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消费文化与主流政治改写的文本

湖南电视台2007年的开年大戏《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下简称《大明王朝》)备受注目,电视台强势宣传的“四大看点”引发观众的观看热情,争议也随之而起,正如其它“正说剧”一样,争议的焦点多集中于历史事实的出入,特别是“改稻为桑”作为最重要的戏剧冲突却是虚拟的情节,编剧以明朝商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矛盾尖锐,“改稻为桑”符合历史逻辑辩护.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历史本体与历史客体这一类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该剧所蕴涵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凸显了当下大众文化的某些症候.

《大明王朝》的第一个精彩看点是“三大势力裕王、司礼监、严党针锋相对”.在一个有着官本位传统的国度里,自古以来,宫廷戏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忠奸对抗、权谋斗争.残忍严酷的权力争斗所引发的巨大矛盾、激烈冲突和道德式的最终解决,使剧情此起彼伏、环环相扣、迭起、惊心动魄,权力各方的相互抗衡和针锋相对是该类历史剧最强劲的叙事动力,构成了戏剧冲突的一大类型.这种编剧模式自1999年《雍正王朝》引爆历史电视剧潮流以来,基本上已成了历史电视剧成功的最大秘诀.编剧刘和平自然不会放弃自己的制胜法宝,八年之后再次推出的历史剧沿用了屡试不爽的戏剧冲突模式.处在权力金字塔底端的老百姓通过电视窥视了权力高层的真相和权力运作的秘密,对权力的镜像式满足又使心中积累的政治情绪得以合法化宣泄.和历史上的宫廷戏曲以道德教化为主要诉求不同,《大明王朝》的权力冲突并非好坏不变、忠奸分明的红白对抗,而是权力各方更复杂的纠结和抗衡,角色的定位不再脸谱化,而是更丰富、更立体、更客观,比如被钉在“奸臣”耻辱柱上的严嵩,被改写成一个老成持重、知人善任的谋国忠臣,似乎所有的罪恶都是他飞扬跋扈的儿子严世蕃犯下的.儿子被杀老子却能善终,观众由此不得不对严嵩刮目相看.又如太监,一直都是传统戏曲批评的对象,太监乱政是封建集权制的一个毒瘤,而《大明王朝》中的太监吕芳任司礼监掌印,世事洞明,忠心耿耿,为皇上分忧,深得皇上之心;对手下极尽呵护,人称“老祖宗”,最后出宫时带走装疯的杨金水,看重情谊,颇有仁心.观众对太监们油然而生同情之心.再如争斗的一端――裕王,电视剧也极力突出他爱民亲民、礼贤下士、宅心仁厚、能识大体的储君品格.这些看似受新历史主义的影响对既往历史人物形象的阐释和改写,确实一新观众耳目,但深究其实质,则是当下大众文化语境下,文化消费主义无孔不入的穿透和影响对电视文本重新编码的结果.《大明王朝》避免人物性格单一、力图给权力各方“美容”的叙事策略和历史策略,是大众媒介把历史转换成消费的一种重要策略.这种历史,是波德里亚所说的“不是产自一种变化的、矛盾的、真实经历的事件、历史、文化、思想,而是产自编码规则要素及媒介技术操作的赝象”①.


《大明王朝》的第二个精彩看点是人称“天下第一贪腐大片”,宣传词说“他们结,瞒天过海,唯有海瑞刚直断案,鹰锐之眼识破重重迷局,单薄之力挡住了多少横行天下的刀!正义与邪恶在这里豪情博弈!”海瑞,千古不二的清官.突出海瑞,意在反贪.历史剧创作的潜规则之一是对当下的关怀,换句话说是历史对现实的影射,以古鉴今.中国正处于历史的大转型时期,贪污腐败等丑陋现象沉渣泛起.对此,国家在政法方面加大对贪腐的打击力度,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着力提倡廉政文化建设.极受民众爱戴、具有广泛知名度的海瑞,自然成了反贪首选的符号,是最可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据媒体报道,《大明王朝》的通过速度之快,是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中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题材审查办的领导和专家每天以14集的速度审查,用3天半时间看完了46集,他们对这个电视剧非常满意,一点大的修改意见都没有.《大明王朝》让中纪委也很满意.“《大明王朝1566》在表现以海瑞为代表的清官廉吏时,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体现了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为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集政治性、思想性、借鉴性于一体的可视教材.”目前,中纪委已经发出通知,把《大明王朝》作为廉政文化建设题材在全国纪检系统内部加以推介.②

尽管历史上海瑞对倒严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但在剧中不妨把海瑞塑造成为倒严的急先锋、反贪的好清官.在何茂才、郑泌昌的重头戏时,海瑞顶住重重压力,穷追猛打,直追到江南制造局的公公杨金水,直追到严党和朝廷内宫二十四衙门,揭开结“毁堤淹田”、贪污受贿的层层黑幕,在一轮又一轮的较量中,海瑞刚直锋利的清官形象逐渐丰满高大.海瑞所代表的清官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赵炎才总结了清官的特征:价值理念上奉行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思想品格上追求忠于君国与清廉不贪统一,行为特征表现为严格执法与秉公执法结合,而历史命运却是清官名实与政治兴衰背离.从而得出结论:“‘清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吏治积极合理的一面,同时它本身亦带有明显的人治色彩,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道德决定论倾向.”③ 《大明王朝》中的海瑞表现出典型的封建集权体制下的清官特征.编导们塑造海瑞的清官形象时,试图突出海瑞对儒家“民贵君轻”的思想的信奉和践行,但囿于传统的清官形象,难以彻底剥离海瑞更为浓厚的家国一体的忠君思想,值得注意的是,编导并未以现代法制意识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审视.

封建统治者宣扬清官的目的无非是为官僚群体树立一个道德表率,以整治吏治,加强君主专制.万历皇帝曾亲自对海瑞的工作作过考核鉴定:“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④ 万历的朱批将皇帝之心展露无遗.历史的经验也早已证明,宣传“清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吏治腐败的问题,相反,对“清官”的过度宣传正反衬出吏治腐败、法制松弛的真相,对“清官”的期待反而是老百姓求皇法不成之后等而下之的失望呼告,救民于倒悬的清官只是封建君主制度下的虚幻想象而已.那么在现代法治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对海瑞等清官的宣传是否能达到建设廉政文化的预设目的呢?如果不加分辨地宣扬所谓“海瑞精神”并奉之为教材,不能辩证地发掘“清官”文化的价值,剔除其中的忠君思想和奴才意识,无异于文明的后退.这种复古倒退的倾向,与当今、法制精神背道而驰,与现代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疏远、背离.在今天过分宣扬“清官”,将廉政的希望寄托于清官身上,而不是进行有效的法制建设,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影视工作者对此不得不警醒!

《大明王朝》的第三个精彩看点是:“两个极端处境的枭雄与英雄的对决,一个是权力顶端的嘉靖,他是至阴至柔之君,一个是权力底部的海瑞,他是至阳至刚之臣.两人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他们相克相生,每一次发力都会搅动国家政局,每一次对决都能惊天动地.”这个看点是编导们最引以为自豪的创意,电视剧的副标题因此定为《嘉靖与海瑞》,其宣传词是“明代两个最高智慧男人的对决”.嘉靖与海瑞,本来是两个不同重量级的历史人物,而编导偏将他俩放在一起PK,完全打破了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秩序,体现了编导们自觉以人性阐释历史人物的现代意识.带有强烈主体性的历史话语在阐释历史的过程中,历史会呈现出多种可能性.一个在正史记载中二十年不上朝、一意修玄论道的昏聩皇帝,在电视剧中成了一个具有最高政治智慧、运筹帷幄、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不世君主.对于嘉靖皇帝的新解读,编剧刘和平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访问时回答:“我始终都是用人生之眼、用文学之眼去看历史人物.”“嘉靖是一个不上朝、龙袍都不穿的皇帝,这是一个不想作为‘历史最大的奴隶’的皇帝,他想得自在,想得自由,但他又推卸不掉祖宗和江山社稷交给他的责任.嘉靖靠着从老庄那里学来的智慧,认为既然上天选择他当皇帝,他就当皇帝,但个人生活要自己来掌控.他在做皇帝和做人之间找到一个最好的生存点――‘无为而无不为’.”这个经刘和平解读、陈宝国演绎的嘉靖皇帝,确实血肉丰满,既有朝纲独断时的专横霸气,又有孤家寡人的痛苦孤独,也有怀抱孙子时的人伦温情.尤其是他道袍飘飘的造型显示出嘉靖独特的气质,改变了以往皇帝威严刻板的形象.

而他的对手海瑞,本剧的第一号主角,电视剧对他的渲染更是浓墨重彩,多方渲染.海瑞,不仅仅是一个铁骨铮铮、百折不挠、敢于冒死直谏的英雄,也是一个具有浓厚人情味的男人.海瑞在第六集千呼万唤之后才出场,他陪着小女儿在漫漫花田中嬉戏追逐,这个精心营造的浪漫温馨的场景,柔化了海瑞固有的刚硬的社会形象;海瑞和妻子也有柔情蜜意、两情缱绻的时候;他还是有名的孝子,对寡母嘘寒问暖,言听计从;对待知己,高山流水情深义重.海瑞,可以说是道德完美的极致典范.《大明王朝》对海瑞形象全方位的塑造,立体丰满,超过了京剧《海瑞罢官》、18集电视剧《海瑞》等以往的艺术创作.当然海瑞的主体品格依然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忠臣形象,尤其是他敢于批逆鳞,上疏大骂皇帝,更是被千古传颂的佳话,由此编导提炼出海瑞与嘉靖对决的戏.当手镣脚铐的海瑞被带到嘉靖居住的西苑,俯拍的镜头经过地板上巨大的太极双鱼图,缓缓推向高高在上的帝皇,中间是当今皇帝嘉靖,两旁是龙子裕王、龙孙朱翊钧,三人成山字形排开,森严肃穆,象征着皇位永续.这是一个“有意味”的点题镜头,“至阴至柔之君”与“至阳至刚之臣”相克相生.“一个是最高权力境界的孤独者”,“一个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独者”.权力与道德的对决,似乎互相抗衡,难分胜负.嘉靖帝向海瑞吐露了自己的治国之道,称海瑞是大明朝一把神剑,唯有德者方可执之,留给儿子裕王将来对付那些贪臣墨吏,或要推行新制.至此,嘉靖完成了他帝皇的历史使命,并以长江水清黄河水浊的寓言给自己荒唐的行政方式和对臣民生杀予夺的皇权予以合理的解释.君臣二人终于达成了相互的谅解和心灵的默契,嘉靖帝去世时,“海瑞闻讯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并借王用汲之口满含热泪地呼喊:“皇上圣明啊!”编剧根深蒂固的王权思想和奴才意识彰显无遗.当臣子谏言须冒着付出生命的危险,皇帝与臣子哪能真正平等对决?《大明王朝》如同《雍正王朝》,同样透露出帝王英雄化、权力崇高化等思想倾向.当观众陶醉在精美的影像中,容易对传统的集权政治产生镜像式认同,再度落入“蒙昧化”的政治文化陷阱中.

《大明王朝》第四个精彩看点是戚家军抗倭.虽然战争场面拍摄得有些粗糙,但抗倭本身就是一件荡气回肠、千古传颂的事件,更何况抗倭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情节点.抗倭,既可弥补本剧动作性不够的缺点,满足部分观众对影视暴力的消费心理,是多多益善的商业元素,还可借此激发起民族情感,甚至一些民族主义情绪.抗倭,当然是提高收视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看点.文化消费主义和主流意识形态再次合谋,达成双赢.

《大明王朝》,作为一个主流电视剧,阵容强大,制作还算精良,除了某些场景有捉襟见肘之嫌,某些交响配乐有些不搭调之外.《大明王朝》无疑将在清宫戏之后掀起大众对明宫戏的期待热情.从以上“四大看点”的批判分析可知,《大明王朝》,作为一个大众文化文本,又是一个消费文化和主流政治互相借重、互相交融的范本,其中所显露的封建集权意识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呈现出新形态.制作者如果缺乏具有现代历史理性精神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则易误导大众,造成不良的文化影响.《大明王朝》在新一轮历史电视剧的热潮中,再次提出了历史剧创作时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融合、文化启蒙的使命与电视观赏性相结合的问题.

注释

①[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②据新浪网有关《大明王朝》的专题报道.

③赵炎才:《对传统“清官”的历史反思》,《求是》2003年第3期.

④《神宗实录》,第3188-3199页.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类似论文

《福谷传奇》看霍桑的政治观

摘 要 :《福谷传奇》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霍桑对当时的社会热点问。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6707 点赞量:33459

《钢铁侠3》:DMG文化洞察+趋势营销的胜利

今年5月,由DMG娱乐传媒集团与美国漫威、迪斯尼集团合作拍摄的好莱坞超级英雄主义电影《钢铁侠3》登陆中国电影市场 面对。
更新日期:2024-4-24 浏览量:59966 点赞量:14395

《陌上桑》的文化观照

摘 要:本文不谈论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的艺术手法,而着重探讨此诗所隐含或流露的社会文化信息,主要从R。
更新日期:2024-11-22 浏览量:142658 点赞量:30267

电视剧本《大明宫词》的美学价值

摘 要:电视剧《大明宫词》蕴含着巨大的美学价值 人性美:启动人们心中宽容的种子;语。
更新日期:2024-12-16 浏览量:156317 点赞量:33661

《此间的少年》对大学校园文化的问题

内容摘 要 :新时期层出不穷的大学校园小说,有很多是从不同角度反映现实大学校园的客观存在的问题的 。
更新日期:2024-10-7 浏览量:20574 点赞量: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