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看中美新闻标题的文化内涵

【摘 要】本文以话语分析的方式,以西方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为例,对报纸新闻标题的形式特征及信息有效性解析,揭示语言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以期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关 键 词】跨文化传播新闻标题文化内涵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跨文化传播与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共享和互动过程相关联,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以及人类各个文化要素的扩散、渗透和迁移.在国际交往互动加深的环境下,人类的生活处处体现着跨文化传播,国际信息传播、新闻写作和报道也不例外.

一、新闻标题与文化内涵

只有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的本质才能得到解释.文化传统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各个层次以各种方式介入到语言之中,它既是结构(话语秩序)的一个属性,也是话语事件(具体的话语过程)的一个属性.也就是说,语言中隐含着意识形态,同时语言也可以建构新的意识形态.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的传递,体现着传播者自身对社会现象和新闻传播内容的价值判断.从措辞性评价、话语表达方式、预设机制策略性、隐喻、隐含等修辞手段方面分析新闻标题,可以有效衡量话语实践活动,揭示新闻标题背后的文化因素.

二、新闻标题的形式及信息有效性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文眼,是新闻内容的集中概括.标题中除了隐含报道者对新闻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也影响着读者对事物的判断.

1.措词性评价

分析词汇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揭示报道者的立场和被掩饰的意识形态.标题中的词汇,尤其是动词的使用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因素,不同词汇的选择受作者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对读者的意识形态造成极大影响.比如,在中国当代艺术家艾未未被拘事件中,《纽约时报》用“stubborn(顽固的),crackdown(镇压)”等词来描述中国政府,以表现他们对此事的异议和对中国人权的质疑;《洛杉矶时报》使用“protested(表示),supporting(支持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尊严),clumsyhandling(表示对中国处理此案件的蔑视和反对),clearlyback(明确表示支持中国人的自由表达和充分的话语权)”等语气比较强烈、态度比较鲜明的动词.

2.话语表达方式

新闻标题中的标点符号不仅仅是一些语法和语义上的特征,也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实际上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意识形态的加工过程.如《纽约时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Crisison“madeinChina”,对“madeinChina”加引号的使用,由个案(三鹿奶粉安全问题)上升到对整个中国制造的质疑和讽刺.此外,标题的句

式差别也体现其报道风格和文化元素,中式的四平八稳与美式诙谐幽默形成典型对比.对甲型流感的报道中,中国媒体的标题中规中矩,如《人民日报》的“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共同应对流感挑战”,而美国《纽约时报》的“世界听到了五岁埃德加的咳嗽”、“我是非常糟糕的”、“我现在很好”、“危机来了――墨西哥依然挺立?”等新闻标题更像展示而非陈述.

3.隐含、隐喻的使用

运用典故和俗语等一般哲理来表达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刺激读者的阅读与交流.如标题“轮胎特保案奥巴马拣芝麻丢西瓜”、“轮胎特保案:小不忍则乱大谋”中的“捡芝麻丢西瓜”和“小不忍则乱大谋”为谚语,引用谚语典故能增强标题趣味性,形象生动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Obama’sTireTariff:BadPolicy,RightMessage和Obama’sTireTariffMayProtectUnionsbutHarmstheNation则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内容安排在一起,bad与right,protect与harm进行比较,给人极其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感受.《纽约时报》在对奥运会体育项目的直接报道时,选择一些弱势项目以及超级明星的震惊性消息.《由于受伤和挫折,姚明珍惜奥运会的机会》、《由于阻碍,中国人巨大的希望落空了》、《疼痛远远超过了一个国家英雄的腿》等从这些标题看来,《纽约时报》为美国大众构建了中国两个英雄式体育人物的悲剧,以及中国民众对于这两个英雄式人物获胜希望的疯狂寄托;在对中国强势项目乒乓球构建时,《纽约时报》的选词也是别有用心,如8月19日的《中国球迷因乒乓球获金而发狂》,使用了“发狂”(gowild)这个贬义词;对奥运会社会环境的报道《在北京的浓烟中跑步》、《时差不是问题,但就是要和炎热和浓烟抗争》,实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谈浓烟和炎热,其实是在批评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三、新闻话语与社会文化

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是融为一体的,意识形态决定语言再现形式的选择.新闻标题反映新闻事件报道方式的差异,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映射,反映出中西方之间不同的文化内涵或意识形态.

1、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

中国人看待问题喜欢从全局和辩证的角度出发,崇尚和谐、平衡.主席指出“输美轮胎特保”类事件不应再次发生,其言外之意是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体现了以和为贵的价值观.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所有从我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体现了美国文化激进、行为主义至上的一面.儒家思想崇尚的“中庸”理念传承至今,造成中国人在行为方式上趋于被动,追求和平而非动荡的环境.“中”是适合,“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而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就是“善”.作为传统文化,“中庸精神”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发生重大社会事件的时候,中国媒体沿袭一种“维持大局”的报道原则,力求能在宏观上维持社会的和平和政治的稳定,而把新闻事实放于次要地位.北美文化源于殖民地时期为躲避清教迫害而流亡到北美大陆的清教徒,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主张变动和发展、以追求更为宏大和美好的未来为其特色的文化.这些特点体现在报纸为追求和挖掘客观事实而不顾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对个案单独报道而非放在整体环境中考虑.西方媒体挑剔的本性,使他们不会满足于对任何政府行为的肯定和赞扬,而更愿意把问题呈现在社会和政府面前.

2、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反映了不同的利益表达

中国文化强调大一统和整体利益,而美国是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重视个人利益的表达和个性的张扬.《疼痛远远超过了一个国家英雄的腿》这个新闻标题 ,反映了美国文化对中国注重集体利益和民族自豪的不认同,中国把运动员的成绩看成是整个民族的骄傲,而美国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特征,个性的存在应得到承认和强调.所以媒体在报道游泳健将菲尔普斯的成功时,更多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个人意志的表达而不是把这看成是国家和民族的成功.

3、中西方媒体对社会新闻正面和负面报道量的把握上的差异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

“西方中心论”是西方人以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作用于东方社会时的一种自然表达.按照“西方中心论”的观点,科学只有在西方才达到至善的发展,制度、资本主义、现代化、合理性等等,这些普遍性的价值,只有在西方才得以充分发展.相反,非西方社会一般表现为专制、愚昧、落后、非理性等.如此片面的认识却在西方世界中影响深远,即使是一个从未去过中国、和中国毫无利益瓜葛、对中国概况一无所知的人,也无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思维传统的牵制和误导.“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二战后演变成为与共产主义信条作战的意识形态冲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渗透于新闻写作和报道之中.“三鹿奶粉”事件报道新闻标题中出现的“牛奶丑闻”、60周年国庆阅兵报道标题中的“展示”(中国炫耀其武器的表现)、报道标题中“官员腐败”、“危房”、“游行”(凸显政府执政中的失败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引发的社会问题)都体现了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揭丑”作风.而儒家“大同思想”引领社会和谐,我国传统文化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和谐社会.对于大同社会的渴求使得我国新闻报道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它教化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自觉遵守这一角色的“名分”,服从这一角色的制约,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有序化.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负面新闻的报道非常重视可能引发的社会状况,量的把握显得极其重要.

通过对两国媒体新闻报道标题的使用和隐含的文化差异做分析,我们可以考察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话语策略,促进新闻工作者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新闻的采编和报道中提升水平,从而更好地建构中国形象.

类似论文

跨文化新闻传播小议

[摘 要]现代社会的新闻信息,含有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可以通过对这一系列信息的研究来丰富我国。
更新日期:2024-8-28 浏览量:106210 点赞量:22772

美剧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原因

近年来,美剧在我国受到热烈追捧,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生活大爆炸》、《绝望的主妇》、《绯闻女。
更新日期:2024-9-11 浏览量:117461 点赞量:25370

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冲突与

[摘 要 ]随着“中国制造”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投放,我国对外传播策略中开始注重运用广告 如何在广告跨文化传播中规避。
更新日期:2024-1-20 浏览量:19790 点赞量:5406

旗袍的跨文化传播

摘 要:旗袍,一个中华民族服饰的代表性文化象征,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非语言符号 自满族入关清朝建立到辛亥革命,从孤岛繁华的海派文。
更新日期:2024-5-11 浏览量:66841 点赞量:1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