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与

[摘 要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致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加增大,为拓宽就业渠道,鼓励与引导到基层就业成了大学毕业生的理性选择,同时有利于加快基层发展.文章从大学毕业生流向的结构性失衡着手,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国家政策、高校培养模式、基层单位环境、大学毕业生思想观念四个层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推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大学毕业生 基层就业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王玉才(1974- ),男,河南范县人,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河南 安阳 455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097-01

当今国内就业形势,出现了人才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困境;另一方面,人才匮乏成了困扰基层地区发展的瓶颈.

一、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现状分析

1.供需矛盾突出,总量不足.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力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当落后,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高校毕业生占总人口比例远远超出不发达西部和农村比例.大学生毕业后流向不平衡表现为: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首先考虑的是到经济相对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就业;另一方面只有极少数毕业生选择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基层地区工作.

2.入出不对称,人才严重流失.据有关调查显示,服务期满后基层就业学生的流向中,只有10%的人才选择继续留在当地服务基层,回经济发达地区却占了大多数.另外,基层和西部地区单位条件待遇差难以留住大学毕业生,人才输出远远大于人才流入.据统计,每年西部省份的大学毕业生不足20%返回生源地;而考入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西部毕业生留到当地的占80%.

3.岗位有限,地域分布不平衡.目前到基层就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流,去基层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的岗位也仅限于教育、卫生和公务员.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平衡,有的不发达地区“有岗无人”,而有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却是“有人无岗”,根据调查,有的基层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区内就业总人数的43.78%,而有的边远艰苦地区的就业人数仅占11.26%.

二、影响和制约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

1.政策偏移力度不够,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国家发展的重心虽然已经开始从东中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和基层地区转移,但是政府的偏移力度还远远不够,政府对基层的投入严重不足,由此导致基层地区困难重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受挫.国家虽然出台了激励政策,但在政策落实不到位、项目规模小和投入少,难以满足基层工作毕业生的基本需要.

2.基层单位缺乏吸引人才的内在动力和渠道.由于基层地区编制少、经济困难、政策不畅、工作条件简陋等问题,引进大学毕业生难.在广大的基层地区,工作主要面向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百姓,科学文化知识不受尊重、人才受排斥,大学毕业生开展工作很难.由于受地方官僚主义影响,领导不重视、下属不支持,大学毕业生的想法和见解很难被采纳,个人才华无法施展.

3.高等学校就业指导滞后,发挥作用不足.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仍停留在初级水平,诸如求职技巧的讲授、招聘信息的发布和就业讲座的开设等,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就业的内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设置专业,仅根据师资而定,所用教材也很陈旧.高校发挥作用有限,到基层就业指导上更是严重不足.

4.高校毕业生思想落后,就业观念陈旧.与严峻就业形势相对应的是,仍有许多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出身城市的大学生担心下基层容易回城市难、晋升更难,使他们到基层就业望而却步;而农村籍的大学生也不愿到基层,希望能留在大城市,或成为国家公务员和干部,为家庭带来荣耀和庇护.很多毕业生仍存在“找个终身制工作”“到机关事业部门就业”“到城市、待遇好的地方就业”等陈旧观念,致使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难以全面展开.


三、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

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立职,构建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四位一体的机制,开创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1.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杨伟国认为,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选择主要基于直接收益水平.国家和政府应健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服务体系,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各方面优惠;落实户口迁移和完善人事服务等方面规定;提供学习深造、公务员录用等优惠待遇和去留自由的保护政策;在生活保障金和创业风险基金、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上给基层自主创业大学生开通绿色通道.

2.高校优化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引导学生.首先,高校要强化宣传引导,使毕业生树立基层就业观.高校应采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端正就业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同时,通过经验交流会和毕业生谢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优秀典型,极力推广成功就业经验,引导学生自觉把实现自身价值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其次,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以市场为主导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采用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性和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从基层地区招生大学生,毕业后返回生源地就业;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和内容上要突出基层农村导向,着力培育适应基层的应用型人才.

3.基层单位要营造良好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基层政府和部门要创造工作上帮扶、资金上倾斜、思想上帮教的优良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事制度,及早对优秀基层毕业生进行使用和培养;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要在实际中重用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培养、增长才干,以维持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可持续性.基层各级政府财政要分担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待遇投入,制定相应的工资保障制度,为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优化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生活环境.

4.大学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准确定位.精神指出:要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在目前就业难的形势下,一方面,大学生应更新观念准确定位,以积极的心态面向基层就业,视为成才的起点,把握基层广阔的潜在机会,实现理想.另一方面,大学生要了解自我、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基层工作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四、小结

总之,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为基层就业毕业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提高有效的生活保障.大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在基层建功立业、立志成才.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有效地拓展新渠道,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志愿服务基层,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程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及其对策探析[J].今日南国,2009(1).

[2]周济.贯彻精神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3]李海贞.试论大学生基层就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4]胡解旺.面向基层: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路径[J].中国人才,2006(2).

[5]侯建良.全面落实文件精神,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6]张立波.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校研究,2006(9).

[7]刘景宏.加大教育力度,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J].职业圈,2007(4).

[8]孔帆.建立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

类似论文

重庆市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 大学毕业生作为特殊劳动力,其就业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基层。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2322 点赞量:6625

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现状、问题与

摘 要:由于大学生成为就业主体,是否到基层就业需要大学生自身的理性思考,政府只能引导不能强制 通过河南省6所高校大。
更新日期:2024-5-24 浏览量:72578 点赞量:17045

新时期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摘 要】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然而随着高校大规模௚。
更新日期:2024-3-7 浏览量:11704 点赞量:4380

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其

摘 要: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创业就业,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
更新日期:2024-10-25 浏览量:132002 点赞量:28469

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难的原因

摘 要:长期以来,我区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对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农村的社会生产。
更新日期:2024-12-21 浏览量:157244 点赞量:3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