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主题与思想路向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需要面向当代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以现代性的变革作为自己的问题意识,通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范式的转变及观念变革的批判性清理,确立起必要的理论意识,在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中,实现以中国特色现代性为主题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主题;思想路向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2)01-0039-04

[收稿日期]2011-11-10

[作者简介]1.车红兰,女,朝鲜族,延边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意识形态.(延吉133002)2.庞立生,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哲学.(长春130024)

16世纪以来,现代性一直是社会理论的关键性主题.对现代社会的描述、解释与批判性反思,构成了当代哲学与社会理论的思想内核.在当代,中国社会已经處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并已能动地展开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性探索.那么,在此情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通过自己的理论创造来反映和表征、引导与塑造中国现代性的发展,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面临的重大使命.

一、中国特色的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主题

当代中国,正處于自觉地现代性建构的过程之中.无论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内外部环境及主体意识来看,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性,都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建构,不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也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性的诉求是在西方现代化的外部环境下展开的,因此,西方现代性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借鉴.在自身现代性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会尽可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西方现代化的思想理论与实际经验.但是,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又与西方现代性有本质的区别,中国不可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现代性的模式.事实上,西方现代性存在着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并且具有支配性和扩张性的本质.事实证明,中国一味照搬、照抄西方模式而忽略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是不会有出路的.因此,中国现代性的建构需要有自身的特色,即需要建构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这就要求,在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我们的生存處境,而且要考虑自身的文化传统,并使之进行现代性的转换.中国文化一向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的精神传统,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也需要一以贯之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从当今世界现代性建构的实践经验来看,现代性的成长既需要植根于传统之上又需要对传统进行再创造.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无论就历史處境、思想遗产与文明成就,还是就现实国情与世界发展大势而言,都必须与西方现代性具有本质上的差别.西方的现代性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其思想基础、理论构造、制度设计、实践运行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印迹.西方现代性自启蒙时代伊始,就一直秉持着二元对立的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与控制论的价值态度,在二元对立中追求普遍的绝对的统一性,以自我中心主义的方式与态度来谋求对他者的控制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决定了西方现代性在本质上具有支配性,其发展进程也必然是扩张性和冲突性的,是“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对立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使之体现在人的行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现代性.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题以及和合的文化传统的背景下,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不可能像西方那样遵循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也不能以扩张与冲突来展开自身的进程.因此,中国现代性,必须是立足于自身传统、现实国情以及时代趋势的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学说,内含着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西方现代性的基础上自觉敞开的思想道路.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新型现代性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虽然从资本主义开始,但是却并不局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马克思要求把现代性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是一种具有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并在对立和扩张中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现代性.不可否认,西方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发达的西方现代文明,但在其发展中其扩张性和冲突性的本质也日益暴露,其片面性的弊端和缺陷日益明显.从发展趋势上看,现代性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超越和扬弃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的总体性批判,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所蕴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尖锐矛盾,也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时代所陷入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尖锐矛盾.这充分表明,资本主义所实现的现代性并不是现代性的最终完成.在马克思的辩证法看来,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即“资本主义虽然促进了现代性的历史形成,但是现代性的发展却势必要超越和扬弃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展困境与危机中,超越和扬弃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成为现代性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敞开了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旧式现代性的新型现代性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当代中国特色现代性的建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身的深刻理论背景与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性的建构,不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而且也内在地要求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正像马克思所表达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结合所属时代的总体状况与发展趋势,不断探寻和创造自己的合理形态.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抽象的和无根的,它需要和一定国家、社会的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与发展现实相结合.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真正解决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已经走上了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成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已经确立起“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自我主体意识.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现代性的建构过程.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建构,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主题.只有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才能坚持不懈地推动和引领思想解放,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建构提供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思想支持、理念支撑和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建构作为自己的思想主题,以此展开自己的理论探索与思想创造.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对话与融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内在地要求超越西方文化以及资本主义的现代性,而且内在地要求实现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因此,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必须面向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传统.这就要求,既要进一步激活、恢复与提升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论活力与思想性能,也需要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对话与融通,以此推动中国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实现了对西方哲学及文化传统的革命性变革,也表现为对西方现代性社会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既是对西方超验理性主义文化传统与有神论的超越,同时也终结了西方中心主义、普遍主义、绝对主义的现代性文化观念与历史观念,从而使精神生活与文化传统的民族性、差异性、多样性与丰富性获得根本上的承认与尊重.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文化传统的反叛与变革,在思想上使非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民族性道路的独特价值得以敞开,也为克服中西哲学的局限性和发挥各自的特殊作用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这使得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在现代性建构中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过程.”从文化融合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普遍的传播、被广泛接受并真正扎下根来,获得真正的发展,不仅具有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根由,也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传统在文化精神、价值理念上所具有的契合性、互补性紧密相关.中国文化传统在道德信仰精神上是非宗教化的和入世的,它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具有很大的包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具有无神论精神并倡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在本质上是具有人类性、开放性、实践性.这表明,中国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具有思想的可能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价值理念,可以说既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也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思想底蕴,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互结合、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思想创造力,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需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思想文化路径,特别是要在代表人类先进文化方向的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使民族文化传统得到激活并经过转化而使之获得现代性,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有机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意蕴的凝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结晶与思想升华,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所取得的最为重大的理论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和凝结着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的实践经验,同时又是对其理论上的升华,其中所蕴含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思想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体认与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整理与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与精神意境,从中概括与总结、提炼与引申出具有哲学意蕴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以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框架与思想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的总体性、创新性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结晶,它集中体现和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思想境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现代性区别于西方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的理论表征,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出和谐辩证的特点,在价值理念上则集中体现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内蕴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不仅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底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与实践发展也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与引导性的思想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表征的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不仅仅表现为区别于西方旧式现代性模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念与实践智慧,而且也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与价值.由此来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必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的实践经验和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内容中去,深入把握与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内涵及其相应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

目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研究总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从现有成果来看,其研究视域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思想来源人手,把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基本理论出发去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体现和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具有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基础,同时它也体现和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由此,学者们试图从中凝练和概括出这一理论体系所体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观点,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想见解与表述方式.

在我们看来,我们应当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进程,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解放历程之间的内在契合与一致性,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念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关联互动,阐明从哲学层面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及意义.同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人手,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及其中国化的思想理路,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哲学文化传统的承续与创新.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向度入手,揭示与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维方式上的新特点,概括与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体现的创新性价值理念.此外,我们还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出发,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基本哲学思想,阐明其包含的代表性理论观点,揭示这些哲学理论观点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理论创新.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需要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阐释,敞开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的思想观点与价值理念.

[责任编辑 张克军]

类似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

【摘 要】著名学者艾思奇根据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审时度势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笔者认为有两方面。
更新日期:2024-5-5 浏览量:13407 点赞量:458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维审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含义,是实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这种表述,已经标明了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马克。
更新日期:2024-6-21 浏览量:83071 点赞量:18756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维路径

摘 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思维路径的创新,这些创新的内容包括对一般和个别的创新,。
更新日期:2024-1-7 浏览量:9042 点赞量:3790

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012年11月11日,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重庆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三教。
更新日期:2024-8-18 浏览量:107920 点赞量:23993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摘 要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国家,封闭性的内陆环境、原始协作式的小农经济和被强化了的氏族血缘关系使得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习俗。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22139 点赞量: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