.

借鉴其他领域管理的思路,可以将竞技体育人才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准备层、精英层.这几个层次的划分并不全然对应于三线划分,当然它们之间也不是割裂的.一般而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指基础层与准备层.就不同的层次的运动员而言,他们的职业内在需求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希望有良好的从业环境与人际关系,希望得到认可与肯定.但这些需求对于不同层级的竞技体育人才中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2辽宁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分层次管理

2.1分层次管理的现状需求与操作空间有研究表明,全国平均每年从业余训练队伍中吸纳运动员1922名,仅占青少年在训人数的1.3%,以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为成才的标准,4年中奥运人才队伍大约为7688人,用2000年悉尼奥运会金牌数计算,成材率仅为3.6%,这组数据在呈现问题的同时也说明巨大的管理提升空间,辽宁省多年成功的梯队建设成果在受到现实的巨大冲击下,结合现有情况进行优化,以分层次管理的思想统领竞技体育管理是有现实可行性与需求的.初步建立起规范的分层管理体系辅之以训练监控体系和效益评估体系.对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实际情况细化、量化到各训练基地、专项组和教练员,同时给予相应的保证条件,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基地和教练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应避免各种短视行为,保证其健康和谐发展.

2.2基础层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性管理与操作可行性不同层级的体育人才拥有资源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竞技体育的人才体系是高度分层的社会体系,依据马太效应,那些处于高端的竞技体育人才会获取更多的资源.

对社会分层金字塔底部的基础层的竞技体育人员来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期间他们受家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他们对将来的竞技潜力认识并不充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他们的流动性是很大的,这种流动性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在某些技能类或技能表现类项目中,良好的成长环境中会使他们迅速成长从而到达精英层.其关键在于这一层级的管理组织能否提供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和成长计划.对辽宁这样一个编制指标相对一些经济发达省市有差距,期待“花小钱,办大事”的省份而言,基层管理需要更加细节化,提高效率,以期达到“鞭长可及”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各市州和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着力抓好基础层次.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传统校、业余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指导,强化“体教结合”,在重点级别、小项上扩大招生规模,科学选才,精心培养.


2.3准备层人才的流动性管理与操作运动员成长到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相当能力,他们已经可以在适当时机跻身第一线了,部分成员与精英层的差异已经很小.这个群体还包括那些准退役人员,在全运会赛场上一些已经退役的运动员到了其他省份以后重现辉煌,令人深思.辽宁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失主要是在这一群体.

雅典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贡献最大的3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与山东,辽宁只排在第4位.从排名前3位的北京、广东与山东三省市选手的夺金情况来看,多为年轻选手夺金,也折射出辽宁在后备人才补给上的后劲不足.

辽宁素称中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从八运会、九运会到十运会,每一届全运会各省代表团中,都有辽宁选手的影子,尤以东道主代表团为多.十运会东道主江苏代表团拥有近700名运动员和196名教练,但是算起来每10人中就有一个是辽宁人,而且以辽宁最强势的田径项目居多.辽宁体育的一些优势项目人才是以市场手段转移到别的省市代表团中的.

从表3、表4可以看出,与相邻省份比辽宁流出量的是最多的,流出的“质”也是很高的.我们要关注的是影响他们流动的因素有哪些.从前期调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长机会.处于这个阶段的后备人才更加重视自我积累,迫切希望能力 的增加,如果现有成长环境无法满足其要求或者有更加适合的发展机会时,这个群体更易流动.二是竞争环境,科学社会分层的波敦克效应在竞技体育组织文化中是同样适用的,论资排辈是造成优秀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很具有潜质的运动员没有机会脱颖而出.这方面的工作其实是要改变一些思路的.物质激励在这个阶段已经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了,适当的物质激励是对人才能力的肯定,如果由此带来满意感降低,那么流动的发生将不可避免.良好的成长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及适当的物质激励应该协同作用于这一人群.这个群体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训练比赛资源,给他们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使他们有机会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从而不断增强信心.事实上辽宁许多流动出去的这一阶层人员在省内基本上已经崭露头角.辽宁省已经关注到了几个重点.

2.4精英层运动员的流动性管理影响精英层运动员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比赛资源、组织认可和物质激励.针对这一阶层的管理应当关注这些运动员的训练氛围,靠环境、待遇、感情留人,不能完全依靠制度限制人.要树立起尊重意识、树立与运动员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注意保持与这些运动员的充分沟通是很必要的,以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辽宁在今后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建设上也应该重视引进工作.一个完备的、有针对性的引进计划是很必要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作为体育管理部门要改变固有观念,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不但对人才流动持正确态度,还要努力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使其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最终服务于国家.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竞技体育人才特点施以不同的流动管理策略.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稳得住、留得下”,为提高辽宁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贡献力量.

3.2建议

1)处理好三个层次的管理与现阶段管理模式的衔接.2)完善交流与训练奖励机制.3)完善分层次管理的各项支持保障,建立合理有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和交流制度,促进体育后备人才有序流动.

类似论文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摘 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就为参加竞技体。
更新日期:2024-5-12 浏览量:68609 点赞量:15496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的与

摘 要:后备人才的选材是整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竞技体育成绩的。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20319 点赞量:5880

排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8-0000-01排球运动一直是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
更新日期:2024-11-17 浏览量:143619 点赞量:3092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摘 要维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
更新日期:2024-3-5 浏览量:10224 点赞量:3716

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

摘 要: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围绕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培养主题,进行发展现状分析和SWOT战略分析,针对我国篮球项目竞技。
更新日期:2024-4-22 浏览量:60231 点赞量:14591

江西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

作者简介:郭开强(1963-),男,湖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人文社会学 摘 要:通过分析江西高校竞技体育。
更新日期:2024-8-6 浏览量:17391 点赞量: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