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校园文化主体建设的

摘 要: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社会职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校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了迅速发展阶段.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迈进,高校扩招使在校生人数呈骤增趋势,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从校园文化主体角度出发,研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的内容,意在通过提升主体能动性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同时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文化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5-0077-03

收稿日期:2013-03-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学生工作专项(辅导员专项)项目计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研究”(1252XS303)

作者简介:张丽丹(1982-),女,黑龙江肇东人,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讲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创造积极的校园文化主体,就必须从这两个方向研究,校园文化主体教育自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学习.因此,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总结出三点(坚持尊重其地位、提升其素质、提高其创新思维)来进行研究论述.

一、尊重文化主体的地位

1.尊重文化主体的地位,首先就要尊重教育者的地位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动的、引导的位置,教育者地位的提升,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我国教育者已经处在一个崇高的、高尚的地位,教育者这个行业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但是如果能从全面的角度对教育者的尊重程度更上一个层次,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功不可没的.


尊重教育者的地位,首先在心理上要有重新的认识.不是盲目服从的尊重,而是要从内心深处尊重教育者的工作性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育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付出与努力,为受教育者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这样产生的尊重感是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而不是盲目的、顺从的.其次在行为上也要有全新的改变,尊重感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在其他非课堂时间,对教育者的尊重更为重要,因为没有了课堂上教与受的关系约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转变,由“良师”变为“益友”.这对教育者来说,更提升了自己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视程度,同时,可以从“益友”的角度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尊重文化主体地位,也要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本质属性,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完善受教育者自身品德,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根据这个目标和要求调节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所以,我们要在肯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如何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养上下功夫.

第一,平等互动.在社会信息化的条件下,受教育者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丰富自身的知识,他们对社会认识和道德评价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更愿意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看待周遭的事物,并且会用自己个性的想法和思想来影响教育者,他们改变了以往只知道空着脑袋去接受灌输的教育模式.所以说他们与教育者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授受关系,而是积极的教学相长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双向互动与单向灌输相对应,单向灌输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和主要方法.强制性、单向性是其重要特征.单向性则表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单边的主体性.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是被重点强调的,受教育者的兴趣见解难以体现和表达提升两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就要做到二者都是处在平等对话和理解的位置,而不是以往强制、压服的关系.在平等互动的过程中二者共同进步才是尊重主体地位的和谐表现.

第二,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就是表达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需要,并维护社会发展的长远意义.这种社会价值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与个体的短期需要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因此,在受教育者还没有理解和接受教育目的和教育规范之前,它们具有外在的性质,受教育者对之少有选择的余地.如果这种社会利益得不到受教育者认同,他们认为这种社会利益与自身利益无关,也就不能理解这种社会利益的长远价值了.那么,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内在的自觉如何同外化的规范统一起来呢?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在理性的基础上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主动从自身角度出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创造性地践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努力克服“知行不一”和“知行脱节”,发挥自身能动性,对道德原则和普遍规范做出自觉理解和自愿接受,就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确认.

第三,自教自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状态就是自教自律,其本真意义是促成自教自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社会需要,而是人的需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1]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的落脚点是从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自教与他教、自律与他律是衡量受教育者主体存在的根本标志.受教育者的自教自律就是受教育者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加强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进行自我构建,以求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自教自律是受教育者主体的一种高度自觉.因此,自教自律不是一种自然而然就能达到的状态,它是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归宿.

二、提升文化主体的素质

1.提升教育者的素质

类似论文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摘 要: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构建和谐校园也提上了日程 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
更新日期:2024-5-24 浏览量:72730 点赞量:17121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探微

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服务和谐校园建设为直接目标之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
更新日期:2024-2-17 浏览量:34075 点赞量:9002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高校人权教育

摘 要:人权教育是促进人权保障的重要手段 人权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权观念,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
更新日期:2024-7-16 浏览量:95120 点赞量: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