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知识选用的政治哲学标准

[摘 要]课程知识的选择是社会主流阶级教化思想、维护本阶级意志与利益的一种手段.而课程知识选择标准、选择原因、谁来选择及如何选择的问题则是课程专家必须考虑的.我国的课程选择背后则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 键 词 ]课程知识;哲学标准;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9-0032-03

一、课程知识与意识形态

(一)课程知识

并不是人类所有的客观知识都能被选择进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教科书总是要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选择加工.这种被赋予的选择性特征与特定阶级的价值取向相联系,因此带有一定的价值负载性.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劳顿认为,课程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即从一定社会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亦即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普尔所说的法定知识.吴康宁教授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也采用阿普尔的概念,认为课程是社会的法定文化或者法定知识.本文在特定语境下将“课程”或“课程知识”理解为:按照一定的标准所建构的法定知识.

(二)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个语义纷繁的概念,很多人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一个贬义词,与“虚假”“教化”“控制”等词语相联系,认为是社会主流阶级用于教化民众的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观念体系.要理解课程知识选择背后的意识形态标准就需要科学、全面地理解意识形态的概念.

“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是由法国哲学家德斯特特拉西在其论著《意识形态的要素》中作为“观念学”被最初提出来的.西方哲学界随后出现了研究意识形态的三种倾向:一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代表人物有葛兰西(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器)、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种是研究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是哈贝马斯;一种是意识形态终结论,代表人物有丹尼尔贝尔和弗兰西斯福山.

在总结西方学者关于意识形态的定义后发现,“意识形态”一词在使用时主要有三种含义:描述性的、贬义的和褒义的.作为描述性的意识形态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不对现实进行批判,仅描述群体成员在现实世界中用以指导自己思考和行动背后的思想.把意识形态作为贬义词时,认为它误导了人们关于行动者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掩盖了社会结构中所隐藏的矛盾.而褒义的意识形态则被认为是要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集体行动的“驱动力”.

本研究从描述性的含义出发,认为意识形态是系统、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并代表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以凝聚全体社会成员共识的价值体系或观念体系.它的存在的确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并成为指导人们实践、行动的思想准绳或纲领.它的本质在于教化与控制,但这种控制往往是无形的、潜在的.

二、课程知识的选择

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授思想,使学生成为能维护本国利益的公民,因而这种知识必然要隐藏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能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这种课程知识尤其是社会人文学科的知识是在已经选择出来并能发展学生良好思想的知识中的再组织,它按照能体现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标准对知识进行选择.

(一)选择标准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进入课程领域成为课程知识,国家或学校经常基于某些特定的标准,选择、采纳或排斥某些知识内容,甚至改变或歪曲、隐藏某些事实.其目的无非要学生形成有利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和谐局面,只有学生形成了其想要的思想、行为规范,才能保证统治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毫无疑问这是主流阶级所希望看到的.他们通过课程知识的选择将本阶级的价值观念隐藏其中,使学生学习内化,在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行为,继而再生产出本阶级的价值观念,达到统治的目的.因此,课程知识的选择总是与社会主流阶级的价值取向相联系的,是社会主流阶级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人类知识进行选择的结果,是其权力映像和所信奉的意识形态的反映,其目的是要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流的、合法的意识形态,是引导课程专家选择课程知识的首要标准并在课程规定中得到反映.

(二)选择原因

1.知识体系背后存在价值差异是对课程知识进行选择的前提

人们通常认为知识本身应该是客观的,所有的知识都应该进入课程体系为学生学习.但知识在被人们选择加工之后,带有很大的价值倾向性,往往或明或暗地表达某种思想,或向人们传达某种立场和信号,所以对人们的思想、判断力会形成一定的影响,继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正是因为知识体系的这种价值负载性,使得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重视知识的这种选择权衡,往往青睐那些对自己统治有利的知识,排斥、禁止那些对自己不利的知识.所以从表面上看,似乎所有的知识都能进入学校课程,实际上所有知识的选择都是在有目的性的筛选基础之上的再利用,是为了选择出社会主流阶级所认可的、更好代表他们利益要求的知识,从而将他们的意识形态传承下去,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要求,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2.再生产社会主流阶层的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的需要

社会要发展、统治要长久,不仅要使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流阶级所认可的意识形态,而且要使这种意识形态持久地传承下去,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学校课程知识的选择和组织.学校不仅加工“知识”,同时也通过知识生成自己所需要的“人”.没有知识的加工就无法使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向外传输,而如果人没有被加工,就无法生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这两者相辅相成.课程知识根据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求,加以选择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加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思想,代表他们的意志要求,从而再生产出新的意识形态、社会规范.

(三)谁来选择

课程知识是社会主流阶级按照其所认可的意识形态对知识进行选择的结果,主流阶级往往利用手中的政治及经济权力选择“代言人”来进行知识的选择.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可以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尽管层次不一,但都属于占社会统治地位的主流阶层的权力范围.在国家层面上,一般是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派既能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又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课程专家来对课程知识进行选择和编写,包括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在地方层面上,也有委派特定的专家、学者制定属于地方特色的课程知识,以适应地方需要;而在学校层面上,教师代表社会主流阶级行使对课程知识的选择,并传授主流阶级所认可的知识. (四)如何选择

课程社会学家认为课程知识的选择过程是社会主流阶层意识形态的选择过程,是权力的运用过程.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地位更加牢固,同时也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总是积极地运用已有的政治和经济权力选出那些内含本阶级意识形态、对自己有利的知识,以维护本阶层的利益.这个过程主要表现在教科书的编著、评审和选用三个方面.(1)教科书的编著过程:从知识总体中选择和加工可以蕴含本阶级意识形态知识的过程,是实现课程知识意识形态化的关键一步.(2)教科书的评审过程:评审教科书的内容是否代表了社会主流阶层的意志.(3)教科书的选用过程:包括强制选用和自主选用两个方面,对待一些基础课程或思想性课程,一般国家会通过强制选用的方式让学校统一选用某种教科书.

三、本质体现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知道,课程知识的这种意识形态性代表社会主流阶级的意志与利益,想通过把本阶级所认可的意识形态内隐在课程知识中从而指导学生的思想、统一学生的行为,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虽然同为维护社会主流阶级的利益,但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的政权本质,因此存在的也只是人民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谋福利,这与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有所区别.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统领全社会行为的思想基础,其核心任务就在于凝聚全社会的共识,把人们的思想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四、总结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培育新知识青年的场所,在传播灌输意识形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国都希望通过教育灌输本国的意识形态,使青年学生能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其实质就是维护社会主流阶级的利益.所以课程知识的这种意识形态选择标准是必要的,对于教化民众、统一思想、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还是非常有用的.但国家在按照意识形态的标准选择课程知识时要注意以下的问题:(1)文学性与政治性:课程知识在选择的过程中只能是部分地按照意识形态的标准来选择,或是将这种意识形态隐藏在知识背后.如果一门课程充满着政治的符号那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排斥,而且也达不到提高学生内在情操、文学素养的目的.(2)潜移默化与硬性灌输:硬性灌输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尤其像一些理论性或知识性的东西,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则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是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3)新旧内容的处理:在语文教科书中表现意识形态的知识常是一些过去的题材,专家更应该充分挖掘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组织其背后的思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

类似论文

西方政治哲学思想历史概述

摘 要:作为一门学科的政治哲学首先在西方社会发展起来,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基本观念都是。
更新日期:2024-1-26 浏览量:20928 点赞量:5758

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批判

摘 要 :汉娜•,阿伦特的政治哲学即她的公共领域理论自提出以来,引发了学界的广泛讨论 本文在对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总体把握的基。
更新日期:2024-7-13 浏览量:93164 点赞量:20447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怎么教

【摘 要】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
更新日期:2024-12-17 浏览量:155660 点赞量:33299

古典政治哲学的源头

【摘 要】政治哲学的出现要求对政治事务和非政治事务作出本质的区别,这项工作被认为是由苏格拉底开始的 作ߒ。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9554 点赞量:3135

儒家政治哲学的意义

讲到儒家,多数人都会觉得儒家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的主流,并且在五四激进派看来,是中国问题的。
更新日期:2024-3-23 浏览量:44140 点赞量:10171

两种马克思政治哲学概念

何为政治哲学(笔谈) 张文喜 罗骞 臧峰宇 摘 要 :“何为政治哲学”与“何为哲学”一样是没有终极答案。
更新日期:2024-1-24 浏览量:20281 点赞量: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