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大学经历:北美高校的现状特性评述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大学经历”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北美高等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以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在2004-2010年间“大学生与信息技术”的系列研究报告为基础,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大学生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对于绝大部分全日制大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在其学术经历中的应用仍停留在便利性和管理功能层面,并没有对改进学习、参与和交互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他们支持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适当”应用: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没有像自身所评估的那样强大:他们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符合“网络世代”的特征.


[关 键 词 ]北美高校;大学经历;学术经历;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课程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2-0077-07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高等教育领域开始关注于对大学生群体“大学经历”(或称为学术经历、学习经历、学生投入)的调查研究,比如自2000年起在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支持下发起的“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的系列研究:加州大学系统于2002年始开始了对其本科生的“研究型大学学生经历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SERU):英国于2005年发起了全国范围的“大学生调查活动”(NationalStudent Survey,NSS)等等.这些研究通过大规模、持续性地收集大学生“大学经历”(尤其是学习经历)的相关数据,以便能够相对客观而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状况,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生支持、质量保障、信息技术规划等提供研究和数据的支持.

除了上述关于“大学经历”的综合性研究之外,聚焦于“信息技术与大学经历”这一主题的专题调查也日渐增多,其目的都在于研究和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来扩展和丰富大学生的“学术经历”(学术经历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皮尤基金会赞助的“互联网和美国人生活”项目就开始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应用问题,并于2002年发布了《互联网进入大学:大学生如何使用今天的信息技术生活在未来》的研究报告: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于2004年发起了“大学生与信息技术”的年度调查,至2010年已连续发布了七份研究报告: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高校于2006年起开展了专门针对大一新生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相关学习经历的调查研究:英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组织JISC自2005年开始主要借助于质性深度访谈的方法了解大学生的电子学习经历.

本论文将主要基于EDUCAUSE在2004-2010年的系列调查.系统梳理和分析北美高校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及学术经历的总体现状和主要特性.

一、研究背景概述

近十年来,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大学经历和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EDUCAUSE的应用研究中心(ECAR)从2001年开始酝酿收集、分析和总结美国高校大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数据,并将研究聚焦于调查大学生群体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行为、偏好、期望及对学业的影响等,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1)大学生在使用哪些类型的信息技术(2)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水平如何(3)信息技术对他们的大学经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信息技术对他们的学术经历(学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ECAR正式的调查启动于2004年,自此以后每年都实施并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每年参与调查的院校和学生人数见表1: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群体绝大多数来自四年制本科院校(还包括一些社区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和三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25岁以下(即出生于1980年之后,属于“新千年一代”);大都是全日制(占到85%左右)学生;学院类型以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大型院校、公立院校为主——即被调查的对象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群体”.除了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之外,还采用了面对面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二、大学生拥有信息技术电子设备的基本情况

2004至2010年间,北美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含台式机和笔记本)拥有率一直很高(只有不到1.5%的大学生没有这些设备),笔记本电脑已经非常普及(占到近85%),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使用高速互联网(占到98%):并且,有六成多的大学生都拥有可以上网的手持设备.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2004-2010年大学生信息技术电子设备拥有情况统计

三、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状况

(一)大学生群体的信息技术采纳特征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罗杰斯在创新扩散理论中将技术创新的采纳者分为了五个类别:具有冒险精神的创新者、受人尊敬的早期采纳者、深思熟虑的早期大多数、持怀疑态度的晚期大多数和墨守传统的落后者.ECAR调查了大学生在信息技术创新扩散中的角色比例,如图1所示,呈经典的钟形曲线分布,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男生的创新扩散角色与总体样本有所不同,男生中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的比例较高,如图3所示.

(二)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现状描述

1 各类软件的应用状况

目前大学生群体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PPT、电子表格、在线图书馆资源、课程管理系统(CMS)、即时通讯(IM)、社会网络(SNS)、维基(Wiki)、网络购物、计算机游戏等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在即时通讯应用方面近年来呈逐步下降趋势,2008年时SNS的应用开始超过即时通讯.大学生在网页制作和视、音频制作方面的应用有限(占三成左右).主要软件的应用情况如表3所示.

由于所学专业对信息技术软件的要求不同,不同学科(专业)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方面各有所长,如表4所示:

另外,ECAR连续多年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正在从“看他人发布到网上的内容”转变为“发布自己创作的内容”及“和他人交换内容”.Facebook的相关统计也可以说明这一趋势:至2009年3月,Facebook上每天上传的视频有451000个.其中有155000个视频直接来自于网络摄像机.2008-2010年大学生主要的网络参与和创作活动如表5所示.目前只有不到半数的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3D虚拟世界(比如“Second Life”)的参与比例最少.

研究者还发现,大学生学习各类信息技术的最大动力来自于课程的要求,但视音频技术是个例外,绝大部分学生是出于个人兴趣.

2 大学生的上网时间花费

从调查数据中可知,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在逐年增加.其 中有近一成的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40小时,相当于全职工作的时间投入.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和学校类型无关,而与信息技术的采纳角色和所学专业相关:信息技术的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比其他学生花费在网上的时间要多:工程学专业的学生平均上网时间最多,而教育学专业最少:另外.2007年的研究显示,越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花在娱乐上的时间越多.如表6所示.

3 其他事宜

2006年的调查显示,有50.3%的大学生愿意使用学校提供的电子邮件.2007年时.82.5%的学生倾向于使用学校所提供的,其中18-19岁的低年级大学生最为强烈.

(三)大学生对自身信息技术技能(素养)的自我评估

信息素养是大学经历中的一种重要能力.从2004年开始,研究者每年都会请被调查者评估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及相关的信息素养.七年持续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对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自我评价普遍较高,尤其在PPT、电子表格、课程管理系统、大学图书馆网站等这些常用软件的应用方面.大学生在常用信息技术方面的自我评估得分如表7所示.

大学生对自身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估结果与信息技术采纳角色、性别、年级和专业密切相关,而与学习成绩无关——男生及那些信息技术采纳的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群体的自我评价更高;不同专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见表8);相比于低年级新生而言,高年级学生在图书馆电子资源、PPT、电子表格和CMS方面得分较高.另外.随着学生在大学里年级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

ECAR的系列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往往会过高地评价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男生尤其如此.许多研究者对大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过高的自我评价表示怀疑,其实很多大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评价、识别及判断能力远没有自己认为和感知的那样好.2004年,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焦点小组访谈也发现大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如问题解决)方面仍有所欠缺;2005年的研究认为,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和问题解决方面,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准备远远不够;2006年的研究同样认为,虽然大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信息技术,但他们对信息技术在学习(学术)中的应用并不熟练;2008年的研究建议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差距的存在.

四、信息技术与大学生的学术经历

学术经历是大学经历中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生活、交流和娱乐等方面的影响,信息技术开始在大学生群体的学术经历中占据重要角色.ECAR的调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1)大学生倾向于在课程中使用多少比例的信息技术(2)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使用哪些信息技术(3)大学生是否使用课程管理系统如果用,他们对CMS持怎样的态度(4)大学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状况持怎样的看法(5)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课程学习有哪些作用

(一)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是不是越多越好(信息技术应用偏好)

ECAR每年都会请大学生回答“你倾向于课程中使用多少信息技术”七年的调查结果非常一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课程中的信息技术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他们倾向于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适当(moderate).”应用(如图4所示).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结论.

令研究者感到困惑的是:虽然七年来大学生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但他们对于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期望却始终没有改变.从图4的曲线可以发现,2006年之后持“适当”观点的大学生比例增加了近20%.2005年的研究中大学生们认为:“信息技术只是课堂学习的补充(能够提高课堂的参与性和便利性),他们更喜欢面对面的课堂交互”;2009年的调查表明:“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不能够代替‘真实的书本和真实的教师’,不能够取代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互”:在2010年的调查中学生们再次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ECAR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是否倾向于在课程学习中选择信息技术主要和先前课程中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性别、所在年级、所处年龄阶段、所学专业、自身所处的信息技术扩散角色、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密切相关;而与学分成绩不相关.就年级来说.相对于高年级而言,一年级的本科新生对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兴趣相对较低:就年龄组而言,18-19岁的学生最不支持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而30-39岁的学生群体最支持:工程学和商学专业的学生希望在课程中使用更多的信息技术,而艺术和人文专业的学生正相反:男生期望在课程中应用更多的信息技术.而女生则相反.那些自身信息技术技能较强、属于信息技术扩散的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的大学生,更支持在课程中使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另外.教师熟练的信息技术技能能够提高与学生交流和反馈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影响到学生对复杂、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选择倾向.

(二)大学生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

ECAR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研究人员的帮助下,自2007年开始调查大学生希望怎样通过信息技术来学习.研究者设计了下列五种学习方式:(1)通过网络搜索来学习;(2)通过可控制的项目(视频游戏、模拟等)来学习;(3)通过基于文本的交谈(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手机短信等)来学习;(4)通过创建网站、博客、维基等来学习;(5)通过创作或收听播客及网络直播(webcast)的方式来学习.选择采用上述方式学习的学生比例如表9所示,事实上仍有近一成的大学生不喜欢任何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管理系统(OMS)的应用现状

美国的高校在1997年左右引入课程管理系统(cMS),据EDUCAUSE的“Core Data Service”调查,2009年时全美各类高校中已有九成多的院校拥有各式各类的CMS(通过商业购买、自行开发、开源软件等方式获得),这一数据也被ECAR的调查所证实.但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强行命令教师们使用CMS,是否使用CMS仍由教师自愿选择.

关于CMS的应用状况是ECAR调查的一个重要主题,2004和2005年的报告中还对CMS进行了专题分析.总体而言,使用CMS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长(如表10),每天使用CMS的大学生人数也在增长(如图5).

1 大学生经常使用CMS的哪些功能

CMS是大学生入校后最先接触到的与课程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他们对CMS各功能模块的应用情况见表11和表12.

2 大学生对CMS的总体满意度

虽然CMS用得越来越多,但大学生对其越来越不满意(如图6所示),相关学者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3 CMS的主要作用评价

2004年的调查表明,CMS的优势在于其便利性和学习管 理功能,而在改善学习自身方面贡献较少(即CMS的信息发布和教学管理功能要远远大于其改善学习功能);2005年大学生认为CMS的三大主要作用为:便利性、连接性和学习者控制性,其最大的价值仍然是便利性.另外.历年的调查表明.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更认为CMS有用:年龄大的学生比年龄小的学生更肯定CMS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对课程学习作用的评价

2004和2005年大学生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评价如表13所示.可见,“便利性”排在第一位.接下来的优势是“有助于交流”,其次是“帮助管理课程活动”,而“改进学习”的认同比率并不高.另外,虽然大学生承认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其管理课程活动,却并不认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提高了其课程活动的参与性: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在课程中更多承担的是交流和管理的功能.2006年的研究再次强调:信息技术最大的作用是其便利性,对于大学校园中的成年学生而言,这种“便利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自2007年开始,研究者开始从大学生成功的视角来研究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问题.基于全美中学后教育协作组(National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operative,NPEC)对大学生成功方面的研究成果,ECAR将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成功的影响和作用分为了以下四个方面:学生参与、便利性、改进学习和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2008-2010年持“支持”及“强烈支持”的比率如图7所示:

2008-2010年的结果仍显示:便利性排在第一位,与前几年的研究结果一致.相对而言.参与性的比率最低.研究者发现,上述结果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偏好、大学生在信息技术采纳中所处的角色、高校教师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经历、大学生对CMS所持的态度、所在院校信息技术的服务质量、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等:而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学分成绩无关.

(五)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评价

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影响大学生信息技术使用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对复杂概念的理解.

ECAR从2007年开始调查大学生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问题.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持肯定态度,但仍有13.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CMS的应用经历)很糟糕.存在过度使用、误用信息技术等情况,认为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包括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和教学方法相整合).在开放问题的回答和面对面小组访谈中,大学生们多次谈到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尤其是当教师不适当地应用PPT或CMS,不能够充分理解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其与面对面教学之间的区别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008年时,研究者改变了问题,调查有多少教师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2008-2010年中三个年份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相关数据见表14:

五、结果与讨论

(一)“数字原住民”(或“网络世代”)特征只适合于大学生中的技术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

在2004年的首次调查中已有95%的大学生属于“新千年一代”.“新千年一代”的大学生也被Prensky描述为“数字原住民”,人们通常认为他们更擅长于信息技术,喜爱团队合作,愿意参与各类活动,更愿意使用信息技术.事实上,那种认为今天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都是理所当然的“网络世代”或“数字原住民”,都是信息技术“高手”或“行家里手”的观点显然是应该受到质疑的.ECAR的系列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相关行为方面表现出非常多元化的特性,符合新事物创新推广的一般规律,即“数字原住民”或“网络世代”的特性只体现在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那些信息技术的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身上,这些人约占大学生群体的三分之一.这些人已经非常擅长和适应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把信息技术和他们的社交、娱乐、工作和学术生活有机融合.另外还有许多大学生(尤其是那些低年级学生)不符合“网络世代”的特征,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并不熟练,甚至不喜欢信息技术,更有一些大学生对信息技术持怀疑态度.澳大利亚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发现大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差异非常大,他们并不都拥有复杂的信息技术技能.

(二)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中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现象

ECAR的研究者发现了大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现象:那些信息技术应用较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纳新技术,更欢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学习,在网络学习方面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更熟悉各类复杂技术,在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和影响方面更倾向于持肯定观点(态度).也更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自身的学习:而反之亦然.

(三)大学生群体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并不像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熟练和强大

虽然大学生们正在大量地将各类信息技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会网络、移动互联网、图书馆网站、课程管理系统等)用于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大学生活,但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熟练和强大,其自身评价往往会高于他们的实际水平,仍然需要得到所在院校及教师的辅导和支持.

(四)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不能够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应该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ECAR所调查的以全日制学生、以大型公立本科院校为主体的大学生们仍然看重和坚持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方式,他们中只有很少的学生选择全网络课程形式学习(2008年的数据为2.8%).选择混合学习方式的学生也不多(2008年时占11.9%).在全日制大学生中几乎没有人选择通过全网络课程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而非传统学生(即那些有工作或家庭职责的非全职的、年龄较大的学生)比较倾向于选择全网络课程的形式.这再次说明了目前北美高校网络学习的首要选择群体是那些成人学生.

(五)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作用还仅仅停留在提供便利和教学管理层面.在改进学习自身及提高参与(交互1性方面仍然比较薄弱

无论是CMS还是其他各类用于学习的信息技术.其目前的主要作用不是促进学习,不是促进大学生的课程参与和交互,离人们所期望的功能和作用还相差甚远.

类似论文

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现状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现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 本文以凤翔县柳林镇。
更新日期:2024-9-10 浏览量:119075 点赞量:2620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美术教育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科学的世纪”,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地快速发展推动劳动力经济转向知识型经济,改变。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2442 点赞量:6430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论述了目前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大学计算机信。
更新日期:2024-9-26 浏览量:121306 点赞量:26736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研新模式

摘 要:本文阐述了现有信息化教研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了常用信息化教研的模式(即论坛、博客,维客及教学资源网站等)&。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20703 点赞量:5996

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已日益成为高校体育教学௚。
更新日期:2024-7-27 浏览量:96073 点赞量:2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