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的主要特征

〔摘 要 〕 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管理哲学的灵魂,以人民的利益为本是管理哲学的核心,改革开放是管理哲学的主题,“三个有利于”是管理哲学的价值标准,这是管理哲学的主要特征.

〔关 键 词 〕 管理哲学,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2010)06-0072-05

一生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具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理论,其重要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他创立的理论中,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

管理哲学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管理学家泰罗在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首先使用的,他指出:科学管理的理论或者说科学管理哲学,虽则刚刚为人们所理解,而管理实践本身却已逐步推进,科学管理包括着某种主要的普遍原则,是一种能以各种方法运用的哲学观.1923年,英国的管理学家谢尔登出版了《管理的哲学》一书,他在这本书中指出:本书不是从事阐述某一种特殊的管理,而是试图阐明统治整个管理实践的目的、发展路线和原则.以上表明,“管理哲学”是指科学管理理论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普遍原理、原则.美国哈佛管理丛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则认为,所谓“管理哲学”是指最高管理者为人处事的信仰和价值观等.目前,国外的“管理哲学”一词基本上是在上述意义上使用.管理哲学一词在我国也一直在上述意义上使用.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学者已出版了许多本管理哲学的专著,管理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管理哲学一词在这里主要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管理的一般本质、规律和方法的科学,为管理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从管理哲学的上述意义看,笔者认为理论中也同样包含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阶段、动力、目标、战略等重大问题.这一理论实质上也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管理理论和关于党的建设的管理理论.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就是的管理哲学,而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改革开放以及“三个有利于”等重要思想,则是管理哲学的主要特征.所以,的管理哲学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的管理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并已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的成就.而我国当前对的管理哲学还缺乏应有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深入学习研究和探讨的管理哲学,对于我们发展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以及党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管理哲学的精髓和灵魂

在中国成为执政党,社会主义对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主要任务就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管理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问题,包括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当代的重大课题中,总结了国际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正确地分析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一国两制以及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等重要思想.这一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目的、方向、道路、途径、原则、动力和领导力量,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笔者认为,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这些最基本的思想、原理、原则也就是的管理哲学.而这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就是贯穿其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管理哲学的出发点.整个的管理哲学都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期间,我国一度丢掉了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优良传统,陷入了主观主义和个人迷信的泥坑,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严重的损失.“”结束后,为了反对以“两个凡是”为代表的错误思想,强调和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提出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并深刻地阐明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政治、科学、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也就同时创立了的管理哲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也是管理哲学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创立理论,也就不可能创立的管理哲学.

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管理哲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整个管理哲学的根本点,它贯穿于整个管理哲学的各个方面.理论的各个方面,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改革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依法治国思想、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的思想、一国两制理论、关于时代主题的理论等等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整个理论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包含在理论中的管理哲学的精髓和灵魂.管理哲学的各个方面的成果,如以人民利益为本的思想、改革开放的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依法治国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以及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方针等都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果.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二、 以人民的利益为本是管理哲学的核心

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为人类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也是理论及其管理哲学的核心.

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为中国人民幸福执着拼搏的一生.16岁就到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党员.他说:“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1〕“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2〕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贯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了革命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无怨无悔,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早在革命初期,就强调,“敌我斗争的胜负,决定于人民,等经验尤其证明:谁关心人民的问题,谁能帮助人民想办法去和敌人斗争,保护人民利益,谁就是群众爱戴的领袖”〔3〕.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领导中国建设的工作中,又非常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1962年,《在扩大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是同志过去多次讲过的.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在这里清楚地表明,领导干部只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指出:“政治上,充分发扬,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力.”〔5〕“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力.”〔6〕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员及其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就必须做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在政治上充分发扬,保证人民享有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和各项公民权力,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他认为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他还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在这里,一方面,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并作为判断一个政党是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准,另一方面,又同时强调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这也是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生产力标准同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克服了过去一段时间只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注重发展的质量,不注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错误做法和片面性.他一再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他坚持一切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以广大人民利益为本的思想是整个管理哲学的核心.这一重要思想已内在地包含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哲学基础,并得到了新的发展.

三、 改革开放是管理哲学的主题

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理论是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哲学的主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以后,如何建设好管理好社会主义国家,是执政党的重要任务.我国在一段时间脱离中国实际,照搬别国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并把阶级矛盾当成主要矛盾,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指导思想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大搞政治运动,发动“文化大革命”,实践结果证明是错误的,不成功的,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脱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把阶级矛盾当成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错误的“管理哲学”,作为建设和管理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为了纠正以上错误,和党科学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果断地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和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强调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1979年3月,明确指出:“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8〕在这里根据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实际情况,正确地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而是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继承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人民代表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而一些具体制度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实践证明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要推翻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在各个时期不同场合都反复地不断地强调和宣传要坚持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方针.

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指出:“我们拨乱反正,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9〕“我们的开放政策、其他一系列经济政策以及全面的体制改革都是一种试验.如果我们不搞改革,不坚持开放政策,我们制定的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开放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变化.变就意味着没有出路.我相信我们的政策是会成功的.”〔10〕1987年6月,在改革开放的中期又指出:目前我们国内正在进行改革.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11〕


1992年1月,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等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12〕“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3〕在这里更加全面、深刻地总结和阐述了改革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改革开放的怀疑、争议和斗争.而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给予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改革开放的理论是整个管理哲学的主题.这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正是在关于改革开放理论这一重要的管理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才取得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四、“ 三个有利于”是管理哲学的价值标准

判断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非成败的价值标准是管理哲学的重要内容.“三个有利于”就是管理哲学判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非成败的价值标准.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唯心主义盛行,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猖獗,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丢掉了.经过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个人迷信、教条主义等唯心主义思想,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观点.但是,检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价值标准是什么并不清楚.有的人仍然沿用传统的唯心主义的政治标准,用“姓社还是姓资”来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成败,或用其他的一些标准,如经济发展速度标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标准、利润标准等.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具体运用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中.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过著名的“猫论”:即不管黄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最早运用.1978年,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上,这就是最早提出的生产力标准.1979年,又指出: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这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发展.1983年,他进一步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做得对不对的标准.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4〕这样就形成了关于判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是非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实际,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其后又发展为“三个有利于”标准,并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辩证地统一起来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这是新时期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对于我们克服过去唯心主义的错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支持、鼓励和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的管理哲学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而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则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这些重要思想,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哲学基础.因此,当前学习研究的管理哲学及其主要特征,对于我们深入学习研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管理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转引自管文虎.理论概论〔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79.

〔2〕〔7〕〔9〕〔11〕〔12〕〔13〕〔14〕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3,28,138,237,370,370,372.

〔3〕〔4〕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41,304.

〔5〕〔6〕〔8〕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339,182.

〔10〕人民日报,1985-07-16.

(责任编辑:裴亮亮)

类似论文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特征的和

摘 要:现代的西方哲学在前期哲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的基础上同现代科技充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5516 点赞量:10777

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哲学

《中国式管理》讲究的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 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
更新日期:2024-2-15 浏览量:32433 点赞量:8249

《红楼梦》中的管理哲学

摘 要:《红楼梦》即是一部文学著作,也是管理知识的汇集,就像是一部管理百科全书 而在管理方面给大家。
更新日期:2024-2-4 浏览量:8253 点赞量:3129

董仲舒的管理哲学

摘 要:近年来对管理哲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交叉于哲学与管理学的热点,关于中国传统儒家。
更新日期:2024-1-6 浏览量:6112 点赞量:2351

管理哲学在职硕士生课程班

2016年在职硕士研究生丽水电大招生点招生简介(二) 学校层次专业费用流程优势考试形式武汉理工大学学历,学位 (双证) 报名要求:。
更新日期:2024-2-2 浏览量:8339 点赞量:3246

儒家道家管理哲学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摘 要】中国企业基本全盘照搬了西方企业管理方法及理念,经过中国企业实践,往往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如何更。
更新日期:2024-10-1 浏览量:19831 点赞量: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