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我国的战略

工业经济时代的国际分工是以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差异为基础的.当代国际分工是以知识、智力、信息技术等要素为主的国际分工,其贸易方式和交易手段将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经贸秩序将面临新挑战.我国对外贸易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和竞争观念,创造新的优势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贸易和谐发展.

一、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

当代国际贸易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相比,虽有相同的特征,但最主要的还是表现出以下不同的本质特点.

1.当代国际贸易,是以知识、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重新整合国际贸易模式,并且开始彻底刷新工业经济时代留下的传统国际经贸往来的烙印与规则.当代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往来方式、交易条件、支付手段以及国家之间的产业与分工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在当代国际经贸活动中,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所有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都可以在因特网上进行,从而大大缩小了地球的时空界限.企业不仅要制造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构筑起顺利、及时将其转移给消费者的流通渠道,否则就难以促成交易.从维持产品和服务价值的角度来讲,企业关键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价值向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宣传和推荐,并且随时了解和跟踪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当代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商业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将国际贸易中的分销移植到因特网,实现了真正虚拟贸易(网络分销).网络分销渠道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消费者通过因特网就可完成购买行为,并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发展网上贸易.

2.当代国际贸易,把流通领域与生产领域紧密联系起来,使国际产业分工可以在完全、充分地体现各自资本、要素优势的条件下进行.实际上,它体现的是一个完全需求引导的完全竞争市场,从而消除了国际贸易中所存在的最大壁垒――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对生产要素的垄断,使国际贸易大规模发展成为可能,即实现需求全球化、供给全球化、消费全球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工业经济时代的市场壁垒随着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被逐渐打破,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将融合为一个没有时空差异的统一市场,社会的发展客观地把现代企业营销置于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之中.随着自由贸易区域的扩大和各国对外投资政策法规的放宽,全球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全球性的战略联盟进一步加速了国际贸易发展,特别是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和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性联合,缩短了国际市场之间的距离,跨国公司营销战略的全球一体化增强了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当代国际贸易,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世界资源,更能优化资源配置.工业经济阶段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受到时空的限制,信息传递的非均衡性造成资源与要素流动的不完全.同时,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使得各个国家与地区跨越信息传递的限制就必须首先跨越国家与地区主权范围内制定的贸易壁垒.不同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扭曲了国际贸易的初衷和国际分工的本来面目,极大妨碍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与生产跨国流动的调节作用.由于信息网络终端进入了家庭,信息产业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的先导产业,整合了国际经贸往来的机构,在最大范围与空间优化配置资源.市场机制充分展示它在世界资源配置上能够产生最优的作用,国际经贸往来的时空差异性“缺口”得到整合,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空前释放.

4.当代国际贸易,将出现形商品贸易逐渐向无形商品贸易转化的趋势,形成以知识为主体的竞争优势.上世纪末以高新技术设备为主的有形商品贸易逐渐向以信息技术软件、服务产品等无形商品贸易为主.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度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度产业的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度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易.知识不再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要的战略资源.工业经济时代是以要素禀赋理论为指导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就是竞争优势,企业对要素市场和终端产品市场的控制力强,产品技术含量高,就能操纵市场,就拥有竞争优势,就能获取超额利润.然而,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劳动力上升,使企业拥有的优势逐渐被削弱,财富的创造力也在减弱.当代资源知识化的结果,具有创新能力和知识资源才是竞争优势,企业拥有知识就等于拥有财富,正所谓“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知识”.

5.当代国际贸易,更重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物质和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技术进步的相对稳定性、国际市场容量的饱和性,供给和需求满足于边际递减规律.随着国际贸易量的扩大,投入的增加,贸易的边际报酬也呈递减趋势.但当代国际贸易,知识要素取代传统的资源要素、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作为贸易的主要动力,却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效益递增.因为在当代贸易中,传统生产要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将更多地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看待,而技术、信息、服务等知识要素则被看成可变生产要素,转化到贸易品中.知识不但可以替代自然资源、减少生产成本、消除环境污染,产生溢出效应,而且不可再生资源得到保护,使贸易品的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上的实物贸易,与当代国际贸易向无形商品发展相比,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落入“比较优势陷阱”,造成贸易条件和生态环境双恶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以自然资源禀赋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重点开发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战略.但在贸易、资源与环境出现冲突的今天,其缺陷已暴露出来.

一方面,以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和国际交换,贸易政策措施的目标大多着眼于静态利益和短期利益,而缺乏动态利益和长期利益.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主要依靠低成本数量扩张,内部竞争过度,出口效益普遍不高.

另一方面,以规模经济理论为指导,使产出不断增加,产品出口快速上升,但绝大部分是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效益较低.而且,由于过度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片面追求货物贸易的数量型增长更是加重了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贸易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并不一定有国际竞争优势.

2.不同地区外贸差距拉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地区倾斜的开放政策虽然带动了经贸的发展,但在外向型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今天,地区倾斜的负面效应开始显露出来.

其一,地区倾斜政策导致对知识产业、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没有明确的扶植.所以大型知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跟不上世界潮流,效果不明显,难以引导其它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地区倾斜政策也没有明确的辐射机制,区域外连带效应不明显,在知识经济时代难以充分发挥信息与知识产业的高速传导作用.

其二,地区倾斜政策产生的效果导致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浅层次性,这不利于建立知识产业参与国际经贸往来的主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主要以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以加工、组装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不少产业还是投资少,见效快,高耗低效的夕阳产业或污染密集型产业,进入我国的知识型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或原创技术产业很少.由于产业链短,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外国人手里,限制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 ;深度和层次.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跟上国际浪潮,在国际分工中重新定位自己,否则,贸易条件将无法改善.

其三,地区倾斜使中国沿海地区建立了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情况看,由于知识产业的发展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大大少于传统工业,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出现,不会再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初级产品将会继续疲软.整个国际社会进行着知识产业为中心的结构性调整,节能少耗产品的开发,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研制,以及代用新材料的开发将会进一步取代初级原料,改变传统产品供求关系.如果中国不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知识化改造,就无法扭转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

其四,地区倾斜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快速增加,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我国引进的外资加工产业生产过剩,产品大多出口,占我国货物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表1所示,从2001年开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超过我国总出口的一半.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利用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导致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可以说我国贸易摩擦的根源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贸易摩擦使我国民族工业遭受损害,而外商投资企业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3.出口产品结构单一,量多值少.改革开放以来,为获得国家建设急需的国外技术产品和资金,我国实行以出口鼓励为中心的贸易发展战略,政策目标的着眼点在于“出口创汇”.但是在外汇不再短缺的情况下,“出口创汇”为中心的激励型贸易战略日益显露其弊端.

第一,由于创汇能力成为衡量外贸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造成外贸企业之间相互压价,过度竞争,导致我国外贸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长期难以改善,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来推动;外贸顺差的大幅度增加,主要依靠出口产品的绝对数量取得,对外贸易始终不能摆脱出口量扩张与效益低下的困境.

第二,出口激励政策过于注重出口环节,而缺乏对产品生产过程的鼓励,导致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偏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普遍偏低.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出口退税额迅速增加,财政负担过重;外贸依存度过高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我国出口限制的各种贸易壁垒不断出现,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瓶颈.

第三,出口激励政策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原创技术产品,绝大部分产品都是可替代性很强的竞争性产品,创新性的“高、精、尖”产品很少.市场结构集中,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外贸风险越来越大.

三、当代经济形势下的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践表明,对外贸易要持续发展,对外贸易战略必须不断调整.在当今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必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以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实现对外贸易和谐发展.

1.建立知识型国际中心城市,带动知识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把一些重点沿海城市发展为国际知识型产业中心城市,并通过知识型产业和信息产业带动和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推动知识型产业对外贸易发展.这是因为:(1)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型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要求,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发展知识产业的条件.沿海地区比较容易建立知识型、高技术、服务贸易、金融、信息综合一体化的国际流动中心城市,并作为走向世界经济的联结点和扩散中心.(2)当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做到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生产要素市场走向成熟,中国沿海中心城市知识资源比较丰富,以信息基础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好.(3)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开发建设所需资金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转变贸易增长方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沿海中心城市已初具国际中心城市的规模,能配合金融、外贸、信息、运输等发展多功能的第三产业,弥补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贸易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

2.加快知识产业的培养,加强自主创新的力度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我国通过外贸带动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初具成效,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开始从传统的外延式、粗放型的数量增长向增加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内涵式、集约型转变.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市场并不能真正换来高新技术和知识产业,我国的知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通过产业倾斜,立足自主创新.这就要求在发展和谐社会进程中要进一步体现知识经济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因为知识产业的发展能为传统产业提供大量的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从而解决传统产业市场过剩问题.在大力推动知识产业发展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时,不能只注重产品出口这一环节或只发展科技产品的中低端环节,而忽视高端科技产品和知识产业的发展,必须在整个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上有所作为.所以,我国的经济与贸易发展政策应该从地区倾斜转向产业倾斜,选择适宜的行业作为重点发展,开发知识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鼓励外商投资知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倾斜政策可以使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向纵深发展,深化国际分工,并逐步辐射到其他地区,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从而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同时,对于有实力的大企业要引导和鼓励自主创新,注重原创技术的开发利用.对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其国际竞争战略可以从OEM(贴牌经营)开始,逐步向ODM(设计制造)过渡,最终向OBM(品牌制造)发展.

3.重塑比较优势,推动知识贸易发展.按照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我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决定了我国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是我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在对外贸易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而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这种比较优势目前我国还应该充分利用,因为这种国际分工格局还可以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但当代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国际分工不同.当代经济的“知识”和“智力”已成为每个国家更加重要的资源.从国际贸易发展过程来看,国际竞争优势的来源是,50年代靠资源,60年代靠成本,70年代靠质量,80年代靠时间,90年代靠服务,21世纪靠知识.我国知识资源禀赋丰富,创新能力强,完全可以重塑比较优势,培养和形成以“知识”与“智力”资源为基础的国际竞争优势,发展知识产业,开发知识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所以,我们不应该拘泥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的贸易模式,而应以知识资源比较优势为基础,创建新的贸易模式,参与新的国际分工,推动知识贸易发展.

4.积极探索和利用风险投资,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我国的“科技兴贸战略”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当代的国际竞争,技术创新的作用不仅是给产量提供一个乘数,不仅是为了少投入多产出,不仅是给产品增加一点博得消费者垂青的美丽羽毛.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不再是追求千人一面的“你有我有全都有”,而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新,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很多,科技研发能力弱,资金缺乏,严重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以,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要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和利用风险投资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保证.美国硅谷就是科技创新的代表,美国硅谷的成功,除了它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管理和市场硬件方面具有的条件之外,还有一整套制度方面的条件.总之,国家必须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奠定有形的、无形的、法律的、文化的基础,把风险投资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采用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和产业化管理来解决自主创新过程中的资金、技术、市场、风险和利益关系等问题,并辅之以一系列制度保证,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保证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

5.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保护幼稚产业.从发展角度看,当代国际贸易,不是对传统国际贸易௚ 0;摧毁,而是在传统贸易之上继续发展.根据我国目前的外贸发展水平,一方面必须继续加强与培养传统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产业在当代贸易中的基础地位和对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作用十分突出,我国应该优先发展知识产业,以发达的信息产业和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如果我国背离这一比较优势原则,现阶段置传统产业于不顾,则欲速则不达,给国际经贸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所以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立足于本地进行研究与开发,创办科技工业园区,集中智力、信息、知识和高科技等资源,把战略性科技研发纳入产业发展的政策.拉美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成本比较优势会逐渐失去,如果不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就可能犯战略性错误.所以,我国政府应按照选择性的贸易保护理论,确定需要适度保护的幼稚产业,利用税收、出口信贷和出口保险等,对这些产业从开发研究、投入生产到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扶持.这些产业应该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产业,知识含量高,国内外市场有很好的需求潜力,又具有一定基础和相对优势的产业.

6.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知识经济的出现说明了知识资源的形成和积累的增加,可供人类支配的资源在量上得到有效的补充,在质上得到更大的提高,成为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舒尔茨认为,那些有用的知识和技术技巧都是资本的形式,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际竞争力模型中认为,要素分为低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种,自然资源和一般劳动力为低级要素,高级人才为高级要素,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拥有高级要素的多少.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本投资,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物质资本(特别是战略物资)和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结合.所以,我们要培养出既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善于经营管理,又掌握高新技术、能创新的高级人才.

类似论文

当代新国际贸易理对我国开放型经济的

摘 要: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经济大发展,我国现已逐渐进入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为了适应这一发展阶段,本文特。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7814 点赞量:34150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趋势我国的

摘 要: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知识的影响,国际竞争的重点就是科学技术知识,。
更新日期:2024-12-10 浏览量:154772 点赞量:33102

大型国际贸易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

本文结合大型国际贸易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就大型国际贸易企业如何定位自己的电子商。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2511 点赞量:6463

国际贸易模式对我国经济影响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国际贸易。
更新日期:2024-2-3 浏览量:8725 点赞量:3405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我国的应略

摘 要:国际电子商务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过程中得到迅猛发展,而其本身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国。
更新日期:2024-12-22 浏览量:157714 点赞量:34136

电子商务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Inter为媒介的电子商务活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
更新日期:2024-6-21 浏览量:82657 点赞量:18544

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

【文章摘 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上称之为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组织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健康及安全、维。
更新日期:2024-2-4 浏览量:10074 点赞量: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