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写作

《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这两篇科普短文均选自美国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的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阿西莫夫认为,“科学是个极具活力的领域,而且它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科学研究的新进展而欣喜.两篇短文中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其中第一篇短文《恐龙无处不在》中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就是为了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而在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恐龙无处不在》的说明对象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为: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文章的思路简述如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第二至七段,介绍恐龙无处不在是大陆漂移造成的.其中,文章第二至三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第四至五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第六至七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第三部分为第八至十二段,简明介绍了“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第十三至十五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定这一推断的正确性.总之,全文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

《被压扁的沙子》的说明对象为“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为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文章的写作思路如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为第二至六段,探讨恐龙灭绝的问题,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探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为第七至十一段,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为第十二至十七段,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同前文一样,本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是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探究的又一杰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的研究发现称奇道好.我们都相信,科学需要,更需要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类似论文

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摘 要 :针对习惯于应试教育而缺乏科学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应系统地加强素质教育,加强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结。
更新日期:2024-7-18 浏览量:93909 点赞量:20627

科学观蕴涵的思维方式再

摘 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阶段,深刻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 具体包括四个方&。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9208 点赞量:5357

试析科学观的思维方式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而展开,将思维之维延伸到人文关怀,在建构逻辑整体性的同时体现了实。
更新日期:2024-10-3 浏览量:17393 点赞量:4819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

摘 要:本文从分析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着手,指出思维与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而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五种差异及其分&。
更新日期:2024-4-4 浏览量:10675 点赞量:3610

期刊编辑的思维方式

期刊属于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已经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战略思考――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精神产品和服。
更新日期:2024-9-17 浏览量:117160 点赞量:24991

高职院校中医专业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

[摘 要 ] 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面临的良好发展前景引出思考,即如何更好的为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方式,以培。
更新日期:2024-4-28 浏览量:60221 点赞量:1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