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人格理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摘 要:阿德勒人格理论包含追求优越理论、生活风格理论、社会兴趣理论.阿德勒人格理论在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重视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加强早期教育,形成健康生活风格;发展社会兴趣,增强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关 键 词:阿德勒;人格理论;儿童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41-02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20世纪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个体通过克服自卑,获得权力意志与优越地位,形成独特的生活风格,并培养自身社会兴趣的过程.阿德勒关注人的成长中的社会教育,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对人的社会发展持主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强调健康的生活风格、社会兴趣对其社会发展的作用,这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阿德勒人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1.追求优越理论.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优越的基本需求,优越是个人生活的内在动力.追求优越的来自人的自卑.当个体面对困难情境时,一种无法达到目标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使得对自己所具备的条件、作为和表现感到不满与失望,对适应环境生活缺乏安全感,这就是自卑.自卑是个体的激励因素,对个人、对社会都有利.自卑会唤醒人登攀高一级目标,以摆脱这种状态,努力达到更好的水平,以获得一种平等甚至优越的感觉.渴望优越感的目标,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是人类生命的基本原则.这里所说的追求优越,并非单指在社会情境中战胜别人,而是指个人在这种追求优越的生活目标下,求全求美、努力向上的心态,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成就动机.阿德勒认为适当追求优越对人的发展是很有益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分注重,并采取不当的方式获取优越,而忽略了别人和社会的需要,这种人缺乏社会兴趣,倾向于支配、轻视别人,是不受欢迎的.同时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


2.生活风格理论.生活风格决定了个人重视和忽视生活的哪些方面以及如何重视和忽视.个人据以集合经验,也形成了个别人格的独特性,生活风格代表着一个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还有个人的未来目标和以何种手段和方式去追求目标,大多数儿童的生活风格在5岁之前形成.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因此生活风格也表现了一个人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在阿德勒看来,渐渐塑成自己所独有的特质,个体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目标的独特方式成为生活风格,决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式和水平.

阿德勒描述了四种主要的生活风格:回避问题、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社会利益型.前三种都是错误的生活风格,只有第四种人有希望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种人能正视人生中的问题,他们总是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3.社会兴趣理论.阿德勒强调人的社会性与社会感,认为人是社会化了的存在物,人在社会中出生、成长,应关心社会、关注他人.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找不到一种不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没有人曾经离开人类社会生活单独生存过.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必须团结起来,相互合作.所谓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它包括团结协作的精神、助人为乐的品质、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谐相处的愿望等.社会兴趣是一种潜能,它可以而且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发展才能实现.

阿德勒认为: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解决生活中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要依赖于发展良好的社会兴趣.往往已经认清生活的意义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阿德勒发现,主要解决人类社会的延续,三大问题是职业问题,能够成功应付人类生活问题的人,追求的东西对别人和社会也没有多少意义,主要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帮助社会的发展.反之,那些生活失败的人总是在追求属于私人的优越感,它们其实是同一种情境、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这个问题就是解决如何与他人发生联系等社会关系问题.这三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人类必须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保存生命,发扬生命.

二、阿德勒人格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重视儿童自信心的建立.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由知、情、意三个方面统一构成.“知”即是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形象、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情”即自我情感体验,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我感受、自尊感、自信心、羞耻感、自豪感、自卑感、内疚感和自我欣赏等;“意”即自我调控,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掌握、自我控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中,需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对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做出与现实情况即时和适当的调节.

自信心是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因此只有具有自信心才能勇敢地步入社会生活.因此,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影响儿童自信心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同伴群体.家庭的教养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阿德勒认为父母不应该过分溺爱也不应该过分忽视儿童,而是要平等对待他们.权威型父母对儿童既不过分溺爱,也不过多限制,儿童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对儿童的评价以积极性为主,这将直接影响自我评价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儿童自信心的建立;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限制过多,父母要求严厉;放任型父母对儿童或忽视或溺爱都不利于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合作能力、社交技能和自信心的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能被同伴群体接纳的儿童,往往比较活跃,自我评价也较高,能较好地与别人合作,因此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受到同伴群体的排斥,同伴群体的消极评价使儿童容易形成对自己的自我否定,会造成儿童的自卑感.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社交技能、合作能力的训练.2.加强早期教育,形成健康生活风格.健康的生活风格使人趋向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目标的实现.防止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防止对儿童的忽视,对儿童的忽视会使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值,缺乏社会兴趣,并且会引起他们的愤怒;防止过于溺爱,儿童如果成为家庭照顾的中心,他们的每一个要求都会得到满足,这种儿童长大后会变得自私自利.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之上,错误的生活风格与健康的生活风格在童年期同时形成.儿童早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5岁时,个体的生活风格便已基本定型,因此创造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往往把自己所处环境中最强有力、有影响和感染 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生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如父母、老师和好友等,家长自身要具有健康的生活风格,为儿童树立榜样,塑造儿童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儿童学习的兴趣,形成健康生活风格.

3.发展社会兴趣,增强与人交往能力.阿德勒认为,个人良好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兴趣发展的程度.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地谈到社会兴趣,并强调对儿童社会兴趣的培养是儿童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他认为,社会兴趣可以引导儿童的心理动力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社会兴趣对儿童社会性的其他方面如性格特征、情绪情感及生活风格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社会兴趣的发展水平决定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整体水平.

社会兴趣为何如此重要?如果一个人具有高度发展的社会兴趣,那么他会对自我、同伴及整个社会环境感兴趣,并对自己和同伴均持一种信任关心的态度,对生活和社会抱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在生活中经常运用连接性的情感与同伴交往.因此,注重儿童社会兴趣的培养,会使对儿童的社会性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发展儿童的社会兴趣,应先了解儿童已有的社会兴趣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性地引导每个儿童发展他们的社会兴趣.个人能否获得一种充分发展的社会兴趣,早期主要取决于家庭,母亲要与儿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的情感关系.在儿童社会兴趣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儿童不仅对自己的家人感兴趣,而且开始关注他的同伴以及他所面对的生活现实.在这一阶段,幼儿的社会兴趣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具体的理解、同情他人,愿意与他人交往合作的倾向,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儿童与同伴交往、联络接触,为他们的共同游戏、活动、友好相处创造条件,促使幼儿的社会兴趣顺利发展.

类似论文

中德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比较

摘 要:本文从教师的组织和教学方法为切入点,通过追溯当代中德双语教育演变的历史,从而探讨影响中德双语教。
更新日期:2024-2-8 浏览量:9294 点赞量:3508

学前儿童敏感期教育的偏误与匡正

学前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这一事实对许多教师和家长来说并不陌生 所谓敏感期是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
更新日期:2024-11-15 浏览量:143958 点赞量:31160

学前儿童日常保健要

【摘 要】本文从年龄特点进行分期,按照学前儿童阶段的保健要点,提出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学前儿童保健的具&。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18721 点赞量: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