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机械类课程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实践

摘 要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为了提高工科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针对工科机械类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从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认真实施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机械类课程教学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社会适应性

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是指学生进入社会后,识别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为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而储备的知识结构,对环境的健康心理反应以及行为调整能力等诸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完整体现.①基于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教育部门以及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性,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2010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教育部已经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高校毕业生只有适应新时期所需人才的要求,才能有较强的适应社会性.②为了提高工科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针对工科机械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将工科机械类课程教学实践与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工科专业机械类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机械类系列课程毫无疑问是与工程实际、工程应用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也是将来对工科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影响最大的主干课程.该类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对学生的实践性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目前机械类课程的设置与学时安排普遍不太合理,存在重视理论、不注重实践,重视课堂教学、不注重工程应用等问题与现象.这样一方面导致工科专业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工程概念,没有直观的工程意识,感觉课程内容抽象难学,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或较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社会或企业,使得所学的知识不能与工程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性较差.

高校应该重视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锻炼,工科类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特点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以及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如目前工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无论是课程学习、考试,还是毕业设计等所有环节都是合格的,甚至是比较优秀的,但一旦毕业进入工作单位,都需要较长时间的重新学习与适应,才能具备基本的工程素养与概念,还要再经过更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具有现代设计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才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或解决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导致企业往往需要2~5年的时间,来培养新聘的毕业生,使得企业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传统的培养模式以及落后的教学手段与工程实践严重脱节.

2机械类课程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探讨

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拥有较强的设计理论基础与理论素养,熟练掌握现代的工程分析技术、设计方法与实验手段,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短时间内,能够独当一面地运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测试手段解决企业面临的具体工程,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宗旨和主要重要目标.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针对机械类系列课程教学实践而言,需要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2.1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大纲等,核心是课程.高校要综合考虑培养具有技能性、应用性的人才要求,动态编制新的或修订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针对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面向行业、企业和现实社会生活,既要注重传统基础理论的夯实和前沿专业科技的发展,又要注重学科与课程的系统性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性.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颁发和要求,在制定机械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需要对机械设计类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做较大的调整.要根据社会需求,保证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比例.增加实践教学所占学时的比例,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学生接受到系统全面的现代机械设计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了解现代的工程技术手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要领.

2.2认真实施课程的教学过程

好的课程体系,需要优质的教学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核心.所以多媒体课件的编写,一定要结合学习内容,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并在教学安排中增加现代工程设计与方法的基本内容,并注重在课件中增加相应的工程实例及解决方法,着重体现运用现代测试与分析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现代分析方法的理念.

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关键要增加具体的工程实例,或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工程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提炼工程主题.然后结合工程实例,将教学重点内容提炼成具体的工程主题,促使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得抽象的工程问题变得丰满有趣,从而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与背景.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为学生设计若干综合性和研究型的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使用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为培养学生的测试水平,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

在开展研究型教学时,可以选取典型的工程问题,或将教师从事的纵向与横向项目介绍给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工程实际问题和项目的培养与锻炼,每一小组承担相关的子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的学生经过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方案的讨论等知识准备后,独立或半独立地进行理论分析、实验测试、仿真计算以及优化设计,最后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总结研究的方法与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这样可以通过具体的工程课题训练让学生得到完整与系统的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分析能力和综合实验素质.③2.3引导学生投身课外科技活动

工科机械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等都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工科机械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课外科技活动,自觉当好学生的指导教师和引路人.全国各大高校都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课外科技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对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和种类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选择参加科技竞赛、发表论文、参加讲座、申报专利、参加科研课题等十几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等级考试及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参加见习工程师培训与考试,使学生掌握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工程问题研究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增加相 关行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如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增加才干和本领.

在教学过程的实践中开放专业实验室,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能力.由于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大部分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购置仪器设备,弥补了实验教学经费不足,提高学生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④开放研究生工作室、机械结构分析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现代的分析手段,让他们和研究生一起了解工程问题的建模、仿真,以及优化分析的全过程,学会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工程问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现代设计的能力和水平.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加入到教师与研究生的项目与课题中来,通过横向课题和项目研究的带动,实行老师和研究生共同指导和培养的模式,提供学生接触社会和企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与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总之,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为了使他们毕业进入企业或研究部门后,能很快胜任相关的研究工作,需要在工科机械类课程的教学中开展认真的教学研究,可以通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提炼工程主题,从而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与现代设计意识;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与研究室的项目与课题,让学生得到解决具体工程实际问题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变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大力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多渠道地掌握现代的现代工程技术方法和测试手段,以及企业常用的优化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类似论文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机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提出了&。
更新日期:2024-2-15 浏览量:33444 点赞量:8758

西部地区机械类课程双语教学与

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培养国际化的现代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32119 点赞量:8277

高职院校机械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 要】通过加强对机械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级。
更新日期:2024-3-16 浏览量:45226 点赞量:10960

面向医工类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

摘 要:根据国家与社会对医工类人才的专业迫切需求,面向医科大学医工类的大一新生开设机械制图课程,授课对象为四年制生。
更新日期:2024-12-9 浏览量:23622 点赞量:6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