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前实现社会公平,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公平观,重点在于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的趋势.

维护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

和谐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特征,社会公平是和谐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性和谐首先在于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这种最大的不公平现象.同志所讲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体现了最大公平和整体性和谐.

从总体上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改革与发展的新的阶段,随着所有制度多元化、分配制度多元化、社会阶层多元化、利益关系多元化、思想认识多元化,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构建和谐社会,绝不是否认和漠视这类新的问题和矛盾,而是要予以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就是一种不公平现象和不和谐因素.国家统计局对24个城市的调查表明,前两年,农民工工资平均660元.有的省份农民工中近25%的人月工资在300元―500元之间,这样低水平的收入,达不到劳动力的价值.浙、苏、闽、粤四省,农民工对当地的GDP贡献率为25%,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中,人均GDP增长一倍以上,而民工的工资却没有改变.

更加注重公平涉及诸多方面,分配公平和解决农民工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它诸如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税赋公平、公平、竞争公平、任用干部公平、公务员办事公平、司法办案公平、学校收费公平、劳资关系公平、城乡关系公平、法制政策公平,等等.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更加重视社会公平的总框架中予以缓解.


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社会不公平现象而提出的.当前,需要首先关注和正确处理的社会不公平现象,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没有得到充分贯彻,特别是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和被私人侵吞;对公共资源的占有和分配还不够公正公平,对生产条件不平等带来的收入差距缺乏有效的调节手段.二是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体系尚未理顺.三是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有待得到切实保障,如我国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教育公平有待实现,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健全.四是各种非法收入大量存在,司法公正还没充分落实,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严重.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惠及广大劳动人民.从一定范围和某些方面看,就业、医疗、住房和教育等问题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影响小康社会建设的突出因素.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表明对社会不公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社会的和谐与否,区别不在于社会矛盾是否存在,而在于对矛盾的存在是否重视,是否着力解决和解决的方式如何.

实现社会公平要树立科学的公平观

公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原则,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社会权利关系的道义追求.建设和谐社会要树立科学的社会公平观.社会主义的和谐和社会公平,应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和分配公平.权利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意味着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各项公民权利,每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权益能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我国现阶段由于存在着多层次和多形式的经济社会关系,反映这些关系的公平原则自然也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如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范的等价交换的公平、与社会主义人权原则相适应的权利的公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相适应的劳动与收入公平,与私营、外资企业相适应的劳资关系应有的公平.

社会和谐总是以一定的经济公平为基础,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各个环节,经济公平的原则自然也要贯穿于这各个领域中.从生产领域看,公平体现为生产竞争的公平和资源占用的公平,劳动地位平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处于平等地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要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公平权利.从交换领域看,公平体现为市场主体地位平等和等价交换的平等以及关系的理顺;从消费领域看,公平体现为低收入者在住房、医疗、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各方面享有的基本消费权利;从收入分配看,公平体现为在消灭非法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基础上与各自贡献相适应的合理差距的收入.

当前要更加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社会不公的典型表现,就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和过分扩大,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或困难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需要得到保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妨碍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的内需不足和生产过剩,可以说与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不无关系.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两极分化,损害政治和社会公正,加剧社会矛盾,危害社会和谐与稳定.

在收入分配上贯彻公平原则,是解决社会不公平的切入点.当前,一是要完善就业政策,促进人们的劳动就业公平,在宏观层次上应加强对就业率方面的考核并扩大就业渠道,在微观层次上应解决就业歧视和就业待遇问题.二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合理参与分配的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处理和减少“同工不同酬”、“同职不同酬”、“同城不同酬”的问题.三是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化.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投入,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要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

(摘自3月5日《中国改革报》)

类似论文

农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农业的发展可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无疑,“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 在以人为本、。
更新日期:2024-11-12 浏览量:143058 点赞量:30822

化学检验――和谐社会的基础屏障

中图分类号:G633 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198-01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5343 点赞量:21236

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现阶段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与这种转型、转轨相伴随的是利益结构的调整,人与。
更新日期:2024-7-22 浏览量:94401 点赞量:20727

化学检验――和谐社会的基础屏障

中图分类号:G633 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198-01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我国。
更新日期:2024-3-22 浏览量:46312 点赞量:11283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是人们对于维持社会公共秩序、维护自我及群体利益关系最基本的理念,它。
更新日期:2024-10-19 浏览量:130909 点赞量:28141

和谐社会的基础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理论热点和实践方向,这一伟大社会目标的提出反映了历史。
更新日期:2024-8-23 浏览量:104957 点赞量:22318

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其原则

摘 要要想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首先要解决大学生的困惑,重塑党的威信,增加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和归。
更新日期:2024-6-11 浏览量:82592 点赞量: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