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企业―社会―政府的大学毕业生再教育顶层设计

内容摘 要 :本文通过资源整合,强调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对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的质量进行过程管理,认为真正落实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建立大学毕业生再教育体系,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和国家教育的无缝对接,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以市场、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深化改革,真正走出适合中国特点的和国际化要求的教育现代化新路径.

关 键 词 :大学毕业生再教育 资源整合 人力资源 改革 创新

在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面前,高等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成品率低、成才率低已经成为一种“公害”,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所谓的终身教育远水难解近渴,使大学毕业生迈出校门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严重断乳,青黄不接,以至良莠不齐,真正成才者又有几何?

以我国教育的实际,在较短时间内扭转其滞后局面恐难其成.照搬外国终身教育的做法,由于条件、规模、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又岂非易事?实际上,终身教育之“终身”在时空跨度上是一个宏观概念;其“教育”在标的指向上是一种战略思考.需要有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分解与变通,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于是,大学毕业生再教育便可以而且能够成为一个既不容忽视而又切实可行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就该课题构想的科学性及实操性做一些思考.

大学毕业生再教育的构想:来自三点一线的动态分析

大学毕业生再教育的具体构想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设定为三至五年,其空间范畴是以毕业生所在单位而形成辐射网络.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母校、毕业生所在企业、毕业生所在地大专院校(也是母校)及科研院所、当地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教育的任务是指导和帮助大学毕业生缩短适应期,将学业(专业)与实际迅速交割,以利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教育的功能是使毕业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从未有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加速知识转化、知识更新的速度.可以在随时随地“补血”“吸氧”的基础上,以更夯实的功底、更卓越的才能建功立业.

大学、企业、毕业生这三个点现在是散点.如果用一条红线贯穿,就成为三点一线的科学设计.将大学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可以走出资源整合、知识集聚和教育升级的新路,但是目前的现状实在令人惋惜.

(一)毕业生成才难

目前教育体制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并由此造成了学生们的一个更难填补的“空白”―从校门到校门.于是,大学毕业的学生无论生活阅历、社会经验还是实践能力等等,一般是处在蒙昧状态.尽管大学里有了生活自理、短期社会实践等的锻炼,终因严重的先天不足,还是摆脱不了一身稚气.同样,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从书本到书本,使自认为“学富五车”的他们,总也难达才高八斗的境地.于是不得不在毕业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进行补课.恰恰是在这补课过程中,由于教育不能及时到位,常常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

一是适应难.在新环境里,从理论到实践,从生产到生活,在人际关系、社区关系等诸方面,他们难以适应,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荷.摇身陡变“社会化”者有之,躲进“外套”心灵闭锁者更有之.唯有少数人,能够在艰难的探索中、失败的困惑里,实现蜕变,成为新人.这种种情况,令人忧心忡忡 .

二是成才难.由于毕业后一下子被推向社会(更时髦的说法是推向市场),他们在成才道路上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所学能否为其所用?如不能用,即那些不得不改行、跳槽等人在学习新知识,产生新理念的方向在哪里?既使能用,应用所学的方法是什么?即怎样少走或不走弯路在短期内适应新环境的要求而成为该行业该领域的创造性人才?也就是说,不实行大学毕业生再教育,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三至五年时间里,立刻显现出他们在成才方面智力的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贫血”状态,进而导致“休克”.常常是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处境里,随遇而“安”,自生自灭.这种种现象,是个明眼人随处可见的现实.只不过是司空见惯罢了!

(二)高校大弊端

由于教育体制的弊端,高校在其功能上有一个严重缺陷―将学生推出校门后置之不理.每年新生招进、老生放出,吐故纳新,周而复始.学生的质量如何评估?考试也!而真正的考试―经实践检验的学生质量如何?高等教育的成品率和废品率的比例是多少?应该如何测算?这是一个令大学难脱其咎的损失,是高等教育在其功能上的严重缺陷.当然,有的学校通过一定而有限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缺陷造成的损失,但难以从根本上祢补其缺陷.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高校的触角能否从三尺门里伸到三尺门外,在更广大的空间里,在更顺延的时间里,以毕业生再教育为渠道,实现人们早已企盼的高校教育功能的再造?

(三)社会教育大空白

在信息社会里,不可阻档的是学习化社会的春风扑面.在隐性教育、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形式愈加发展的形势下,有没有一种或几种对象非常明确、功能十分单纯、操作较为简单的教育模式,为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设立必要的课程,建立可行的制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从呀呀学语、蹒姗学步再到羽翼丰满、如日中天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一环紧扣一环的完成终身教育的伟大战略?没有!无论是构想,还是理念.更谈不上实现.这与我们建设两个文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伟大任务相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遗撼.而我们要大声疾呼的是,这种遗撼还要存在下去多久?

大学毕业生再教育的实施:基于资源整合的四位一体顶层设计

多少年来,我们为人才的脱颖而出煞费苦心,为人才的浪费痛心疾首.大学毕业生再教育由于其独有的“补血”、“器官移植或再造”功能,并在一系列机制的作用下,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经过“回炉”而再加锻造的合格品.由于母校、社会、用人单位等的通力合作,对大学毕业后如何安身立命,创业成才,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加以指导和帮助,他们便可以由自在状态转向自为状态.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谁都会紧紧抓住的. (一)大学毕业生再教育促进大学的功能再造

在信息时代和全球经济的挑战面前,大学无疑是科技现代化的前沿.而目前的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严重滞后发展.以教学为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重大课题.如何解决,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实现这个转变的最大难点是,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素质的学生?包括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自己和有关方面,谁能讲得很清楚?又以科研为例,大学里的科研成果常年被束之高阁,在科技推广、技术应用上也是举步维艰.如何打破这种窘境,战胜这种尴尬?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再教育.

通过建立大学教师与学生的互联网,把那些课堂内讲不清楚,课堂外难以消化的知识理解并实际应用,并在此基础上使教学相长,可以终于长成我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能力”;可以通过院校与用人单位的互联网,在毕业生今后的每个发展阶段予以必要的指导和扶助,在技术革新、科技进步、科研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力合作.打破原来的封闭和保守,在更广大的空间里使大学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得以巨大发展的桥头堡.那么,在教材、教法、课程设置、专业架构、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等许多具体教改问题上,多年来的困扰便会一扫而光.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等领域里的相互促进、共同开发便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大学与企业、与社会便可以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牢不可破的同盟.高校真正实现了功能上的超越,从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二)大学毕业生再教育节省企业人力资源投入

操作起来的话,以母校为第一主体,毕业生所在地高校及科研院所为第二主体(同为第一主体),它与第一主体互为网站,相得益彰.毕业生到达所在单位并取得其支持后便与第一、第二主体实现联络,进入相应的网站,开始接受大学毕业生再教育.第一主体的辅导功能、第二主体的咨询功能可以使毕业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大学毕业生再教育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它不仅需要在认识上、观念上的崭新变革,而且需要在人、财、物等诸方面的大力扶持.如经费问题,单纯靠政府和大学,不可能也不合理.而实际上,把毕业生用于自修、企业用于培训、社会用于添加的资金等统筹起来一并纳入毕业生再教育的系统中,集中使用,统一管理,使在此方面的盲目投资减少到最低限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取得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的最佳效益.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再教育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这个共识使得任何困难便都可以克服.

(三)大学毕业生再教育提升社会教育的水平

大学毕业生再教育可以成为终身教育实施的落脚点,并进而为提高全民素质探索出一条通道.终身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行之有效的形式,参加真正意义的终身教育的人是凤毛麟角.如何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找到落脚点并把它作为终身教育的第一阶段?答案是大学毕业生再教育.

终身教育是一种使受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在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有目的、有意识地补充新知识,开拓新领域的教育发展战略.它的出现是信息化社会的迫切要求.现在通常的做法是企业培训、专业进修等.这些形式与终身教育的要求显然不相适应.

大学毕业生再教育则在根本上要求,凡是大学毕业生都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专业应用、人才磨合的过程,在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产生创造性的工作业绩.如果可能,应以一定的考核、验收等方式检验教育成果,最后才发给“护照”,任其弛骋.在此基础上,更可以将终身教育划成若干阶段,以大学毕业生再教育为初始,循序渐进,层层纵深地使终身教育由粗放走向集约,使终身教育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有始有终.

(四)大学毕业生再教育促进政府转变职能

大学毕业生再教育的构想实现起来的要求是:

首先,要有一定的形式,特别需要主管部门的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就大学毕业生再教育的时间界定、教育目标、教育形式、考核标准等有关内容的安排和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在权力、义务等方面的规定进行统筹.这个规划最有力度的地方应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经过毕业生再教育,以一定的验收和考核为依据,发给大学毕业后教育证书.这样,大学毕业生就有了“两证”,标志着经过四年大学教育和三年毕业后教育,已经由“半成品”成为合格品.

其次,要有一个完整的框架.这个框架不仅包括从到地方的行政设置,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以大学为主体,发挥它应有的而且必须发挥的潜能,使大学这个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大学应在行政设置、教师选派、教学设施、网络建设、机制运转等问题上做主体策划.以大学为主体向上接受必要的指导和协调,向下联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并横向地与毕业生所在地高校及科研院所实行更实际且更具体的校际联合,使大学毕业生再教育这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建立并运转起来.


如上所述,这种于学生、社会(企业)、高校三者之间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业,一定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积极的响应.高校的改革、企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便同毕业生再教育这一切实可行、一举多得的事业一起走上良性循环、不断发展的道路而最终导入终身教育这一伟大战略之中,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升级版.

当然,大学毕业生再教育作为一个构想,是根据客观实际的状况而提出的.其构想的科学性尚待讨论;其实现难度之大,又岂非易事.因为它的确是个很大的课题,做好它,非笔者能为.只是期待着这一家之言,能够引起应有的关注.

类似论文

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设计

理工科大学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高校教育沿袭苏联的办学模式,设立了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体制 尽管,现在全国各大理工科。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20113 点赞量:5958

社会资本理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摘 要 社会资本是个体通过其在社会网络中的关系有目的的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 从社会资本理论角度看,大学毕业生需要提升的就业方&。
更新日期:2024-10-1 浏览量:20355 点赞量:6369

长江大学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调查报告

摘 要: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体现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也间接反映社会对高校办学思想、办学条。
更新日期:2024-12-22 浏览量:157814 点赞量:34183

施工企业应届大学毕业生管理

摘 要:施工企业应届大学毕业生管理薄弱,影响到其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潜力发挥,必须尽快采取措施,积&。
更新日期:2024-6-25 浏览量:82917 点赞量:18524

长江大学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调查报告

摘 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体现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也间接反映社会对高校办学思想、办学条件。
更新日期:2024-1-5 浏览量:9330 点赞量:3997

大学毕业生频繁离职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摘 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离职率高是近年来被各用人单位、高校关注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的频繁离职、跳。
更新日期:2024-12-18 浏览量:157299 点赞量:34072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摘 要:现如今大学生就业能力越来越低,学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完全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进度 近年。
更新日期:2024-2-11 浏览量:31216 点赞量: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