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学的武陵源区旅游模式

作者简介:邹瑶(1987.09-),男,汉族,湖南省邵阳市人.西南民族大学201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学.

摘 要:武陵源区是我国首批的世界自然遗产,随着近年国内旅游的升温武陵源区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对武陵源区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武陵源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 键 词:区域经济学;武陵源区;旅游发展

武陵源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主要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索溪峪、天子山两个自然风景区组成,面积390.8平方千米,武陵源地区石英砂岩比较多,而且裸露在地表,经过流水的长期,形成了这一地区最奇特的景观——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区,分布着土家族、苗族、白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大多数,具有丰富绚丽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等.

一、武陵源风景区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的旅游热不仅带动了我国各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学术界也出现大批学者投入到我国旅游发展的研究中.向延平基于武陵山区的经验数据,研究了武陵源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空间相关关系,表明该区域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关系外,也反映了武陵山区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集聚性、同质性等特征,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黄忠伟,黄梦哲从区域经济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作者对比分析了我国大陆与台湾旅游发展的差异性,总结出旅游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区域型旅游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另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诸如发展乡村旅游,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等,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的区域型的发展模式最终也是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二、武陵源风景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何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要以保护为前提,旅游资源的禀赋才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武陵源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反过来会对资源禀赋造成侵蚀.当前武陵源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破坏、白色垃圾污染、水土流失等等.张家界市环境保护局2012年度环境状况公报表明,武陵源景区地表水水质2012年度各监测断面除黄龙洞达到相应功能区Ⅲ类水质要求,其它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均未达到相应功能区Ⅰ类水质要求.据武陵源生态区建设规划(2005—2012)可得,目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66826亩,占幅员面积11%,其中,中强度以上的侵蚀面积高达54%.从全区水土流失的区域分布来看,较为严重的主要集中在坡耕地、油桐林粮间作地、紫色砂岩区的疏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目前,武陵源旅游资源的开发仍以山水观光为主导,旅游开发的附加值低,模式简单易于复制和模仿,严重影响到武陵源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趋势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丰富而具有特色武陵源的旅游发展还比较单一,未来发展的道路必须朝着多元复合型升级转型才能跟上旅游资源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也就是这种单一的模式阻碍了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的发挥.旅游发展的多样化可以赢得更多市场需求,多元复合型发展必然会在多样化发展的过程形成市场的集聚,这样才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更有力的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直每一个旅游景点的难题,武陵源区的旅游资源的发展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在政府的科学指导下稳步进行.武陵源区旅游的建设政府参与必不可少,旅游交通的建设、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保护等等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开发当中适当的引入市场的机制可以更好的解决一些政府力所不及的问题.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好武陵源区的旅游产业.

三、武陵源风景区的发展建议

3.1深入挖掘武陵源区旅游资源禀赋

在经济空间中,各区位上的要素禀赋是不同的,区域性要素分布的空间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绝对的、普遍的、长期的,从而形成区位优势差异.空间区域上经济活动的产出与区域性主导因素成对称关系.当经济活动与区域性主导要素相符,则产出遵循规模报酬递增的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相同的生产活动在不同的区位上有不同的产出效果,从而获得不同的利润.

独特的自然风光是武陵源旅游资源的优势所在,但现阶段大部分的自然观光旅游的开发都停留在旅游资源的表层,利用效率低,难以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旅游景点.相比原始型观光旅游,基于区域视角的一体化综合开发,不仅要保留原始的自然景观,而且在开发中力求环保,在深入挖掘资源禀赋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自然资源的挖掘、改造和发展,需要更符合自然区位条件的现状,融入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从而形成更为强势的区域旅游景点.


3.2发挥武陵源区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活动主体根据特定空间的要素享赋差异进行区位选择,不同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活动在特定空间上的集聚,而集聚经济的内在报酬递增效应以及循环累积效应进一步强化了集聚,促进了经济功能区的形成.因而武陵源区旅游资源集聚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区域型旅游发展模式就是要协调区域优势发展低碳生态的产业链,目前武陵源区的发展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吃、穿、住、行、游”等传统旅游产业层面,缺乏多元化、特色化的旅游品牌产品.其中区域型旅游发展模式融当下流行的低碳旅游与生态一体是区域一体化的可持续旅游模式.武陵源区域旅游行业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质偏低,经济效益不高,政府主导的力量不足欠缺.,武陵源区地处偏远的山区,地区发展起步晚,经济发展落后,武陵源区自身人才不足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3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并重

旅游资源的集聚经济,会产生正的外部性经济,但是负的外部性也是经常存在的,这种负的外部性存在会削弱社会福利所得、打破经济自组织的内在机制,地方政府应积极参与作为这种负外部性的补充,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政府与市场互补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注重发挥二者的长处.市场可以在限定的范围内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势,以弥补政府的不足.对于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我们可能更多地需要政府的指导作用,避免市场逐利过程中不适当的行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注: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基于区域经济学 0340;武陵源区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CX2013SP89项目负责人:邹瑶

类似论文

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

[提要]基于安徽大学培养卓越应用经济人才的建设目标,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区域。
更新日期:2024-6-25 浏览量:81428 点赞量:17779

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培养方案

(020209)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以理论为指导,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坚实深邃的理论素养,严谨。
更新日期:2024-9-26 浏览量:119424 点赞量:25794

《网络经济学》的性教学模式

[摘 要]文章在分析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经济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探讨了。
更新日期:2024-10-3 浏览量:18527 点赞量:5386

区域经济学的理

摘 要:区域经济学是一个新兴学科,是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近几年美国与德国出版的经济类的。
更新日期:2024-6-18 浏览量:79742 点赞量:17193

欧洲国家社会旅游模式

摘 要 :社会旅游这一现象在我国还很陌生,而在它的起源地欧洲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欧洲国家的社会旅游已经形成了。
更新日期:2024-4-6 浏览量:10566 点赞量:3482

构建适合区域经济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会计人才,因此积极培养适合区域发展的会计人才是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之一 以北部湾经。
更新日期:2024-5-16 浏览量:71045 点赞量:16566

区域科技与科技金融协同模式

摘 要:本文主要以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科技金融之间的协同发展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并且主要以协同管理。
更新日期:2024-7-7 浏览量:15467 点赞量: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