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本科阶段会计理课程教学方法

会计理论是采用一定逻辑形式对会计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形成系统、全面的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其在整个会计教育体系(主要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各高校均十分重视,并将之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目前,一些高校在会计的本科教育阶段也尝试进行会计理论教育,但考虑到本科生在专业感知上的阶段性,本科阶段开设该课的高校在进行会计理论教育的安排上不尽相同,甚至课程名称也不统一,如《现代会计理论专题》、《会计理论》和《会计理论专题》等不一而足.另外,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并不规范,授课教师大多采用自编讲义,但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比较一致,一般均在四年级开设.

一、本科阶段开设《会计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在会计教育的内容中加入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被广为接受的,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在会计教育水平发达的美国,会计目前的教育内容受到了诸多批评,多数会计教授认为“会计教育应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进去”,批评者拿医学领域来做比喻:过去的普遍看法是手术后的病人应多卧床休息以尽快恢复,但医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手术后适当的锻炼对病人恢复有益,于是在医院马上开展了手术病人术后锻炼的恢复治疗.但是会计领域却不是这样,老师们依然按照常规介绍现行会计实务的做法(例如历史成本计量),但对理论上更为先进的会计方法甚至从未在课堂上讨论(例如现行成本计量).因此,他们呼吁在会计课堂上应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起码应包括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FrameworkProject).

对本科生而言,学习会计理论有助于帮助其对会计实务进行解释、分析并对会计实务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加深其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会计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会计知识完全由零开始,所有的会计知识几乎均在大学学得.高校专业教育的安排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期基础课程中虽涉及一些会计理论知识,但由于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薄弱,不可能作过深阐析.前期专业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在专业学习的后期,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并能对一些会计问题自主思考时,适时的加入《会计理论》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前期所学会计知识的系统巩固.本科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或多或少有“填鸭”接受的影子,开设本课程可使学生对前期所学会计知识,在广度上有所拓展,深度上有所掘进,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并能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和融会贯通之能力.

二是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归纳与概括,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培养总结的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由于会计理论具有指导作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这同样能提高学生在会计领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是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做准备.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已不满足于本科层次的知识学习,而积极投身于“考研”的队伍中,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一局面,同时也不免产生一些忧虑.由于目前各个学历教育层次规模的急剧扩张,而教学资源的增长相对滞后,若把会计理论课程完全置于研究生教育阶段,会使研究生教育不堪重负.为使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不受影响,把一些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划入前一教学阶段,会减轻研究生教育压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理论的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的实现须借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若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恰当,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失去其开设的意义,对学生而言,无非又多了一门枯燥无味的“鸡肋”课.就笔者对学过此类课程学生的调查了解,他(她)们大多反映开课之初,均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但开课后,逐渐意识到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安排和自己的预期有很大差距,普遍认为内容过于枯燥和深奥,于是由当初的极大热情演变为应付上课、敷衍考试.

课程内容受到教育资源(主要是课时)的限制,对会计理论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上应力求精简.目前,国内、外出版了相当数量的会计理论著作,但这些著作均不宜直接作为本科生的教材,内容上应调整和简化.实际上,目前开展本科生会计理论教育的各高校主要是授课教师自编讲义,这说明,我们缺少一本体系合理、内容紧凑的会计理论教材(正如在高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却鲜有一本合适的职业道德教材一样).目前,多数高校把会计理论分成若干专题来讲授,主要包括:会计理论体系构成、会计理论发展、会计规范、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与会计国际协调等理论问题.内容基本含盖了所有会计理论知识,在教学资源限制的条件下,要想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来达到教学目标是困难的.

笔者认为,本科阶段的会计理论教学内容应以能清楚解释会计实务(学生在前导课程中已学过的内容)的理论内容为主,视教学资源情况辅以其他相关会计理论内容的讲授.理论的作用是解释、分析和预测,本科教育阶段开设会计理论课程应以解释为主要目的,即解释他们在前导会计课程中学到的具体会计行为、方法.理论的解释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近来很多人对经济学理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主要得宜于近几十年来经济理论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这些新兴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令人咋舌,其解释能力不仅局限于经济现象,甚至扩大到法律、政府、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等,大有创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趋势,一时间对新经济理论的学习趋之若骛,中国的经济理论学习和研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对于本科生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应吸取其经验,注意在授课中用一些简单、新颖的理论去解释会计实务,以期让学生频频有顿悟的感觉,这对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的兴趣很有帮助,但限于本科生对会计知识掌握程度,不应在该课程中过多关注理论的分析和预测,如若不然,会适得其反.

三、会计理论的课程体系安排


课程体系安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对相关知识系统掌握、融会贯通.如,一般的观点是:基础会计学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章节内容按此三个方面组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系统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程体系按会计要素展开以财务会计报告收尾,对教学和学习帮助很大.笔者认为,对会计理论课程内容体系的安排应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结合本科生受专业教育的局限,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以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会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主线;其次,体系安排本身也应属于会计理论范畴;最后,要便于学生对前导会计课程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总结、分析能力.基于此,笔者认为,以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会计假设与原则”为主线展开,再由此引申相应的理论专题,并适当介绍会计研究方法、会计国际协调的会计理论课程体系应是较为合理的.一个大四的学生,一般而言,快速完整的罗列出所有的会计假设和原则并非难事,但多数学生反映,通过教师上课,掌握最多的是“假设和原则是如何的重要”,但到底重要在哪里学生往往难以说中要害,说到底还是对这些基本理论的掌握不够扎实和全面.虽然会计的假设与原则在一些专业基础课中均有涉及,但这些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讲授较浅,学生很难将理论和实务融合.会计理论课程以“假设和原则”展开可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课程主线,利于达到预期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只是把假设、原则作为课程主线而提出的,决不意味着会计理论课程只介绍这些内容,教师用假设和原则来搭建主线,并由此引申出其他的会计理论(如,计量理论、报告理论、起点理论等等 ).正如搭建大楼时的脚手架,其本身不是目的甚至还会被拆除,重要的是依靠它所建立起来的东西.

四、会计理论的教学方法

会计理论课程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写作论文的规范方法,并对之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训练,这是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通常情况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大多基于这样的假设——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自觉和认真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惰性远高于我们的估计,比如:一些前导基础性课程对专业课教学非常重要,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达不到教学目标,导致专业课的讲授异常吃力,反而挤占了宝贵的课时资源;授课过程中教师布置的补充读物,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未问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撰写毕业论文,现行的论文指导方法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允许自选题目,但却使一些同学利用学校先进的检索系统毫不费力的拼凑出一篇论文了事,在扩召的压力下指导教师对此往往无能为力,这样一来,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几乎流于形式.

为使本科学生掌握初步的提问和研究能力,并能够撰写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教师可将自己的科研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在会计理论课的正常教学中,教师可在上课之初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即将或正在撰写的学术论文,以此为素材带领学生参与到创作过程中,从论点的提出到数据的搜集、整理,再到论点的论证等,把自己研究的全过程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呈现给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一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和写作,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教学互动方式下,教师的研究思路也会在不断的师生交流碰撞中获得新的启发,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类似论文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之我见

摘 要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
更新日期:2024-12-3 浏览量:22892 点赞量:6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