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法浅淡

1.巧妙设计导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引入对于上好本章节课至关重要.“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导语非常重要.好的导语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学习的.教师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时要力求生动、活泼,并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强烈好奇心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快速溶入到课堂中.还可用音乐、动画代替导语,如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版报,用幻灯片制作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动画等.运用这些生动、形象、具体的例子能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求知欲一旦被激发起来,教师就能顺其自然地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使学生“乐不思蜀”.


2.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组织一些兴趣小组,例如汉字输入小组、电脑绘画小组、网页制作基础小组等,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如“指法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参加一系列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脑操作水平.对成绩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程教学目的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目的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方法,而应该概据不同的课题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旧的计算机教学法往往侧重概念的阐述、操作方法的讲授,过分注重教,教学过程过于“程式化”.表现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听,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这与新课标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相违背.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任务,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笔者只是把工具栏上的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对于有创意的作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通过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关键要看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内容,以及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处理信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解决实际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基于这个基本原则.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已是我们每个人生存和谋求发展的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处理信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极具创造性、具有显著时展性特点的课程,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探讨以大纲为依据的适合本地区本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类似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法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已经作为当今社会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 它在初中教。
更新日期:2024-5-18 浏览量:68267 点赞量:15104

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摘 要】信息技术课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因本学科的特殊性,其教学方法也与其它学科有所&。
更新日期:2024-5-27 浏览量:69992 点赞量:1564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 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和计。
更新日期:2024-9-5 浏览量:16100 点赞量:4463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法浅探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更新日期:2024-6-14 浏览量:81564 点赞量:1824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法

【摘 要】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
更新日期:2024-4-26 浏览量:56905 点赞量:1278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法

摘 要:教学活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学生和环境等,灵活、正确地选用教学方法,并。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1914 点赞量:1988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法

【摘 要】自从计算机进入到高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几年来,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į。
更新日期:2024-5-16 浏览量:67952 点赞量: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