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教学系统

[摘 要]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是一门工商管理类的专业选修课,注重理论讲解与案例设计相结合,相对于其他财会类课程更强调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本文在《会计制度设计》授课的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借鉴狄克和凯里(Dick&Carey,1990)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从教学目的、教学分析、教学修改、教学评价四个阶段积极探索适合该课程中的单元和单课的教学系统,可以为类似的课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关 键 词]会计制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目的教学分析教学修改教学评价

《会计制度设计》(DesignofAccountingSystem)是一门面向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含双学位)的专业选修课程,一学期的总课时为32学时,采用专题性的案例设计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制度设计概论、会计科目与核算形式设计、会计报告系统的设计、货币资金监控制度设计、存货及购销业务监控制度设计、会计控制系统设计的评价、会计组织制度的设计等.教学手段则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课堂讨论分析、平时案例设计及期末论文报告等多样化的形式.

教学系统可以被定义为“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教学系统的设计则是教学计划的开发过程,它可以在多种不同水平上进行,如由国家级精品课程基金资助的会计学科课程研究和配套的实验、网络课程研究.而一般把较小教学系统的设计简称教学设计,因其重点是教学本身,如《会计制度设计》教程、教程内的单元或个别的课,便是此类教学系统的计划和开发.在任何教学系统的模型中,各阶段的作用可分为如下三类:(1)鉴别教学的结果,(2)发展教学,(3)评价教学效果.笔者借鉴狄克和凯里(Dick&Carey,1990)的模型(图1),在《会计制度设计》授课的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为积极探索适合该教程中的单元和单课的教学系统,将集中说明《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四个阶段的教学设计活动.

图1《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1《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阶段

教学设计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识别哪些目的是教学目的,哪些不是.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类的选修课程中,目的可能与学生的动机和职业关注程度有关.《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从技能层面上,使学生们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理解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会计制度设计的能力,提高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以便学成后能够较好地适应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的需要.(2)从观念层面上,引导学生们从会计的“个体技术观”转向“组织社会观”,通过历史和案例的讲解,分析会计制度设计对企业、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培养对会计制度设计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敏感性.

在陈述了目的之后,便可以确定需要了.一些教育研究者(Burton&Merrill,1977;Kaufman,1976)把需要定义为理想事态(目的)和当前事态之间的差异或差距.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选修《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工商管理类(含双学位)学生,大多来自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三、大四年级,也有一些来自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专业,且大都修习过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基础课程.会计制度设计的训练需要可以从工作分析或特殊的部门技能要求中得出,这些需要也是学生们选择课程的原因,他们认为,应该了解企业会计制度的结构体系、运作模式和设计方法.一般认为,学校应参与确定教学目的的过程,而这样的教学目的通常被表示为需要.事实上,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校期望之间的任何差异都是需要,如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相关培养目标为:“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成为具有科技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2《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教学分析阶段

教学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达到一定目的所需要的技能.例如,会计科目设计要确定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的科目体系,及各个科目的使用说明.对这样一个目的,那么教学分析就要揭示需学习的技能成分是什么.教学分析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任务分类.任务分类即把学习结果归入某个学习类型或亚类之中.心理学家加涅(1985)描述了5种世界公认的主要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任务分析(或步骤分析)有助于教学设计,分析的结果是一系列步骤和在每一步骤中应用的技能(Gagne,1977).例如,《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前三种类型),可以先将终点目标分类,然后以教学课程图的形式将它们组成教程单元.为了检查必要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否包含在该教学单元中,可以查阅这一课程图.

学习任务分析适合于揭示包含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的教学目标,并据以决定教学顺序.例如,若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会计科目体系设计,那么学习任务分析将揭示有关这个教学单元的终点目标和从属的学习目标及有关技能(图2).另一类教学分析则被称为信息加工分析,这种分析必须让学生“说出”有关技能中所包含的内部过程和推理,例如,给出5家个体户会计科目体系的设计要求(约350字10段话),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针对逐段资料参与设计讨论.对于由信息加工分析所揭示的每一决定和行动所作的重要评估,就是要知道学生是否已经具有某些能力,或者是否需要向他们教授这些能力.

学习者和环境分析,即鉴定起点行为和学生的特征,可以与教学分析阶段先后(调换),也可以同时(平行)出现.由于《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涵盖会计核算、会计控制与会计组织领域,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会多于其他专业学生,所以设计者必须选择教学的起点,知道某些知识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对另一些学生则是必需的.教师必须能识别某些可能不适合该课程的学生,要让他们退选或进行补习.单纯猜测是不够的,比较好的方法是与学生交流,测验学生技能,直到对他们有充分的了解,足以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此外,学生的特质(如合作度、焦虑度)和能力(如口才、理解力)可能会影响教学中特殊媒体的运用和教学速度.对于合作意向低下、具有焦虑人格特质的学生,《会计制度设计》的教学最好不要完全是分组讨论和团队考核、较适合的教学方式则是慢进度的.

图2会计科目体系设计的教学课程图

3《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教学修改阶段

在此阶段,涵盖了作业目标、测验项目、教学策略、教学材料等四项内容:(1)作业目标即编写绩效目标,是指应将需要和目的转化为能充分具体和详细地显示学生朝向目的方面的进步.(2)开发考核量表即设计标准参照的测验项目.(3)教学策略即开发考核策略,就是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完成每一个作业的计划.(4)教学材料即开发和选择用于传递教学事件的印刷的或其他形式的媒体.

作业目标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陈述.之所以将一般目的转化为较为具体的目标,一是能够与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水平上进行交流,如教务处仅对一般目的而不是对细节感兴趣,而教师和学生则需要详细的作业目标以便决定将要教或学什么.二是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教学处理,设计者必须适当确定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所必须的学习条件.例如,《会计制度 设计》课程有三次案例设计,分别是:五家个体户的会计科目体系设计、小丽单位的货币资金监控制度设计、盼盼集团零存货管理的监控制度设计.其中,第一次作业要求学生们以助理人员的身份,按规定程序完成详细的科目体系设计,是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属于言语信息类的学习结果;第二次作业要求学生们以项目组长的身份,利用流程图和文字说明法,设计一套货币资金监控系统,是运用所学符号知识完成流程设计,属于智慧技能类的学习结果;第三次作业则要求学生们以总设计师的身份,站在战略决策层的高度列举设计要点,分析会计制度如何及能否与企业管理系统接轨,是对内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属于认知策略类的学习结果.显然,通过对之前一般教学目标、单元结构草案的修改工作,使设计者能够确定各项具体的作业目标,并指导后面发展课时计划(或课件)和监测学生进步和评价教学的质量等工作.而紧随之对开发考核量表(图1)进行准备,也是因为希望把测验的重点放在作业目标上,是确定学生是否习得了所需要的技能,不是确定他们是否记住了所呈现的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的目的和促进所需要的教学.


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要概括地提出教学活动与实现目标有怎样的关系,可以是以课时计划的形式出现,例如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课件材料.它们包括广泛认可的如下功能:指引注意、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反馈.《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注重理论讲解与案例设计相结合,相对于其他财会类课程更强调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设计方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力求让学生在把握设计要点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理论讲解阶段,一般由教师提示方向,告知适当材料,领导或指导班级活动;在案例设计阶段,笔者在该课程中曾经设计过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定速的课时策略,对扬子江大酒店会计制度(2006年)、上海展望集团会计制度(2007年)、汉唐水晶公司会计制度(2008年)等案例,进行了分组设计、报告和评议.一般是向学生呈现一个学习目标、一个活动指南、要复习或阅读的材料、知识点、学生自行评议的流程,课件中的教学或活动指南是为学生而不是为教师写的.在此情形下,经由教学目的提供的教学事件适用于学习结果的一切领域,尽管在具体实施时的教学条件有不同的组合(如复印材料、网络资源等),这时设计者必须能够把学习的知识、设计理论和自己对学生和目标的经验融为一体,即所说的发展教学策略的含义.


要实现《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目标,选择和开发教学材料是重要的工作环节,一般只要把选好的案例和影音材料融入自己的课时计划即可,但为了方便而选择现存材料的不足在于,教师可能是在改变教学目标以适应于手头可以利用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教学材料具有提供不同教学事件的可能性,例如通过观看影音录像,可以提供课堂里教师难以用任何其他形式提供的刺境.笔者在引导学生们思考会计制度设计与企业及社会的关系时,通过放映英国BBC的社会政治纪录片《MadeinChina》和《解构企业》等,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阶段

作为教学设计的最后阶段,包括了两项内容:(1)形成性评价,是指设计用于提供数据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评价,它们往往是在教学材料正在不断修改的时候进行的,没有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的.(2)总结性评价,则是指当计划不必进一步变化,而且以最后的形式确定教程的成功和价值的时机已经成熟时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修改和改进教学材料提供数据,以便使教学对最大量的学生尽可能有效.在教学设计中的这一阶段可能是最经常被忽视的阶段,笔者曾经在《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中设计过完全以团队分组进行案例设计的考核方式,虽然由6~8名同学自由组合的设计小组符合会计制度设计的实战逻辑,但是在教学实践和课后反馈中发现,这种方式造成了相当普遍的“搭便车”现象,一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往往由少数两三个学生完成,其他同学则“袖手旁观”,并且在考核方式层面存在“连坐”现象,使得部分学生认为被“拖后腿”无法表现自己真正的学习能力,对成绩评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和无奈.针对这种情况,狄克和凯里(1990)提供了形成性评价的步骤:(1)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被试,对教学材料作一对一尝试,以反映学生在课上可能遇到的结构和逻辑问题.(2)将教学材料提供给由6~8名学生组成的小组,重点是明确团队水平如何应用材料和需要怎样的帮助,以获得更有代表性的学生平均分数.(3)根据一对一和小组尝试修改过的教学材料,针对全班进行现场实验.图1中的反馈回路也表明,因有来自先前的设计阶段信息,形成性评价数据可以对教学系统设计要求修改或审查.当然,要想实施狄克和凯里的评价相当困难,一个简单的替代方案则是通过班级同学对课程设计的直接书面回馈意见进行修改.

最后,把一个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效果的研究被称为总结性评价.正如这一术语所暗含的,它通常是在一个教学系统通过了它的形成性阶段以后进行的,例如,教育部的教学评估组所进行的评议就是一种典型的总结性评价形式.

类似论文

《会计报表编制》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 】运用行动导向进行《会计报表编制》的教学设计,从《会计报表编制》课程性。
更新日期:2024-2-1 浏览量:8893 点赞量:3567

《会计实训》课程设计

摘 要:《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课体系中一门最基本的实践课程,该课程不仅是《基础会计》及会计专业。
更新日期:2024-4-7 浏览量:10556 点赞量:3450

《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

摘 要:开设《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如何为企业或组织设计符合自身需。
更新日期:2024-9-25 浏览量:119214 点赞量:25734

《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实践教学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越来越快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中国企业加快国际趋。
更新日期:2024-5-23 浏览量:70685 点赞量:16139