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综合性学习编排思路

新课程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将各学科与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最终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是我们面临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以植物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引领学生走近植物,积极挖掘植物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性运用植物文化育人,通过感知植物、诗词吟诵、现代散文赏析、文化品读、雅闻趣事、歌咏植物等研究性学习,构建以自主探索为基础,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实现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发展,培养人文情怀、提高艺术修养、丰富生活情趣.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由生物和语文两部分组成.语文教学活动分为四节,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与校园植物相关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和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配合生物学课程调查校园植物资源,探究植物各种生命现象及规律,培养观察方法,写好植物观察日记,背诵相关的诗文积淀人文素养,阅读名家散文,丰富情感.所有这些活动都会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编排语文阅读第一节“物竞天择人与自然”,特别在贾祖璋的《葵与向日葵》之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在这篇关于生物学分类知识的科学小论文后面,安排学写自然科学小论文有它的合理性,指导高中学生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富有重要意义.从写作教学目的看,我们培养的高中学生,将来绝大多数都要去从事生产劳动和科技工作,指导他们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可以为他们将来的科技写作打下坚实的荃础,使他们终身受益.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一般都要建立在自然学科的科学实验或实地科学考察活动的基础上,是一个使中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刻化和条理化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要对自己接触的自然科学中的某些事物现象、问题或某个专题,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探索研究,并加以论述,写成科学小论文,以揭示其特征、意义及规律,这种科学小论文的学习非常必要.它是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从跨学科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无论对自然学科的学习,还是对写作学科的学习,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价值.

诗歌是语言和文学的精华,而每一个青年心中原本都有诗意的人生向往,只是被压抑在教育体制的冻土下.屈原所谓“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杜甫所谓“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李白所谓“万物兴歇皆自然”.他们“大天而思之”,对于天地的博爱无私,自然的规律性,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都有极好的形容.诗人亲近自然,不论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山川,风雨雷电,都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引起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品读诗词就是让高雅的诗歌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纳入我们必经的人生历程之中.当诗歌对我们显得亲近,我们的心灵就会比较自然地感受并萌发诗意.因此第二节编排了诗词品读以及“综合性学习解意象品诗歌作诗词”.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辅导以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点.以花草树木植物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外在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某种特定的意义.文人学士通过咏诗赋词,把他们内心的感情和审美情趣寄托于大自然的花草之中,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因此诗人都非常重视创造意象.意象在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诗歌就是通过意象来诠释作品的哲理,通过意象来作品的寓意,通过意象来鉴赏作品的意境,通过意象来与作者进行艺术、美学、心灵与精神的交流.在诗歌学习中,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学物象中所蕴合的意义,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义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便马上给唤引出来.”鉴赏诗歌的意象,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所接触到的诗歌中的意象分门别类地作梳理.通过查找有关意象的资料,用简明文字概述意象的寓意.

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写植物的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因此需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语文第三节散文品读之后安排了以“植物与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植物历来就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尤其是中国园林植物在配置上更是受历代山水画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植物的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注重色、香、用.不仅仅是为绿化,而且要能入画,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植物象征意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生活习俗.以花草树木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古老的中华大地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以松、梅、竹、菊和牡丹为代表的植物文化,而西方人以玫瑰、百合和栎树为代表的植物文化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汉民族注重以花木喻人,西方人注重以花代言,这是汉英植物文化最重要的区别.汉民族以花木喻人,关注的是花木的内在气韵与人之精神品质的联系.西方人也以花木喻人,但着意的主要是植物的外部特征与人之外貌的联系.

要求学生从生活中自己身边开始,观察各种植物和我们自己文化的关系.再利用网络查询,搜集世界各地相关资料完成各项专题作业.比如:1.选出你心目中,对人类文化最具影响的或在应用上最特别、最有趣的植物,谈谈你的认识.2.花语是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约定俗成的,为一定范围人群所公认的信息交流形式.如果让你在校园内选择一种植物代表我们学校,你选哪一种,谈谈理由.这些相关专题作业的设置将会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与植物的关系.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附中.

类似论文

我校《面试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

【摘 要】英语教育近几年在我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英语基础课在职业中学的开展还远。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6189 点赞量:33627

《民间传统生物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从上而下”的集权的课程政策模式,使我国的课程多年来一直处于高度统一的状态 随着社会。
更新日期:2024-10-15 浏览量:133433 点赞量:29550

《酒店企业文化》课程教学的改革

【摘 要】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酒店精神、经营哲学等,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是企业௚。
更新日期:2024-3-3 浏览量:10734 点赞量:4044

高职高专《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理念还ߎ。
更新日期:2024-11-24 浏览量:146061 点赞量:31886

校本课程《藏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实施

特殊的自然环境、地域地貌和生活特点,使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体育项目 这些民族传统。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5931 点赞量:2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