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当代中国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历史观又是价值观,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是当代中国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一、发展本质的新升华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通过对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等内涵的阐述,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从哲学的层面上升华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历史观又是价值观,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是当代中国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强调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来,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强调必须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些论述凝聚着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的深刻认识.它表明,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和信息化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

发展是第一要义,这一思想是对发展重要性的强调,是对为什么要发展的回答.这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最大实际作出的重要科学判断.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虽然,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但我国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我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我们的根本目标.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这是对关于“发展是硬道理”、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在新形势下的重申,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对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做出的科学判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乎人的科学.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唯物史观的要义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价值追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创立群众史观.他们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依靠人,就要看到人民群众是实现发展的根本力量;提高人,就是要不断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权,包括人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尊重人的需求、生命、价值和尊严,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了人,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人”进一步回答了怎样“依靠人”的问题,“尊重人”具体回答了怎样“为了人”的问题,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必然体现.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恩格斯则把唯物史观称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里所说的人,就其主体而言,就其绝大多数而言,就是人民群众.因此,唯物史观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通过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促发展,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还分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机制,指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是历史运动合力的结果,而历史运动的合力之所以能够推动历史进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进行历史活动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利益和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唯物史观认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完全一致的.唯物史观的这一观点决定了人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以人为本,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要求.因为以人为本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阶级都曾经提出过的一个口号,比如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就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而在近代欧洲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本主义也主张以人为本.虽然这些有关以人为本的主张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成为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思想资源,但毕竟历史上统治阶级关于以人为本的主张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当代西方某些政治势力以人道主义为名,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为进行“人道主义国际干预”制造借口,以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悍然发动对别国的军事行动,严重践踏其他国家的主权和人权.由于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理解以人为本,我们有些同志也把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起来,主张以“以人为中心”取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张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个人为本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对立起来.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才能澄清在以人为本问题上产生的各种疑惑和思想混乱.

三、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社会发展是辩证的发展、矛盾的发展,需要不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又是全面的、系统的发展,需要协调好、统筹好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关系;社会发展还应当是不间断、健康的发展,需要考虑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因此,只有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健康的发展.科学发展以唯物辩证法为活的灵魂,紧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赋予发展以系统、精辟和富有创造性的时代意蕴,深刻昭示了21世纪初崛起中的中华民族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首先,坚持全面发展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所构成的,而上层建筑又区分为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发展不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所构成的经济变化,而且包括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发展首先表现为生产力的变革,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变化必然要求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就表现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

其次,坚持全面发展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作为矛盾系统都存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规定和制约着非主要矛盾的解决,但又不能代替和自然而然地导致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反过来,非主要矛盾也对主要矛盾的解决具有制约作用,非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又会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因此,辩证法强调坚持全面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通过解决主要矛盾为从根本上解决非主要矛盾创造条件,同时重视通过解决和缓解非主要矛盾来推进解决好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抓好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不等于搞“单打一”,不能顾此失彼,否则,不仅其他方面工作发展不上去,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必然要受到拖累而解决不好.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少地方不少部门确实存在着“单打一”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全面发展,为正确处理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种非主要矛盾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协调发展,是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程度、发展效益等方面比例适当、结构合理,能够达到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共同发展的状态.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把增强发展协调性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明确提了出来,可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坚持协调发展,首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结构性原则.系统结构性原则认为,结构是系统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一定方式,它表现为各个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排列秩序和作用方式等,系统结构合理、各种比例关系协调,系统就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正常发展;反之,就会导致系统功能降低和不能正常发展.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结构的跃迁过程,各种重大比例关系必须不断调整,才能消除比例失衡、结构失调,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经济和社会结构不协调和某些重大比例关系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前尤为突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而要使社会结构得到优化,各种比例关系趋于合理,就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党提出坚持“五个统筹”,就是要通过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和自然之间发展的协调,从而使整个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优化,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才能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再次,坚持协调发展又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平衡与非平衡的辩证关系.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发展是一个由不平衡到平衡,然后打破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的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我国由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加之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的差别,不同区域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有其必然性的一面.这种不平衡如果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加以合理利用就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动力;然而严重的不平衡、失去控制的不平衡,超过社会承受程度的不平衡,必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带来消极后果,是必须努力消除的.因此,要对这种不平衡加以调节和控制,促进其向良性的平衡的方向转变.这也要求我们处理好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人口和地理环境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观点,借鉴了当代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思想成果,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有益成分,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这“两大规律”的辩证统一,强调发展应该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协调以及能够保持内在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考虑当前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效益,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从而实现发展观上的新的飞跃.

类似论文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之后现代政治哲学

摘 要: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在政治解放范围内的言说,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微观认识的深化,更加彰显了马克思政治。
更新日期:2024-4-14 浏览量:58491 点赞量:14046

科学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 它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它在哲学基础及具体。
更新日期:2024-11-16 浏览量:143440 点赞量:30895

“科学观”蕴含的系统哲学思想

摘 要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转型经济”角度出发,从。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6101 点赞量:11098

科学观与中国旅游产业的战略转型

[摘 要]基于对相关概念和研究文献的梳理,运用专家意见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实际运用的。
更新日期:2024-2-4 浏览量:9387 点赞量:3729

如何用科学观指导美丽中国的建设

作者简介:刘砚冰,(1967 7-),性别男,籍贯辽宁省阜新市,学历大学,职称副教授(律师),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更新日期:2024-9-13 浏览量:118711 点赞量:25943

科学观的行政法哲学

[摘 要]在价值观上,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行政法的价值实质、以维护人权作为政府施政的价值取向以及评价行政法。
更新日期:2024-8-6 浏览量:14768 点赞量: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