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与立法自治

一、人类面对的三种关系

我把人类面臨的关系一分为三:一是天人关系,即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或人与对象的关系.对此,有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也有近代西方兴起的、特别是休谟提出的主、客两分说.对天人关系的不同解说,可能意味着人们对处理天人关系的不同对策.二是群己关系,即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对此,荀况有非常好的说法:人力大不如牛,奔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原因何在?在于人能群而彼不能群.人能群的原因又何在呢?在于人的分,即每个人的个体主体性.这典型地表达了群己关系的一般内涵.而严复在翻译密尔的《论自由》时,则将这种关系翻译为“群己权界”,它或许更精准地表达了这种关系.三是身心关系,这就是一个人行动与心理、肉身和灵魂之间的关系.

我们今天所谓两型社会,在如上三种关系中究竟属于哪一类?我想应当属于天人关系的范畴.两型社会这个概念的提出,已然表明我们国家所面臨的重大问题,那就是人和对象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大家知道,我国是_个人口世界第一,但人均资源在世界上殿后的国家,如今又面臨着迅速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要求,这使得人与对象的关系,即天人关系在我国显得格外紧张.空气污霾化、资源短缺化、土地沙石化、江河黑流化、林草荒漠化是我们不少地方面臨的现实.面对这种情形,能不能在立法上有所作为,调整天人关系?梳理天人内涵?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一般以为,立法所针对的,归根结底是对人际关系的法律化处理.因此,对天人关系不宜借助立法来处理.不错,法律调整的对象一般说来确实是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但当人际关系紧张的症结是由于人和对象关系的紧张而引起时,它必然要求对天人关系自身做出规范化处理.

二、人类面对的三种关系调整之理论模式及其与立法自治的关系

我把人类对社会的控制方式或者调整方式分成如下三种:第一种是所谓他治,它是指什么意思呢?即当每个个体自身无法管理自己事务的时候,请他人来管理,天人关系最适宜用这种治理模式进行处理,即对天人关系最好实行他治——要么委托国家进行立法,要么委托其他公共主体进行立法.因为个人的私欲不可能在自然面前保持敬畏和恪守,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任其自然,任其对自然掠夺,对象肯定承受不住.我曾在青海调查,如今的青海在盛夏在时节随时可发现青翠美丽的地方.但回想十多年前,因为过度的开采、过度的放牧导致三江源一带被严重破坏,我们的母亲河只能向人类进行报复.可经过多年的三江源保护,今天青海的环境已经大为改善.

第二种是所谓互治,这主要针对群己关系.当然,在群己关系中也存在他治——即人们违背法律后必须接受国家或社会的强制.人类的所谓立法,本身就是契约,法律就是一种社会契约,通过立法,才能真正形成人际交往的契约关系.不过就人类历史上的立法而言,从君权立法、代议立法到全民公决立法,互治的程度明显不同.

还有一种治理模式就是自治,它所针对的是我们的身心关系,即身心关系主要是通过自治的模式来调整和解决的.可能大家会问:身心关系和法律相关吗?在我看来,当然和法律相关.遗憾,我们的法律调整理论忽视了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忽视了对放任性调整问题的研究.针对身心关心,人们可以通过法律,借助法律规则来修养身心并实现个人自治或自我管理.在这个意义上讲,秦始皇当年推行的“以法为教”,也就是以法律来实现身心关系平衡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谈法律信仰?实际上这也是和身心关系问题上的自治紧密相关的.这样,才能把身心关系结构到法治体系中去.

一言以蔽之,人类所面臨的如上三种关系,都和法律治理紧密相关.天人关系一般属于他治范畴,即需要外部力量予以管治,否则,所谓人的自利本性必然会破坏这种关系;群己关系既需要他治(行政治理),又需要互治(契约治理):而身心关系则主要属于自治的范畴.在法律上,“以法为教”就是借助法律协调身心关系的重要方法.

三、人类面臨的三种关系之实践处理模式与立法自治的关系

两型社会建设的立法化处理,可能既涉及国家的统一立法问题,也涉及地方自治的立法问题.人类在立法上处理和地方关系的模式,我把它分为三种:一种是联邦制模式.我们知道,联邦制模式充分赋予地方以立法自治权,地方和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社会契约关系就是解决地方和关系的基本准则.这种理论,也基本上能够满足联邦制模式解决地方和关系的一般需要.

第二种模式,是弱单一制模式.今天的日本、今天的法国,采取的都是这一立法模式.虽然他们实行的是单一制,但是一种弱单一制,地方政府已然具有很大的自治权,可以跟政府在涉及自治权范围的问题上分庭抗礼.最近日本冲绳县知事针对美国驻军问题与政府的交涉,典型地反映了在弱单一制国家地方自治的特色.这种情形可能在当下中国很难见到,甚至不可能见到.

第三种模式,是强单一制模式.我国目前采取的就是典型的强单一制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剥夺了地方立法权,因而不存在立法自治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模式下,谈立法的自治,还是一个略带风险的问题.自从秦始皇推行“事无巨细,皆决于上”以来,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可谓一以贯之,因此,谭嗣同才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此种地方关系的模式,至今依然.地方政府不是地方国民、文化、风俗的代表,而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因此,地方政府根本谈不到什么自治权.谁要求地方政府有自治权,谁就是向伸手要权,就是对抗,这样一来,和地方之间只能是一种父子关系,而不是主体间关系.这种情形,我把它称之为强单一制国家模式.放眼世界,它既不同于联邦制国家处理和地方的关系的模式,也不同于弱单一制国家处理和地方关系的模式.我在这里也就愿意运用立法自治这样的概念,表达我对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立法自治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看法.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对立法自治多少做一点展开,立法自治有两个层面:第一种立法自治就是赋予地方自主的立法权;第二种立法自治就是要求公民能够通过全面、公平、公正、合法的方式参与立法活动.这里讲的主要是第一种,即主要赋予地方、哪怕是一个县级地方人大和政府以立法权,让地方的人大和政府能针对本地实情进行立法,特别是环境保护、地方资源管理方面的立法.

四、在新型法律观下看两型社会建设与立法自治

对于立法自治,可以在如下几种不同的法律理念下进行关照和理解:

一是从法律多元论关照立法自治.法律多元论不但强调作为正式法的国家法律,而且也强调作为非正式的、但又是作为重要法律渊源的民间法.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不论作为传统的民间法,还是作为现世公民交往行为中产生的新型民间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最近,浙江、广西、湖北和云南的有些学者,通过历史遗留的一些碑刻、一些村落中公民的交往行为,专门探讨民间法与林业保护、环境保障之间的关系.在贵州黔东南一带,苗民至今采取巴茅草和草标的方式处理许多关系,包括对天人关系的法律处理.尊重并运用民间法,可以辅助国家的法律治理;可以运用传统资源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从而把法律多元理论纳入到这一建设体系,也可以充分体现两型社会建设中规范或立法的自治性.在这种理念下,法律本身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表达.


二是从法律层次论关照立法自治.这一理念强调的是从国家正式法律层面讲,或者从大传统层面讲,除了立法之外,还必须强调各个层级的地方立法,应当充分赋予地方在立法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如果说不赋予地方在立法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那么和地方的关系最后只能和秦始皇的控制情形一样,就只能是谭嗣同所慨叹的那种情形:“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我们就不可能在体制上有大的发展和突破.

三是从法律一统论关照立法自治.有两种法律一统论,一种是在效力或功能视角讲的法律一统论;一种是从立法权限角度讲的法律一统论.这里讲的主要是后者.法律一统论实际上讲的是一元法制论,在这一理念下的立法问题,很难形成立法自治.今天我们强调的就是国家的一元法律观,在这种法律观之下,事实上国家统一立法剥夺了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在我看来,如果不赋予地方以立法自治权,不赋予公民参与立法活动的自治权,那么,就不可能调动起地方和公民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仅仅靠政府搞所谓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不可能全部完成这一任务的.

类似论文

学习型社会下图书管理工作的

摘 要: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有着持续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创造未来的社会组织,在这个组织之中,个人、组织和团队能够在持。
更新日期:2024-8-20 浏览量:106810 点赞量:23355

清朝台湾农业定居社会的基层自治

在清代后期,即19世纪60年代左右,台湾已建设成为与大陆基本上趋于一致的农业定居社会 随。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2327 点赞量:6408

两型社会建设与新型工业化

摘 要: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建设R。
更新日期:2024-4-24 浏览量:57655 点赞量:13233

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社会保障

【摘 要】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缺乏长远性和可持续性,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还停留在被动型、事后补救型的保护方式,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注重的。
更新日期:2024-5-13 浏览量:69003 点赞量:15658

国内学者关于型社会政策的综述

摘 要:以32篇国内关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文章为研究样本,通过简单统计和归纳的方法,对我国学者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
更新日期:2024-3-14 浏览量:44858 点赞量:10850

期待专家型社会

当人们用相信科学和专家的方式来看待自己造出来的“神”的时候,人们也会用摒弃这些“大师”的方式来摒弃。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7696 点赞量:4601

“两型社会”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摘 要 :“两型社会”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环境的有效保护和良性发展的,因此,这必然要求加强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
更新日期:2024-12-4 浏览量:22691 点赞量: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