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定

摘 要: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目的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文章在调研基础上,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重点;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法(I),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多级递阶结构图;基于该图课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课程学期安排和时间统筹.希望文章能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提供借鉴价值.

关 键 词 :解释结构模型;物流管理;教学计划制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teaching progra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 guidance document which is built on education purpose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but also an overall plan of curriculums. The paper firstly determin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mphasi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based on a survey, then uses the analysis method of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I)to set a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s. Based on the logic between the curriculums, curriculum's semester arrangement is settled. It is hoped that the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 program.

Key word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 program establishment

0 引 言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实体流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使各项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1].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推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省、市、地区已明确将现代物流定位为新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应于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的人才非常紧缺,据预测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人,物流专业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师范大学于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物流管理专业,至今顺利培养了800多名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主要输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及政府(海关等物流密切部门).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目的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由于物流管理在我国依然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物流管理本科教育还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之中.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引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对其本科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借鉴价值.

1.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整体统筹

在调研国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较早的高校基础上(北京物资学院、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广东商学院等20多所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确定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与重点.

1.1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重点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国际物流、港口物流与物流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国际物流、港口物流管理和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运营管理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为了顺利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培养重点要突出两点:(1)教学内容强调综合性.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课程体系安排上,参考目前国内各大学加强基础课程的配置,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课程内容以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法等学科为基础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专业课程的涉及面要广,使学生能够适合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作业领域.(2)强化实践教学.物流管理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的学科,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国内各大院校都紧紧围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实际开设的教学内容中,实践学分基本占到毕业总学分的近四分之一;课程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约十分之一;在实践实习环节中,普遍设立了“专业实践”、“毕业实习”.


1.2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整体统筹

依据上述确定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重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设置课程类型、体系与学分结构情况设计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其中,大类平台课(其中,校级平台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据库程序设计、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院级平台主要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占专业课的比例为49.5/(49.5+72.5)等于40.34%,充分体现了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而强调的“宽口径、厚基础”;实践环节(主要包括采购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供应链管理、ERP理论与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现代港口物流管理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环节)占比为37/134等于21.26%,这一点是上述强调物流教学内容实践性的细化.

2.基于I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2.1 解释结构模型原理

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物流技术与管理技术相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其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I)是美国沃菲尔德教授于1973年开发的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问题的一种方法[2],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帮助,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因此,上述两方面综合决定了可以考虑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制定.具体来讲,解释结构模型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有向图模型和布尔矩阵,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处理,最终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多级递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模型,以为更加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时间分配、教学进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基于I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结构

在对上述所提及的20多所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高校调研的基础上,遵照上述培养目标及重点,并通过江苏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全系老师的共同商讨,确定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开设课程及课程间先行关系,如表2所示.

第二步,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达矩阵R,归纳可达集合与先行集合,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

第三步,求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结构矩阵,绘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多级递阶结构图.

逐一按照上述三个步骤操作,即得到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多级递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显示,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分析的结果表明,上述39门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可以划分为12个层次,课程的先后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2.3 基于I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学期安排

依据I分析结果,按照江苏师范大学相关教学制度规定,需要将上述12个层次的课程考虑在7个学期安排(第8学期学生主要进行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具体的学期安排如图1所示.总体上来说,图1依据I分析结果,依据课程间的逻辑先后关系,大一(第一、二学期)、大二(第三、四学期)主要安排体现基础化、综合化的基础性课程和原理性课程,大三(第五、六学期)及大四上学期(第七学期)主要安排体现能力化和个性化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课程.

第一、二学期课程安排,除了上述表1中所提到的人格素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军事体育类课程等,考虑到大一是高中学习生活到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不宜安排太多,因此,第一学期主要安排《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其中,《高等数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课程是该学期安排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及《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由于是同一学期,在时间安排上可考虑两门专业基础课略晚于上述课程4~6周;经过一学期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第二学期除了继续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外,可考虑安排作为管理大类学生均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类课程《经济法》、《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学》,与此同时,由于后续需要诸多计算机操作实践技能,在此学期同时考虑安排《计算机基础》.

第三、四学期课程安排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无论在学分总量上还是课程难度上都较第一学年有很大幅度提升,具体体现在:第三学期开始逐步安排以物流每一职能作为一门课程的专业课程,包含《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与此同时在《计算机基础》上将计算机技能提升至《数据库程序设计》水平;为了后续专业基础课《配送与运输》课程的顺利进行,在第三学期需要安排作为该门课程基础课程的《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第四学期安排作为后续规划设计基础工具的《管理运筹学》课程,迟4~6周安排《运输与配送》;逐步开设《市场营销学》及反映物流综合职能的《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由于该学年已经逐步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相应于每门专业课程,需要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操作课程.

经过两学年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五、六学期课程安排物流管理专业综合职能类课程《国际物流》、《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现代港口物流管理》、《ERP理论与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物流成本管理》等;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学年同时安排《统计学》及《统计分析软件》课程.

第七学期考虑学生就业、继续深造及出国等多向分流,安排了素质化、个性化的课程,包括《管理经典选读》、《物流前沿专题》、《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HRM)》、《质量管理》、《物流保险专题》、《科学研究与协作训练》等课程.

3.结束语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方法制定江苏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方面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也将便于学生对于所开设课程间的关系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由于物流管理专业依然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加之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除了根据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及时修订外,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确保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类似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本文在调查物流人才市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了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18640 点赞量:25622

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

课题来源: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苏州市职业学校物流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课题编号:1。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20560 点赞量:6180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物流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要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高度重。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4255 点赞量:20691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

摘 要物流管理专业是目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是我国高校中的新兴专业,高校成为培养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更新日期:2024-9-6 浏览量:17712 点赞量: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