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牟宗三“中国哲学”观略

【摘 要 】20世纪下半叶,在其前期对中国哲学以及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知性哲学的基础上,牟宗三开始重新疏解中国哲学,力图疏通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大动脉,并借助于西方哲学,特别是康德哲学,重建中国哲学的道德形而上学.相较于早期的中国哲学研究,这一时期其“中国哲学观”呈现出更多的现代性意蕴.

【关 键 词 】牟宗三 中国哲学观 道德形而上学

20世纪上半叶,牟宗三主要从事逻辑学及康德哲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起,其开始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与融合,并本着“内圣开出外王”的学术理路,试图疏通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大动脉,重建中国哲学的道德形而上学.1963年,《才性与玄理》一书出版,旨在体察魏晋时期的才性玄理之学,这是牟宗三第一部疏通中国哲学与文化大动脉的书;1966年,《心性与体性》第一册出版,旨在于疏通宋明儒学;1969年~1973年,《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以及《现象与物自身》两本著作相继出版,这两部著作中,牟宗三引入并借助于康德的知识论,确立了其“内圣外王”的哲学模式.牟宗三对中国哲学与文化大动脉的疏通,是通过中西方哲学的比较与融合,并由此建构新的哲学体系来进行的,这一时期其“中国哲学”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界定

牟宗三从不同角度对“哲学”进行了界定.从哲学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而言,哲学是对人类活动及其理智观念的反省及其所形成的系统,或者说是实践的智慧论,“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的,便是哲学”①,“这种观念的说明,理智的活动所展开的系统,我们也叫是哲学”②;从哲学与文化的关系而言,哲学是文化的中心,指导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哲学从关连著文化来讲,哲学就是指导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或智慧”③,“文化等向内收缩到最核心的地方,当该是哲学.哲学可以做庞大的文化这一个综合体的中心领导观念”④;从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而言,牟宗三认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哲学之古意为“最高善论”,也即所谓“教”.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的原意是“爱智慧”,“爱智慧”就是向往最高善,衷心对之感兴趣,热爱之、渴望之,追求之.因此,哲学是不能离开“最高善”的,亦可名之曰“最高善论”⑤.

对“中国哲学”的界定是与一直以来被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一问题上,牟宗三从“哲学”一词的起源、传入入手,具体而全面的分析了中国哲学.他讲到:“说中国没有‘希腊传统’的哲学,没有某种内容形态的哲学,是可以的.说中国没有哲学,便是荒唐了”⑥.从牟宗三的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中国哲学与文化客观而理性的态度,以及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深厚情感.牟宗三没有像西化主义者那样对西方文化一味尊崇,认为中国文化一无所有,而是采取了更为客观、理性的学术态度.他承认以往的中国文化中没有开出科学与政治,但如果要说中国没有宗教与哲学,就是“霸道与无知”.他从自己对“哲学”的界定中,认为中国是有哲学的,只不过由于中西方民族、环境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而已.应该说,这是一种客观的讲法.他还认为在今日东西方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以此来调整、充实、滋润各自的文化生命.

中国哲学的范围与特质

在对中国哲学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牟宗三指出了中国哲学的范围与特质.他讲到,“中国哲学包括很广.大体说来,是以儒释道三教为中心”⑦.在讲中国哲学的特质之前,牟宗三讲到了哲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于哲学的普遍性,他指出“凡是哲学的真理都是普遍的(universal);哲学里面建立一个概念、一个原则,通常都是有普遍性的”⑧,关于哲学的特殊性,他指出,“中国代表一个文化系统,西方代表一个文化系统,印度也代表一个文化系统”⑨,“如果了解了文化的特殊性,就能了解哲学的特殊性”⑩,“一定要普遍性、特殊性两面都讲,不能只讲一面”.

在此基础上,牟宗三分析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他指出:“中国哲学特重‘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中国思想的三大主流,即儒释道三教,都重主体性,然而只有儒家思想等把主体性复加以特殊性的规定等即成为道德的主体性”,“它是以性命为中心,由此展开他们的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 这个“生命”属于道德理性的观念,是属于实践的问题,“实践的方式初期主要是在政治上表现善的理想等圣王重理想的实践,实践的过程即为政治的活动等所以政治的成功等必须从自己的内省修德作起等中国的圣人,必由德性的实践,以达到政治理想的实践”.


综上所述,在牟宗三看来,中国哲学以生命和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为研究重点,以道德实践为研究方法.换言之,中国哲学即是通过道德实践,围绕人这一主体性的生命而展开的智慧、学问与修行的一种生命学问.

中国哲学的价值及缺憾

牟宗三指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即在于其人文主义,并指出人文主义要得到发展必须接续儒家的道德实践主体理论.西方哲学有知识论、本体论、宇宙论以及很好的逻辑思辨与架构,但是无完备的人生哲学.“中国哲学没有西方式的以知识为中心,以理智游戏为特征的独立哲学,也没有西方式的以神为中心的启示宗教.它是以‘生命’为中心,由此展开它们的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因此,讲中国哲学首先必须注重其生命哲学的特质以及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中国文化生命的最高层心灵,都是集中在这里表现.等对于以‘生命’为中心的学问没有相应的心灵,当然亦不会了解中国哲学.以西方哲学为标准,以在中国哲学里选择合乎西方哲学的题材与问题,那将是很失望的,亦是莫大的愚蠢与最大的不敬”.

同时,牟宗三还指出了中国哲学的缺憾,即偏重德性文化而缺少智性文化,“在中国文化生命里,惟在显德性之仁学,固一方从未单提出智而考论之,而一方亦无这些形式条件诸概念,同时一方既未出现逻辑数学与科学,一方亦无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此一环之缺少,实是中国文化生命发展中一大憾事.” 中国哲学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对中国哲学特质的分析,牟宗三讲到了中国哲学的未来.他认为,中国哲学的中心儒、释、道三教都是“生命的学问”,重点关注人生的方向问题,而这种“生命的学问”的中心就是“心”和“性”,可称之为心性之学.牟宗三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哲学至汉代已停滞不前的论断,认为:“明末以前二千多年来中国的三教所代表的文化生命,不但在发展过程中未有停顿,而且迭起.”由此,他推断中国哲学未来的方向:“(一)根据传统儒释道三教的文化生命与耶教相摩荡,重新复活‘生命的学问’.(二)吸收西方的科学、哲学与政治,展开智性的领域.”由此看来,关于中国哲学的未来,牟宗三认为要继续发扬自身“生命”的学问,同时又要吸收西方哲学优秀的成果.应该说,他坚守了中国哲学的根本,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的不足,很显然,相对于西化论者来说,牟宗三持一种更为客观的态度.

客观而言,牟宗三的中国哲学研究中具有其时代局限性,如在其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中,夸大了良知主体的权能,以道德主体开出西方的知性主体(科学)和政治主体(),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吸收;又如在中西方哲学的比较与融合中,文化保守主义立场使其坚守以中国哲学为本位,反对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后殖义”心态,又在学理上不得不对西方哲学进行研究,二者之间矛盾的结果导致其在中西方哲学的沟通与融合中对西方哲学的框架进行了套用.但是,另一方面,牟宗三对于“哲学”与“中国哲学”概念的界定,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解答中,凸显了哲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以此为基点,构成了中西方哲学沟通会通的理论范式,并由此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哲学的特质,这无疑大大丰富了“中国哲学”的理论内涵,也影响着后人如后来的海外新儒家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另外,牟宗三以心性本体为基础,通过中西方哲学的会通与融合来建构中国哲学的道德形而上学,这一理论模式不仅极大影响着后来的学者,也在客观上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建构及发展模式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借鉴.基于此,牟宗三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前人,这无疑使其成为20世纪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极为重要的中国哲学家之一.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本文系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校长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AGDX1040】

【注释】

①②⑥⑦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4页,第5页,第1~2页,第4~5页,第6页,第10~11页,第6页,第6~7页,第91页.

③④牟宗三:《中国哲学会通十四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页、第3页.

⑤牟宗三:《原善论》,《序》,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

⑧⑨⑩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页.

牟宗三:《历史哲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3页.

类似论文

20世纪中国的日语教育

【摘 要】2012年,是中日间紧张气氛持续的一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纪念之年,也是中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围绕着2001年į。
更新日期:2024-10-27 浏览量:130977 点赞量:27892

20世纪西方哲学的特征

摘 要20世纪西方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处在继续发展中的哲学,它从不同侧面。
更新日期:2024-2-23 浏览量:32154 点赞量:7825

20世纪中国十大会计名家

①中国第一位会计师谢霖1909在日本明治大学毕业获商学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银行总司账,随即在银行进行会计改革,率先在中国使用国际通行į。
更新日期:2024-6-2 浏览量:12545 点赞量:3901

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改造

【摘 要】“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首先出于《纯粹理性批判&。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2381 点赞量:18158

20世纪8090年代的学术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学术思潮在西方思潮的催生和本土人心思变的心理驱动下风起云涌,一波紧逼一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李泽厚一句&。
更新日期:2024-10-1 浏览量:20091 点赞量:6251

《20世纪中国艺术理主题史》序

20世纪是极不平凡的世纪 这100年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意义,恐怕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愈益清晰地呈现出来 无论是。
更新日期:2024-5-25 浏览量:70674 点赞量:16065

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

广智院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筑之一 自1905年一1952年该馆经营近五十年里,主要着眼于“广智”两字,对开拓人们的眼界,启。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18277 点赞量: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