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西藏寺庙与欧洲教堂别样的建筑之美

摘 要:建筑美学的特征,建筑之美在于他植根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合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林木风景地形溶为一体,形成了各种建筑自己的美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建筑,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顺地利,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相宜,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关 键 词:西藏寺庙欧洲教堂建筑美

建筑的美在于他的诗情画意,中国的建筑之美包罗万象,西藏寺庙以华贵、庄严、质朴向我们无言地诉说着藏族曾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灿烂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民族背景下都不尽相同.从传统意义上讲,我国建筑常常被视为纳风聚气、阴阳共济的事物,强调的是“风水”.流传千百年来的具有神秘色彩的藏民族文化,与藏民族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藏民族建筑也正是秉承着宗教文化凝聚了独特韵味.而古希腊在哲学与艺术等知识方面,追求的是永恒的完美,所以在精神层次上他们追求灵性的完美,在自然界中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永恒的形象美,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美是一元的.有人说,游欧洲,最值得看的就是建筑,最宏大壮观的建筑,则非教堂莫属.欧洲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发源地,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故西方的宗教建筑以教堂为主.

西藏寺院建筑大体分为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两大类.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艺术,在西藏古代建筑艺术中,最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西藏寺庙多依山而建气势浑厚,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工艺精致,蔚为壮观.从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主体风格的形成,其间大体经历了寺庙、寺院、宫殿与寺院建筑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藏民族修建的宫殿、庙宇,几乎都是用泥巴和石头块筑成的,并不是十分的精细.而外墙颜料的涂抹方式也更加粗犷,仔细看去,大面积的颜料不是刷上去的,更像是泼在并不光滑的墙体上的,粗糙且富视觉效果.这种粗犷带有彪悍的艺术之美,在其他地区是很难见到.

西藏寺庙建筑常见的有一种用灌木柽柳做成的“边玛墙”,用木钉固定,刷深赭红色.边玛墙以这种自重较轻的材料为墙体减轻了上部的压力,而且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特别是在边玛墙上镶嵌有铜制鎏金的“七政”、“八宝”图案,和边玛墙上口的檐下以短木做成的一排象征星辰的白色圈点,不仅装饰了寺庙建筑的外墙平面,还突出了宗教建筑的特色,成为西藏建筑最具民族风貌和地方特色的重要外部特征.另一个具有这种性质的外部特征就是金顶.西藏的寺庙凡是重要的佛殿和灵塔都要修建四坡形顶盖屋架的结构,上面辅有鎏金铜瓦的金顶,它在太阳的照射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随着和风伴有阵阵的金顶铃声,表达着人们吉祥的愿望.

影响寺庙建筑的还有建筑的环境,尤其是在西藏这样的高原地区,山体连绵,像大昭寺这样的平川式建筑并不多见,比较多的是依山式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一种是以山为背屏,寺庙建筑自下而上依次展开,如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等;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一所寺庙建在一座独立的小山头上,形成所谓“屋包山”如布达拉宫等.与平川式寺庙不一样的是,依山式寺庙借助山的整体气势,鳞次栉比,更能表现出宗教建筑所应具有的那种特殊的美学意境.

西藏寺庙,细致与粗犷相衬,细致处细腻有余,粗犷处大器天成.西藏寺庙是凝固的艺术,更是凝固的历史.

参观欧洲的教堂最令人赞叹、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建筑之美.欧洲这些著名教堂在世界建筑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们都是某一时代或者某一建筑风格的代表.譬如威斯敏斯特教堂、巴黎圣母院都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杰作.而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等则堪称中、晚期亦成熟期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再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巴洛克式建筑的顶峰.这些教堂的建筑由于工程浩大,从奠基到竣工一般都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岁月,少则几十年、多则数百年.在欧洲旅行,这些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宗教建筑都是游客的必选之地,但有意思的是欧洲教堂常耸立于闹市之中,几乎随处可见,欧洲教堂建筑喻示天堂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

欧洲教堂建筑属于雕刻式的,他的出发点是面,具有强烈的体积感,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的空间,以不凡的形象傲视自然.欧洲教堂主要分为三种建筑风格:罗马式风格、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此外还有拜占庭风格等.

罗马式教堂因采用古罗马风格的拱、券等建筑式样而得名.其特征为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墙体巨大厚实,墙面连列小券.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会有钟楼.中厅为圆形拱顶,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罗马教堂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在教堂正面的两旁加上了钟塔,柱子有韵律地交替分布.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形成一种阴暗神秘气氛.华丽的圣坛与朴素的中厅形成鲜明对比,侧廊与中厅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哥特式教堂建筑是从罗马式教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摆脱了罗马式教堂的沉重感朝轻巧、雅致甚至娇饰的方向发展.哥特式教堂外部有许多高耸入云、造型挺秀的尖塔,他的墙壁较薄,并以修长灵捷的立柱、通秀轻盈的飞扶壁、和簇柱来增强建筑物的高度感,产生出一种令人惊异的框架效果,使人可从外观上领悟、体会他的空灵、玄奥、美妙之景.教堂墙体配有高大明朗、用彩色玻璃点缀的花窗,往往能给人造成一种触及天国神秘、向上升华飞腾的幻觉.在教堂内部,还有许多布局和谐的圆柱,墙壁、柱身都装饰有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并辅以从玻璃花窗射入的五彩光线来点缀和烘托,使人置身之中更感宗教的庄严、肃穆和神圣.因此,有人把耸入云霄的哥特式建筑称为一曲回荡在天际的音乐、一首屹立在空间的圣诗.

17、18世纪后的教堂多为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其特点是追求外形的自由,内饰的华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注重动态、立体感和空间感,空间上追求连续性和形体的变化与层次感,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常用曲面和椭圆形空间,造成一种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符合天主教会追求神秘感和炫耀财富的要求.还有的用了大理石砖和大理石柱,配有雕塑和彩画.室内一改老式教堂的凝重、黑暗和神秘,采用浅色的涂料,加上彩色的装饰,让人感到轻快,空间明亮,气氛欢愉.

欧洲教堂气度恢弘,身子伟岸是欧洲各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缩影是各国兴衰变迁的见证.

基督教与佛教由于所处地域环境与历史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欧洲教堂建筑注重表达人心中的宗教狂热并把它具化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而中国的寺庙建筑受儒教实用理性的影响重在再现人们内心世界的安宁和平静.中国传统寺庙建筑与西方哥特式教堂均为美的不同文化表现模式,表现的是一种“宗教型文化”美,在宗教体验中实现美的深度,表现为文化深度两者都体现了“美”都使人感到愉快.从模态的方面说“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这种宗教型的美使审美主体产生“共通感”.如康德理解的“有一个共通感不是对外在的感觉而是从我们的认识能力的自由活动来的结果在一个这样的共通感௚ 0;前提下才能鉴赏判断.”

建筑之美在于其随意之处尽显精致,虽由人做却宛自天成的艺术创作.建筑之美在于他是情理的交织.从在某种意义上说,建筑的演进,是情感与理性的交织发展过程.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从曾经相互抵触,逐渐发展到相互融合的阶段.建筑之美在于科学技术对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总之,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建筑,孕育着一个文化背景的建筑,既可以折射出所处环境的人文精神,文化传统,同时也以其自身诠释着美的概念,建筑丰富的语言中包裹着的是让人无尽的回味.

类似论文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看哥特式建筑的魅力

摘 要: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建于第二次烟片战争之后,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一座双尖塔哥特式石结构教堂 本文从广州石。
更新日期:2024-6-4 浏览量:15750 点赞量:5419

感受航海的别样乐趣

摆脱了假日里熙攘的人群,寻找一片安静的天地,阳光明媚的三亚,不仅拥有迷人的沙滩 如今,日益盛行的航海文化。
更新日期:2024-4-17 浏览量:55698 点赞量:12510

欧洲哥特教堂建筑漫步

教堂是中世纪城市中最主要的建筑 12-15世纪,西欧城市经济日趋繁荣,王室渐渐强大,民众的自主意识也渐渐觉醒,市民文化逐&。
更新日期:2024-1-10 浏览量:18407 点赞量:5068

趣味数学感受趣味

【摘 要】趣味数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从。
更新日期:2024-7-4 浏览量:13246 点赞量:3801

欧洲安全战略的政策史透析

摘 要2003年出台的欧洲安全战略不仅仅是基于冷战后欧洲新的安全环境的现实背景,。
更新日期:2024-6-6 浏览量:13613 点赞量:4280

西藏重要文物建筑旅游容量的开发

【摘 要】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总计1553万人次,超去年同期,全年旅游收入累计200亿元,较去年同期数据增长20%和23%,冬游西藏į。
更新日期:2024-6-22 浏览量:83250 点赞量:1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